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四百一十二章 廣東陰雲

作者 ︰ 費虛

的確,樹欲靜而風不止。

陳炯明對此深有同感,各方野心家與投機分子紛紛齊聚廣東,就連日本人也在背後興風作浪。

孫中山向日本秘密借款,這事瞞過了陳炯明,但是卻並不代表他無法得知消息。

大批的日本人充斥于廣州市場上,軍隊中,政府中,這讓陳炯明很是擔憂。

也幸好他的極力抵制,才使得日本只是在軍隊中滲透的比較多一些。

但是他的抵制,能夠堅持多久,他無從得知。

孫中山借口中央提出的軍政分離,廣州都督府改為廣東省政府的日子為期不遠,這並不是孫中山在響應中央的號召,不過是逼迫陳炯明在軍隊中收回權力罷了。

對于孫中山來講,只怕只有將廣東所有的軍隊都捏在手中才能安心,他已經容不下陳炯明。

陳炯明親自為程璧光斟上茶,雖然鬧中取靜,要的就是這心境。

事實上,他最近的心境始終無法平靜下來。

孫中山等一大批的革命黨頭面人物齊聚廣東,正在籌謀對策,應付中央設立軍區的命令。

如果中央派北方軍界將領到廣州來籌建廣州軍區,那麼胡漢民與汪精衛等人的意見是另立爐灶,建立軍政府,由孫中山出任三省聯合司令部總司令。

汪精衛雖然是書生,但也提出了讓孫中山值得考慮的意見,那就是趁著四川地方上還到處都是零星的戰斗,由三省聯合司令部出兵攻擊四川,消除來自長江上游的威脅,從而能夠憑借居高臨下之勢,威懾兩江。

在歷史上,北方政權要想吞並南方,除了河淮防線,最好就是通過關中直入四川,然後順流而下攻克襄樊,底定兩湖。

保有四川,則重新擁有了長江天險,更何況,四川易守難攻,能夠成為整體防線中的一環。

整個廣東的氛圍都很奇怪,似乎很支持孫中山等人動武,除了北上參加對俄作戰的衛,其余的廣東軍隊似乎很听信孫中山等人的宣傳,他們是革命軍隊,是要討伐暴政的軍隊。

陳炯明反而對廣東軍隊的影響力越來越小,真是讓他哭笑不得。

程璧光听說了此事,也是搖頭苦笑,現在廣東發展很迅速,廣東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提高,但是這些本應該歸結到陳炯明頭上的功勞,不知怎麼搞的,居然成為了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功勞。

雖然陳炯明也是國民黨員,但是,總不見得無視陳炯明在其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看看陳炯明在廣東做的事,廣州市正式建市,由其主導進行,建立立法、行政、財政、審計等機構,精兵簡政,與民休息,使廣東成為全國的模範省。大力興建公路,公家興辦實業,扶持民間企業。建立公、私立學校,除東北之外,為全國之最;發展公辦教育,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革除陋俗,禁絕鴉片與賭博。

就連孫大炮,從前也經常夸他「堅韌、內斂、吃苦、儉樸」,「不愛財,不」。

他在廣東省內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從縣級自治始,有各鄉村民選縣議員,再由縣議員民選省議員,省議員民選省長,制定省憲,實行民主。這種民主政治制度的推廣在于自下而上,社會底層熟悉民主政治流程,逐次向上推行,不容易出現動亂。這與現在中國政府在鄉村首先推行民主選舉,如出一轍。

司法獨立。並嚴禁軍隊干涉司法,陳炯明深知軍人干政是當時社會的疾痼,軍人是平民政治是保障,而不是平民政治之蟊賊,在全省設省縣鄉分設三級地方法院。下大力禁煙禁賭,在廣東東校場公開銷毀十四萬兩,價值四十萬元的鴉片煙。

