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雷的尸體用草席裹著抬到了東城外的一處山坡上,趙強恩準陳昭親手埋葬其父,並允其為父立碑。
隨後,趙強召犯官罪民當有影響的三十人入帳,當有原吏部侍郎董國祥、禮部給事季開生、河南學政丁澎、兵部左侍郎張天植、山東巡撫吳達、山西巡撫劉嗣美等原清廷的高官。
半柱香後,禮部給事季開生、山西巡撫劉嗣美等十一人被押出軍帳處死,余者皆下跪表示願投關寧軍,為趙強,為反清大業出力。
董國祥等人將關寧軍招納的消息告訴那些犯官與讀書人後,除數十人歡呼外,大部保持沉默,有湖南學政程學敏、工部主事周正光、江蘇士子陸之等四十人誓死不投。稍後,即被驅致北城河邊,皆溺斃。死後首級皆被割下,與尚陽堡城頭上的旗人首級一同懸掛。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陳夢雷及季開山、劉嗣美等人對于清廷的死忠讓趙強不再婦人之仁,也不再對這些讀書人抱以多大希望,他決定從今天起,對待這些漢人士子一律采用鐵碗手段——不歸順,即殺之。
他一直對如何處理關內關外漢人讀書人困惑,但經周培公和陳夢雷這一深刻教訓後,他意識到,現在關內的大多數讀書人已經認同滿清的統治,並積極融入旗人統治之,這從每年參加科舉人數的不斷提高就可以看出一二。既然如此,就不能對他們抱有幻想,甚至要和滿清一樣,用屠刀讓他們感到害怕,進而屈服。
滿清佔領國的過程十分血腥,尤其是對待那些不肯歸降的讀書人,可以說是一律殺之,雖然這听上去十分的殘酷,但恰恰卻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權衡再三後,趙強決定可以借鑒滿清這一做法,以最大程度減少漢人地主階級與士子階層對關寧軍的排斥與敵視。
做出這種決定是很無奈和很痛心的,對自己同胞下殺手是相當為人詬病的,但是趙強發現自己除了這樣做之外,他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難不成要一個一個苦口婆心的勸他們想起自己是漢人,不應該替滿人賣命,更不應該死忠于滿人嗎?
清末民風思想已經相當開化,還有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力保滿人皇帝,而忘記自己應該推翻他,因為這個皇帝從來就不是國的皇帝,也不是漢人的皇帝,他們是異族,真真實實的異族,在他們的統治,漢人只是奴才,漢人的一切都是可以隨時剝奪的,甚至可以「寧予友邦也不予家奴」!所以,趙強絕不能幻想那些已經被閹割血性的奴才們會想起自己是漢人,會明白自己應該幫助關寧軍而不是與他做對。
趙強何嘗不想成為一個眾望所為,各方士子爭相競投的英主,可是現實及這個時代特征告訴他,不行!你再仁義,再如何打造自己,那些漢人士子也不會認同你,在他們眼里,關寧軍永遠是賊軍叛匪,趙強也永遠是個殺人不眨眼,禍害江山社稷的賊首!在他們的眼里,他們是生活在大清國,而不是國,他們是大清的子民,而不是國人。
而且關寧軍月兌胎于吳三桂的舊部,其身上吳氏烙印不可能短時間就消磨掉,而對于那些已經被滿清洗腦的漢人士子而言,吳三桂是三姓家奴,此人不值得投奔,他的殘部更是不值一提。而趙強的尷尬就在于,他的身份是一名昔日的吳軍,他的核心部下也都是吳軍舊部,所以他不可能在滿清還沒有推翻之前搞什麼「去吳化「,這不現實,而且必然會使軍心發生動搖。
一支連自己軍隊的淵源都搞不清楚的軍隊,如何才能讓上下一心,齊力斷金呢?
趙強不能允許自己的部下思想產生混亂,他必須讓他們腦海只有一個念頭——反清,反清,反清!除了考慮如何打好仗之外,不能讓他們有其他的想法,不能,絕不能有!
