從袁世凱府上出來,段祺瑞忽然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緊了緊大衣領子,手插在大衣口袋之中。
袁克定送他出來,也是神情肅穆。
這兩年,靠著跟李安生把兄弟的關系,袁克定很是發了一筆財,頗有些資本家的風範出來。
看來,老袁是不打算培養袁克定從政了,現在基本很明了,老袁固然是當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但是想要家天下,是萬萬實現不了了。
不說現在程李系如日中天,李安生的威望不亞于他老袁,就連革命黨人的勢力也不小,這便是政黨的威力。
如今孫中山在反復奔走,黃興與宋教仁正在計劃改組同盟會,希望能夠推動政黨政治。
就連唐紹儀也加入了同盟會,一時之間同盟會這個攤子是鋪了開來,佔盡了便宜。
政黨政治是必然的道路,但是總不見得讓老袁也去加入同盟會?自然要分庭抗禮,另舉大旗。
現在革命黨人就是佔著這個先機,頻頻發難,要求推動政黨政治,內閣總理唐紹儀也加入了同盟會,難道讓他老袁就此下台?
孫中山自以為棋高一著,推動政黨政治,實現所謂的真正的民主,煽動民意,他們就不明白,憑著政黨政治,就能夠將李安生徹底的擠開,讓老袁徹底的邊緣化?
段祺瑞的皮靴踩在厚實的積雪上,巷子口的汽車已經在等著,從人替他撐開了傘,大雪紛紛揚揚,正如當前中國的政局,亂紛紛。
李安生是當之無愧的強人,就連老袁都甘拜下風,這次怎麼會輕易讓同盟會借機發難?
剛才袁世凱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讓段祺瑞做好上台執政的準備,想必是與李安生有了默契。
這也不難理解,袁世凱逼著段祺瑞通過了對蔡鍔等人的處置結果,並且不出面阻撓唐紹儀的昏招,必定是跟李安生有了協定。
而自己,也是這次協定的受益者。
這就讓他段祺瑞有些看不懂了,照道理,袁世凱想要修改法案,進一步擴大大總統的權力,甚至,從內閣手中搶奪大部分的權力,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李安生,最大的阻力也是李安生,為何兩人會聯合起來,對革命黨人發難?
明年2月底,將會舉行第一次國會選舉,這對于中國目前復雜的政局來講,是一次大洗牌。
如今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袁世凱與李安生等這樣的豪雄並無約束力,此時政治形勢仍具有明顯的過渡色彩,其主要表現是資產階級民主形式得以保留,國會中同盟會員居多數,南方多數省政權也掌握在同盟會手中,程李系態度俺沒不明,資產階級革命派還有與北洋派一爭高下的實力。
由于幾大政治勢力的對峙,形成了民國史上一個短暫的特殊時代。政黨林立,輿論活躍,全國大小黨派團體上百個,報刊幾百家,表現出難得的資產階級民主氣氛。眾多政黨中,最重要的是以同盟會為主體準備進行改組的國民黨,以前清立憲派舊官僚為支柱的進步黨。
國民黨領導人希望通過和平方法建立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度,發展實業,也爭取了一部分資產階級的支持,想要與李安生分庭抗禮。
這次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保守派合為一體,想要敲打敲打蔡鍔為首的軍中激進派,避免他們投入李安生的懷抱,同時也是在未雨綢繆,以免雲貴月兌離南方革命勢力,成為南方的另類。
段祺瑞對蔡鍔還是相當欣賞的,無論如何,中俄戰爭這一仗,打出了中**隊的威風,無論國內政局如何變化,他都希望不要影響到軍隊,正如李安生所說的,這是解決外敵隱患的最好時期,中國不能內亂。
這次革命黨人以及地方野心家們想要整蔡鍔不是沒有原因的,便是想要打擊中間派,拉攏人心的同時也在清除隱患。
目前中國的政黨,除了同盟會和共和黨外,當時在參議院中佔據一定議席的是號稱「第三黨」的統一共和黨。(關于中國目前的政黨派系,這個下文進行詳述)
這個黨派也是由三個政團合並而來,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蔡鍔、景耀月、彭允彝和谷鐘秀、吳景濂等人。統一共和黨在內閣風潮中也受到共和黨與袁世凱勢力的排擠,因而和同盟會走得比較近,最後雙方都產生了合並的想法,增強彼此競爭力,以便在即將到來的正式國會選舉中獲得優勢。
但是,蔡鍔目前表露出來的態度,讓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內之人無比擔憂,而蔡鍔本身就是個干才,能力杰出無比,要是讓他投向李安生政治集團,那麼後果不堪設想,雲貴說不定也會月兌離革命黨人的掌握。
目前李安生與袁世凱分別獲得了中國第二大政黨——或者說政治團體——共和黨的支持,萬一蔡鍔投向共和黨,這對即將進行的大選也是相當不利的。
故而,才有人處心積慮的想要讓蔡鍔下台,最好離開雲貴都督的位子。
蔡鍔這樣的人才要保全,而不是淪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段祺瑞心中很糾結,他並不認同革命黨人與立憲派所謂的民主,這個時候談民主有些可笑。
而更加可笑的是,革命黨人將袁世凱與李安生等人稱為保守派,而革命黨人與立憲派則自稱為革新派,這簡直就是在顛倒黑白。
事實上,袁世凱與李安生這等經常給革命黨人罵成是獨裁**者的人,才是真正的激進派。
他們懂個鳥!