整頓經濟。興辦實業,興建公共建設,自己裁減軍隊,減少開支,並支持民間企業的發展。

普及教育。提高教育在政府中的開支,興建免費公立學校,實行義務教育,並提高女子的入學比例。

在陳炯明任內,廣州市正式建立,工商業得到了發展,使之有了充裕的經費,來支持教育的發展。

這一切都是與陳炯明的努力治政分不開的,要是讓孫大炮來治理廣東,恐怕民不聊生都有可能。

陳炯明只是短短的當了一年多的廣東都督,就有如此成績,堪稱能力超絕。

正因為如此,李安生才會如此看重陳炯明,準備推薦陳炯明為民國首任廣東省長。

不知道這個任命,會不會進一步的計劃陳炯明與孫大炮之間的關系。

陳炯明與程璧光一邊喝茶,一邊狠狠的打了兩個噴嚏。

實際上,李安生這會也在琢磨著廣東的事情。

他之前已經派了一組特工去保護陳炯明,這不是在杞人憂天,而是事實擔心陳炯明會給暗殺。

孫大炮是什麼貨色,在後世那是人盡皆知的,許多革命黨人都是給他帶壞,整天喜歡搞點暗殺什麼。

幸好一個喜歡暗殺的極端人物陳其美,早就給他弄死,一些喜歡搞暗殺的幫派流氓,也給他派出去的特工清理了一大批。

如今要防的,就是以孫大炮為首的一干毫無廉恥之徒。

是晚清時代,康有為、袁世凱與梁啟超是100%的君主立憲派。但是到了民初,100%的君主立憲派的只有康有為與梁啟超,袁世凱只能算是40%的君主立憲派和60%的民主立憲派,這是袁世凱的切身利益所決定的。

而孫中山從來就不是民主立憲派,孫中山腦袋里沒有半點的民主憲政思想,客觀地說,雖然孫中山滿嘴高喊著民主憲政,但孫中山心里想的是軍主憲政和黨主憲政。

共和憲制」還是「君主憲制」,都是一種憲制制度,全是反獨裁的產物,「共和憲制」與「君主憲制」兩種憲制,都是民本位,平民百姓利益至上和神聖不可侵犯,是和平、民主、自由、共和、人權、多黨、法治、平等基礎上的「以民為本」。君主憲政與民主憲政都是獨裁者的克星;有君主憲政與民主憲政就沒有獨裁;反之,獨裁者也是君主憲政或民主憲政的克星,有獨裁就沒有君主憲政或民主憲政。

現在孫中山又再開始推銷他的那套「軍治」「軍政」,其實危害很大,中國好不容易在他的幕後操控下,走到了這麼一步,很有可能給孫大炮禍害大半。

要不然,他辛辛苦苦的勞動,付出,而且還心甘情願的推段祺瑞上台執政,而不是自己上台組閣,就是百般隱忍,想要調和各方面關系。

現在孫大炮軟硬不吃,堅持要來硬的,那也只能由他。

「軍治」的軍主憲政和「黨治」的黨主憲政根本不是憲制制度,而是獨裁者的產物,完全是封建獨裁體制的復闢;「軍治」與「黨治」政治是建立在暴力、恐怖、內亂、戰爭、流血,斗爭、封建、一黨、黨治、唯我獨贏、唯我獨尊基礎上的‘以權為本’,是比君主還要獨裁的暴君統治,是最徹頭徹尾的獨裁工具。

袁世凱與康有為早就稱「孫中山是‘暴民’」而抵制孫大炮及其黨徒進入政府權力,就連老袁都比孫大炮具有民主思想,反對軍治、黨制,提倡民治。

這真是滑稽啊,連老袁這樣的人都比孫中山懂民主,真是可笑。

孫中山把國民革命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在他眼里,人民是「無知可憐」的幼兒,革命黨則是保姆。

但從後世的驗證來看,他的這些理論,注定是要失敗。

陳炯明才是最好的廣東省長人選,現在國民黨人始終不肯放棄軍權,在廣東勾結日本人,已經觸及到了李安生的底線。

本來李安生一直百般容忍,甚至還在不斷的遷就宋教仁,就是希望看到將來中國有多黨輪流執政的情況出現,或者是共和黨與國民黨兩黨競爭,總要好過于一黨專政。

但是,國民黨看來因為有孫中山以及一干頑固派積重難返,不但難以兼並其他政黨,相反還在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要是國民黨爭氣點,說不定李安生還真能容忍兩黨輪流執政,可宋教仁也無法阻擋國民黨走向墮落,那他能有什麼法子。

現在孫中山意圖挑起內戰,李安生與袁世凱的共識,便是要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蕩平國民黨掌握的軍隊。