在沒有取和決定性的優勢前先否定自己軍隊的傳承,這無疑是一件極不明智的事,所以趙強必須要扼殺軍出現的一切不利反清大業的想法與念頭。
趙強在關寧軍的討清檄已經明確肯定了自己的身份,也從正面肯定了吳三桂,「先帝昭武」不單單是寫在檄上的幾個字而已。所以,趙強現在所做的是繼承吳三桂的「遺志」,以他的繼承人身份帶領關寧軍高扛反清大旗,從而能使得數萬吳軍舊民和忠于吳三桂而被滿清遷到關外來的那兩萬滇民效忠。
鑒于吳三桂及其後人都被清廷殺光,所以趙強不必擔心會有人推出一個「楚義帝」或者「朱三太子」來,因此他必須打造好自己吳三桂繼承人這一大旗,好讓關寧軍的吳軍舊部們能夠死心踏地的跟著自己干。
實質的利益,現實的考慮才是趙強要做的,而不是如劉德他們所言,將大明朝的旗子舉出來,或者打出自己的旗號,這些至少在目前而言,都不現實。
其實關寧軍打出吳三桂舊部這面大旗,最大的不利不是那些關內百姓和讀書人的不認同,而是那些綠營將領。
參與平定三藩的綠營漢將的地位和財富都是來自于他們血腥鎮壓吳軍,所以關寧軍要是在關外站住腳,下一步必然是揮師入關,而那時,關寧軍的敵人將不再是八旗兵,因為關內的八旗兵已經爛透,難打的不過數萬之眾。因此可以預料,一旦關寧軍入關,康熙必然將綠營做為平亂的主力,甚至有可能在盛京危急時,就將綠營調出關。
而綠營和那些漢將雙手是沾滿吳軍鮮血的,所以他們必然要與關寧軍死磕,否則,他們誰敢保證關寧軍得了天下不會報當年的仇?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清軍反撲,趙強要在最快的時間內整編吳軍舊部,招納人材,尚陽堡內的這些犯官和讀書人是治的一方面,對吳軍舊部和現有師團改編就是另一方面。
願投順的犯官與士子一共有三百七十多人,趙強將他們統一交由劉德負責,分別安于總制府軍民兩曹及各師團听用。
軍隊方面的整編也在進行當,整編的目的是將關寧軍各個師團兵員配署更加合力,以應付大規模的戰事,尤其是騎兵。據線報,寧古塔將軍巴海手是有四千八旗騎兵的,所以騎兵師團肯定要擴建。
騎兵師團原有三個聯隊,四千五百兵,趙強下令立即新增三個騎兵聯隊,兵力擴為千人。
戰馬不缺,彭春統帶的北征大軍在愛璦留有戰馬兩千多匹,加上尚陽堡內搜刮的,可以湊齊三個聯隊所需。兵員從預備役師團及以前曾經當過騎兵的吳軍舊部抽調。
新建的三個聯隊組成後,趙強將騎兵分為重裝聯隊與輕裝聯隊,所謂「重裝」與「輕裝」的區別就在于有沒有披甲。
近衛師團原有四個聯隊,七千二百兵,于愛璦新增第五聯隊,計有兵千人,現又再建兩個聯隊,共七個聯隊12600人。
後衛師團原有兩個聯隊,四千八百兵,新增第三聯隊(滿洲聯隊),兵力增為七千四百人。現再增兩個聯隊,每聯隊一千八百兵,共9000兵。
預備役師團則縮為五千人,以五百人為一大隊,分別駐守各地,不再隨大軍行動,轉為治安維持軍性質。
騎兵師團三個重裝聯隊千戶為伍楓秋、馬龍、巴根,三個輕裝聯隊軍爵則為百戶,分別為江恩、孔國華、歸濟。
近衛師團原有四個千戶為江四、陳偉、季鋒、唐二廣,新建三個聯隊千戶為格里夫斯基、葛飛虎、魏小江。
後衛師團三個千戶錢林、李廣材、布爾察,新增兩個聯隊千戶則為趙衛、吳化城。
如此調整後,堪堪將現有兵力和吳軍舊部及罪民們整合起來,雖然這樣的調整並不是太好,但趙強也只能先這樣整編了,待拿下盛京後再行關寧軍的徹底改革。
各師團用三天時間整合了新補充的吳軍舊部和青壯罪民,依然是老規矩,老兵帶新兵。軍官分配倒不麻煩,南下戰事有一大批軍士小旗積軍功可以晉升,正好調至新建聯隊,另外吳四已經奉命帶著教導大隊從首義城趕到尚陽堡,教導大隊的四百多學員盡數分配了下去。
算時間,安馬爾應該已經到了寧古塔,趙強也相信巴海肯定知道北征大軍覆沒和尚陽堡失守的消息,所以他決定明日就全軍轉進寧古塔,但在此之前,他還有一件大事要辦,這件事若辦成了,滿清就要四面受敵,拆東牆補西牆了。此事也是他當初在首義城時答應巴根的條件,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運作了。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