袁克定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也只有他才能跟權威日重的段祺瑞如此不見外。
對啊,他們懂個鳥。
在真正的國家政權掌控上,他們這些蛇鼠甚至還不如袁世凱這個舊官僚,袁世凱是軍人出身,對于政治理解的更為透徹,未必不知道什麼是民主,但是民主離中國還太過遙遠。
中俄戰爭,以唐紹儀為首的內閣派與宋教仁、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旗幟鮮明的提出反對,是老袁力排眾議,堅決的北上抗戰,李安生不得不承這份情。
再怎麼說,李安生與袁克定都是結拜兄弟,這是中國人傳統不容忽視的一點。
看著袁克定毫不在意的面孔,滿是詼諧與不屑,段祺瑞忽然間明悟了什麼。
他向來主持軍政,對政治了解的並不透徹,也對袁世凱與李安生這兩大巨頭之間的關系有些莫不清楚。
但是,此刻他還是有了些覺悟,在根本上頭,他們是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不過,他們有著相同的政治見解與態度,有著一致的政治思想與目標,甚至惺惺相惜,引為知己,面對革命黨人與立憲派煽動民意,一哄而上,想要借著所謂的時代潮流大勢所趨來綁架民主,奪取權柄,這自然使得袁世凱與李安生要聯合起來,保住難得的大好局面。
讓那幫只知道爭權奪利的革命黨人來主持權柄,是必然不行的,他們只會禍害國家。
怪不得,袁世凱常常嘆息,歲月催人老,不得不服老,但他是個不服人的梟雄之輩,唯一經常掛在嘴邊的,還是李安生,要不是造化弄人,老袁說不定會培養李安生為接班人,而李安生如今能夠跟袁世凱分庭抗禮,也讓老袁的心思充滿著矛盾。
不過,兩人終于還是一致的,想要通過這次機會讓唐紹儀下台,換一個不那麼過分追求虛假民主的總理上台,要好過于整日讓那幫革命黨人爭權奪利,禍亂國綱。
他們寧願做真小人,也不願做偽君子。
是的,包括孫中山等一群人,都是偽君子,所謂的民主革命家,都是在忽悠人,想要借此掌握國家政權。
試問,他們有何德何能,能夠掌控國家政權?
就憑著那幫由于沒有科舉這個晉身之路,而不想吃苦干農活的土學究們?汪精衛、胡漢民之流?