李安生也打算借著這次機會,進一步整合共和黨的勢力,讓中央系與東北系的關系再近一點,一榮俱榮。

中央絕對不能與東北決裂,這是雙方的共識,否則中國將會大亂,中國發展勢頭良好,他們都不想當民族罪人。

不僅是中央軍,連兩江的軍隊都做好了南下的準備。

一路從福建進逼廣東,另一路從江西進取湘潭等地,攔腰將湖南折斷,打通與貴州的聯系,從而將廣東與兩湖的聯系阻斷,從容調兵攻打韶關,直取廣州。

「華山」號與「泰山」號戰列巡洋艦這次停靠廣州,實際上就是在進行實地勘測,不排除從海上轟擊廣州沿岸的可能。

程璧光這次邀陳炯明出來,便是想要探探對方的意思。

李安生可是從後世查到了不少關于陳炯明的正面資料,才知道所謂的歷史還真的不靠譜,在偉人孫大炮的照射下,陳炯明成為了反動軍閥,可是只有深入的了解一些真正的史實,才知道何其荒謬。

後世陳炯明在香港病死,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棺材也是也是母親備木的棺木,全憑朋友舊部捐助。

而當他最後面臨軍閥混戰失敗的時候,作戰無錢,有部下建議廣州開賭斂稅,陳炯明說︰「粵軍可倒,而賭不可開!」。

他不接受外國勢力,早在漳州時列寧派人送親筆信尋求在中國的合作對象,陳婉言拒絕;日本人力爭與之合作,陳言首先簽字還我東三省,日方知陳炯明生活拮據,送八萬元支票,陳炯明打叉讓人送還,在當時各地軍閥爭先恐後尋求列強支持,自保疆土時,國有陳炯明吳佩孚如此豪杰,夫復何求!

陳炯明臨死前,其女問有什麼家事囑咐,他苦笑對女說︰「我對家事沒有什麼可以說的!」旁邊有人問,他對國事如何,他呈興奮狀,舉手欲執筆,然後手已僵硬無法握筆,連說兩句︰「共和、共和」,共和之後語不成句,話未說完,便溘然長逝。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真正的大公無私的偉人,像孫大炮那樣的,不知道算是哪門子的偉人。

歷史真的不可信,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尤其是後世的中國歷史,什麼都不能全信,只能半信半疑。

或者,有時候只能當成狗放屁,或者說鬼話,听天書。

程璧光有一句沒一句的跟陳炯明談起進來廣州的變化,也在盤算著,是否能夠說服陳炯明,拉攏親信部下,隨時戒嚴,準備在廣州應對可能的內戰。

只要陳炯明肯應和,那麼或許北方軍隊不用兵臨韶關,廣東軍隊自個就亂了。

陳炯明也是有相當的人望的大佬,不會輕易的就給孫中山擠得靠邊站,關鍵時刻,說不定廣東民眾在亂局之中更加的信任陳炯明這樣的干才,而不是孫大炮為首的一干嘴皮子黨。

「競存(陳炯明字),這回孫文寓所給襲擊,不知查的如何了?」程璧光隨意的問著。

陳炯明唇上胡須聳動著,冷笑了兩聲,說道︰「這怎麼查?我看也不用查,根本就是日本人策劃的陰謀,誰知道他們的意圖是什麼?不如隔岸觀火,看他們玩什麼把戲。」

他跟程璧光之間確實沒有必要隱瞞什麼,也原原本本將他這些時日的追查情況說了一遍。

日本人的表現很可疑,甚至,很有可能,他們連孫中山也是算計在其中。

程璧光搖了搖頭,說道;「想想也是,小日本再沒有什麼手段出來,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轉了性。」

事實上,日本從今年開始就一直很反常,對自身經濟蕭條的擔憂,對中國復興的恐懼,以及對自身戰略的反省與重新定位。

程璧光自從獲悉北洋海軍與南洋海軍都要重建之時,便開始刻意的收集關于日本的情報,不僅是海軍的,還有日本軍政一切消息。

李安生手下有情報部門,專門負責情報消息,基本可信,程璧光也從中得到了自己需要的許多信息。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是老話。

只要分析透徹了解透徹日本這個對手,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程璧光對李安生關于中日關系的論調很堅信,中國跟日本早晚必有一戰,而且是生死之戰。

要想贏得這場戰爭,就必須要未雨綢繆。

現在,日本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搞風搞雨,甚至不惜制造對孫中山寓所襲擊之類的匪夷所思事件。