革命黨人之中大部分人都是上不了台面之人,許多人甚至都是黑惡勢力幫派會黨,藏污納垢。
唐紹儀這些百無一用的書生們,還是受到了所謂民主的蠱惑,他們還不如李安生看的清楚,李安生在東北一針見血的指出,現在不是讓中國人民懂得什麼是民主的時候,而是要做實績,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的時候。
事實上,李安生在東北做的很好,百姓安居樂業,東北的百姓很少過問所謂的什麼民主,哪怕李安生當皇帝也無所謂,但是東北的政策不能變。
如果李安生說,東北的這些政策都是因為民主的體制才能建立,那麼東北的百姓們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維護這個民主體制,如果說東北的一切成績都是因為東北的**政權造就,那麼他們也無所謂**還是民主。
這便是百姓,他們哪里知道什麼民主,什麼革命,他們只知道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誰能讓他們活的有尊嚴,誰真心對他們好。
那些所謂的革命黨人,嘴上一套背後一套,說的漂亮,光說不練,他們要是能有李安生的萬分之一,只怕中國的人民就要燒高香。
袁世凱為什麼會對唐紹儀這麼大的怨念,那就是分不清現實,以為中國就此真正的實現民主了,甚至站在革命黨人的一邊,對掌控中國小半壁江山的程李系百般攻擊,將他們打為軍閥獨裁者,**復闢者,這一點,就連袁世凱也無法容忍。
中國最需要的,不是革命黨人,不是民主,而是能夠明面上維持中國走民主道路的強權政治。
哪怕是君主立憲也可以,只是,沒有哪個人有這麼大的威望,能讓幾大政治勢力都拜服而已。
袁世凱總攬大權,他能放任程李系這樣的政治集團與他分庭抗禮,卻不能容忍革命黨人想要爭權奪利,這是個根本問題,老袁不容退讓。
中國不需要民主,只需要一條民主的道路。
故而,袁世凱與李安生的反應都無比迅速,第一時間就做出了決斷,讓唐紹儀下台。
而袁世凱推出段祺瑞,也是把握住了李安生的心理,李安生更加傾向于段祺瑞這樣的強人,推行強權政治,也不願意讓那些只知道爭權奪利的革命黨人上台。
這些革命黨人都是軟骨頭,為了保住自身的利益,自身能留在執政位子上,可是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不惜到處妥協的,讓這些人來主持中國大局,結果將會非常糟糕,之前的中俄戰爭取得的勝利,只怕給這些人敗壞一百次都不解氣。
這些人出賣國家主權起來,只怕一個比一個厲害,一個比一個狠,誰來管國土如何,百姓如何,他們只要保住自己的權力。
這次段祺瑞也下定決心,要上台組閣,使得中國的政治走向切合正確的方向。
老袁過于**陳腐,而李安生則過于激進鐵血,他段祺瑞理解兩人,明了一切,自然有信心調和兩者,使得中國的政局平穩,大踏步往前邁進。
而在這之前,必須要解決一切的羈絆與阻礙,而時時刻刻想要爭權奪利正事不干的革命黨人,已經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黃興的態度還比較開明,但是孫中山與宋教仁就不行,過去孫中山與宋教仁之間也有矛盾與沖突,但是現在他們反而一致起來,孫中山對于宋教仁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是無比支持。
為何?國會選舉就在眼前,如今各省市已經開始了前期運作。
這次聲勢浩大的選舉,在南方革命黨人的宣傳下,成為了中國徹底實現民主的標志,故而,無比重大。
無非是政黨政治罷了,如今不管是哪個政治集團,都在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著。
清帝退位後,像黃興那樣看淡革命而轉向和平的、有風度的政治競爭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原同盟會員、光復會會長章太炎便公開聲稱「革命軍起,革命黨消」,要求將原來秘密的革命黨組織改為合法組織,開展公開的政治活動。
章太炎的提議在當時的思潮中頗具代表性,在很多人眼里,清帝已經退位,「異族」統治也已結束,以後都是漢人間的事情,那不管是袁世凱也好,孫中山也罷,甚至是程李系,只要天下太平不打仗,為國為民求發展,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李安生就是憑著這一點,才得到了許多政治團體的支持。
只是,李安生自己也沒有料到,整個中國目前都給政黨政治所綁架,好像不立即實行政黨政治,這民主便不是民主。
天可憐見,這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人連民主到底是個什麼玩意都不知道,居然就立即要實行政黨政治,可笑,無恥。
自今年以來,在「革命黨消」的呼聲中,一場熱火朝天的革命組織公開化和組黨運動也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上演,尤其是中俄戰爭的爆發,使得各派政治團體都跳了出來,鬧騰的厲害,希望起哄之下,能渾水模魚,撈取點好處。
現在許多地方的現實便是,許多人滿口的民主滿口的西方革命,就能忽悠個一官半職,甚至還明著搶官來做,滑稽可笑。
這種民主潮流在年底為明年國會選舉的鋪墊前形成**,政黨本是西方國家的舶來品,在中國歷史上只听說過朋黨,什麼牛黨、李黨、清流黨,一向便不是什麼好名詞,幾乎等同于一幫利益中人相互攻伐以至于朝政烏煙瘴氣的代名詞。
革命黨人素來傾心于西方政治文明甚至崇洋媚外得厲害,一貫視中國傳統棄如敝履,自然不會有朋黨相爭之痼疾,因而引進西方的政黨制度當然是革命成功後的當務之急。
為了抗衡同盟會以及其他的政治團體,李安生暗中授意程德全,也跟上一把潮流,既然你們革命黨人明著竊國,那麼他為何不能明著竊黨?
共和黨是今年在上海張園正式成立的,副總統程德全被選為理事長,張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彥圖為理事,另外還選出干事54人,包括當時的知名人物熊希齡、範源濂、章宗元、蔣尊簋、朱瑞、莊蘊寬、呂公望、趙惟熙、楊增新、胡景伊等人,都加入了共和黨的圈子。
共和黨大多由清末的立憲黨人及舊官僚所組成,他們的政治取向是維護統一共和、支持中央集權主義,正好與袁世凱的想法不謀而合,因而被袁世凱利用來對抗同盟會,袁世凱加入共和黨也成為一時轟動。
當然,共和黨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雖然用國權主義抵制同盟會的民權主義,並在參議院中與同盟會的革命黨人作對,但其實也是想借助袁世凱的支持來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待日後能夠獨立執政或者與袁世凱分享權力。
共和黨成立後,便在全國各地積極設立分部,其黨員數量一度超過了10萬人。
而在李安生也在中俄戰爭接近尾聲時,加入共和黨之後,共和黨的聲勢就迅速壯大起來。
這是袁世凱在庫倫與李安生密議之後,商議出來的結果,要想避免內戰,壓服革命黨人勢力,不這麼做是不行的。
遷到北京的臨時參議院在經改選後,共和黨因為合並黨派而勢力大增,同盟會在人數上已經不佔參議院的絕對多數,而共和黨更是借助支持中俄戰爭的勝利,在很多事務上壓同盟會一頭。
在這種情況下,宋教仁向孫中山、黃興提出改組同盟會,並打算像共和黨一樣,將其他政治主張接近的黨派合並而入。
孫中山在辭去公職後,在政治一度消極,對宋教仁的主張既不反對,但也不是十分熱心,而是醉心于謀求日本等列強的支持,因而讓宋教仁得以施展手腳,對同盟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更新。
宋教仁是個人才,袁世凱也擔心,真要玩政治,玩不過宋教仁以及一干每天吃飽了沒正事干,只知道呼喝民主的革命黨人。
于是,老袁還是決定先下手為強,針對唐紹儀只是個表象,事實便是要打擊背後的革命黨人。
如今中國政壇除了同盟會與共和黨之外,無比活躍的政黨還包括孫洪伊、湯化龍發起的「共和建設討論會」(原清末立憲團體「憲友會」成員)、清末舊官僚岑春 組織的「民國公黨」——李安生通過五省邊防計劃成功的將岑春 推離了革命黨人、參議員谷鐘秀、吳景濂等人組織的「統一共和黨」、陳錦濤、王寵惠等人發起的「國民共進會」、範源廉、黃遠庸等人發起的「國民協進會」、黃群、籍忠寅組織的「國民公會」、溫宗堯等人組織的「國民黨」(此國民黨非後來的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等,林林總總,前前後後,竟然達到數十家。
不過,這些新立的政黨或半政黨組織彼此間分分合合,此消彼長,數月一變或者一月數變,成員甚至領袖也毫不固定,今日是此黨,明日卻成彼黨,令當時的人為之目眩,也袁世凱這樣的梟雄為之頭疼。
這些醉心于玩弄權術的革命黨人讓向來就擅長玩弄權術的袁世凱很是蛋疼,根本就無法把握住這些人的軌跡。
老袁也逐漸的明白,他想要實現修改法案,加強大總統的權力,無論如何,都要應付好革命黨人,爭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你們不是披著民主的外皮麼,那麼我也披著民主外皮好了。
李安生一貫傾向于總統制,只是當時為了逼清帝退位,不得不向廣泛勢力妥協罷了,如今老袁願意為他開路,他是求之不得,不過他眼下不能表露聲色,而是默默的進行計劃。
他也不想讓老袁看出他是有意在縱容,讓老袁放心的去爭權奪利,去壓制革命黨人,為修改法案做準備。
老袁恐怕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個人對他身體狀況知之甚詳,老袁這個時候已經身患尿毒癥,要是不受氣,還能多活幾年,不然的話,恐怕也難逃歷史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