「他們無非是想挑起我們的內亂而已,不僅好從中漁利,而且還能削弱我國的實力,進一步保證他們在我中華民國的權益。」

程璧光點頭表示贊同,也感到欣慰,陳炯明是頭腦清醒的,可惜,孫中山卻錯過了這樣一個絕頂好幫手,稀里糊涂的,將國民黨注定要帶到迷茫的境地。

「哼,日本人倒是也敢,居然敢借這麼多的錢給孫文,也不怕他還不出,難道是在打省政府財政的意圖?」

其實分稅制的實施,對于孫中山來將也是個打擊,現在實行了規定稅種,地方是不允許多收稅的,許多稅種要收,都是不合法的。

「日本就是看準了孫文的處境,處心積慮的想要挑動孫文起來抗爭。」

「哎。」

兩人都嘆了口氣,孫中山接受日本的扶持,其實是個敗筆。

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的影響,但實際上,卻使得孫中山等人失了民心。

東北挑起中俄戰爭,結果卻打贏了這場國戰,使得李安生一時人望無二,連袁世凱都熄了壓制東北的心思,更何況孫中山。

有了《中俄聖彼得堡和約》,現在全國都在期盼著中華民國政府能夠進一步的取消各種不平等條約,取消列強的特權,對大國崛起的渴望,甚至許多剛吃飽了飯,在田頭閑聊的老農們,都要議論上幾句。

陳炯明就得到了許多廣東資產階級的支持,而國民黨還是沒有能夠找到準確的自身定位。

內戰真要打起來,廣東能不能鐵板一塊,一致的支持孫中山對抗中央政府,這還是給未知數,如今孫中山給襲擊事件影響,做出了不明智的決定,也是場禍事。

就連武漢方面,能不能無條件的服從孫中山,也是個大問題。

「不知道競存近來提出的聯省自治,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程璧光轉換了話題,他也知道繼續深談下去,陳炯明也會尷尬。

陳炯明點著頭,打起了精神,仔細的說道︰「前日梁啟超先生寫信給我,他也贊同聯省自治,提出了三點看法。一、同人確信舊式的代議政治,不宜于中國,故主張國民總須在法律上取得最後之自決權。二、同人確信國家之組織,全以地方為基礎,故主張中央權限,當減到對外維持統一之必要點為止。三、同人確信地方自治,當由自動,故主張各省乃至各縣各市,皆宜自動地制定根本法而自守之,國家須加以承認。」

「總的來說,能不動刀兵就不動刀兵,其實讓廣東暫時聯省自治,何嘗不是個緩和的機會,但是我現在說的話不頂用,我也左右無法,現在日本人說的話比我管用。」

說來說去,陳炯明對日本人也是一肚子的怨氣。

日本扎根于台灣,想要與廣東互通聲氣,將戰略放在了廣東,而不是東北,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但是卻使得中國出現了內戰的危險。

陳炯明並不看好這次內戰,很有可能國民黨軍隊會很快戰敗,在廣州等地編練的那五個師的兵力,全部使用日本提供的制式裝備,戰斗力並不會高到哪里去。

他也很是惱火,廣東的大筆財政收入都給軍費佔去了不少,他作為一個廣東都督,自然是憋屈無比,但是他只能忍耐,可他的耐心總要消磨掉的一天。

李安生一直在推動中華民國推行全民免費義務教育九年、全民免費醫療的政策,甚至在推動將這兩項寫入憲法。

雖然東北的全民免費醫療還未能完全落實,重大疾病還需要個人負擔一部分,可是卻規定先看病後補交費用,所以大多數困難患者補交不上的費用,也就都由東北政府買單。

而且東北自身的財政能力負擔整個東北的免費義務九年教育,免費提供學生午餐有些吃力,但東北還是堅持了下來。

東北甚至征求了中央的同意,暫時先在東北實施這些政策,算是走在了全國的先列。

陳炯明本來想要追隨東北的腳步,在廣東也實施全民免費義務九年教育以及全民免費醫療的政策,可是由于在財政收入分配上頭,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責。

而且中央宣布將在年底之前實現分稅制,這更是在逼迫全國各地都將財政收入重新要部分上繳中央。

這對一直截留稅收的廣東地方政府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或者說,對于孫中山擴軍備戰的計劃來說,絕對不能接受。

孫中山情願將大筆的財政收入投入到軍隊中,也不願意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對民眾醫療的投入,這讓陳炯明灰了心。

為什麼給他們抹黑到一塌糊涂的東北反而可以實施,富裕的廣東就不行呢?

廣東的富裕是全國皆知的,尤其是這兩年,發展的步伐並不亞于東北與兩江,受益于良好的基礎,以及地利位置。

陳炯明本來是想大展抱負一番的,可是,他的腳步給硬生生的拖住,不能不說這是場悲劇。

他現在想施加自己的影響,制止這場戰爭,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如願。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炮火1906最新章節 | 炮火1906全文閱讀 | 炮火1906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