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三百四十二)“英日同盟”延續之夢的終結

作者 ︰ 銀刀駙馬

(三百四十二)「英日同盟」延續之夢的終結

1921年5月31日,一無所獲的裕仁結束在英國的訪問,前往法國、比利時、荷蘭和意大利訪問。在巴黎,裕仁與留學歐洲的年輕日本軍官進行了秘密會晤,這些受到親信的少壯軍官後來成為裕仁用來取代長州藩閥勢力的中堅力量,其中不少人成為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化的骨干力量。9月3日,裕仁回到日本,于11月25日正式接替病情嚴重惡化的大正天皇接掌政權,降下了「大正民主時代」的帷幕。

另一方面,在裕仁離開英國去歐洲其它國家訪問期間,7月11日,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在英國議會發表長篇演講,聲稱「英日同盟、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前途、以及因這兩個問題產生的英美關系問題,是帝國政f 要認真考慮的主要問題……我們政策的第一原則是要保持與美國的友好合作,我們確信依靠這個因素比其他任何單一因素都能好地建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我們也希望維持與日本的密切友誼和合作,這種可貴友誼的大優點是可以協調兩個太平洋大國的勢力和活動,因此可以繼續保持大英帝國的穩定和遠東和平。」勞合-喬治的演講表明了英國在遠東的一輪競爭中首先要與美國保持一致的態度,同時英國又不想過分得罪日本而損害英國在遠東的利益。對于這樣的結果,此時裕仁已經心知肚明,他明白,「英日同盟」已經伴隨著勞合-喬治的演講終結了,現在所差的,只是一個手續了。

此時的裕仁,思緒又回到了即將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攬」國際會議上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進行角逐的是英、法、俄、德、日、美諸國。大戰結束後,沙俄滅亡,隨後成立的蘇維埃俄國退出了在這一地區的競爭;德國戰敗,已被排除在強國之外,戰勝國不允許它在除本國領土之外的任何地區再有利權;法國在戰爭中遭到重創,此時正忙于醫治戰爭的創傷和鞏固它在歐洲的既得利益,無暇 足亞太地區的爭奪。因此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政治舞台上主要是美、英、中、日四國間的表演,其中既有英美的矛盾,也有英日的矛盾,以及中日間的矛盾,而其中突出的矛盾則為美日之間的利益沖突,爭奪的中心在中國,此外在如何處置赤道以北原德屬島嶼、如何處置東西伯利亞問題,以及如何限制海軍軍備等話題上,美國與日本之間也是態度迥異,爭論迭起、矛盾頻生。

在大戰結束後的凡爾賽和會上,美國代表強烈要求對包括日佔島嶼和已由英澳軍隊佔領的威廉皇帝地、西摩薩亞、瑙魯等在內的原德屬太平洋領地進行國際共管,或者干脆將其j 還德國。日本則堅持「南北並進」的原則,主張日本攫取的德屬南洋群島一個也不能少。參加和會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建議,即把赤道以北德屬島嶼j 給日本,條件是不得將其要塞化。雅浦島問題後以日、美、荷三國瓜分三條主要電纜、美國可隨意進出該島而告解決。

雅浦島問題、太平洋問題、以及凡爾賽和會上美日兩國關于中國問題和 n戶開放政策的爭論,不過是一戰之後日美爭端的冰山一角而已。兩國在包括中國、西伯利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有很多根本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兩國的外j 戰和經濟戰很蔓延到軍事領域,乃至後出現海軍造艦方面的j 烈競爭,也就不足為奇了。威爾遜政f 的海軍部長丹尼爾斯發表聲明稱「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選擇加入國際聯盟以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海軍軍備競賽;要麼必須建立世界上強大的海軍,沒有中間道路可走。」

美國海軍的大規模擴充計劃始自日本b 迫中國簽訂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及其內容公布前後。1916年美國總統威爾遜便發布了為期5年的大海軍建設計劃,計劃撥款15億美元,建造10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50艘驅逐艦和100艘潛艇,從而使美國海軍實力由當時的世界第四躍居世界第一。1919年6月,美國海軍正式宣布將艦隊一分為二,成立太平洋艦隊。1919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給海軍撥款的法令,將海軍軍費從1914年的137億美元增至1921年的433億美元。海軍造戰艦噸位1916-1920年為20萬噸,1921-1925年為40萬噸,1926-1929年為12萬噸,合計達72萬噸,頗有壓倒英國海軍之勢。

日本也不甘落後,1919年初,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就開始研究「八八艦隊」計劃的細節問題,1920年7月,日本第43屆國會終于批準了早已制訂而久拖未決的「八八艦隊」計劃,從1919年起,海軍時常保有艦齡未滿8年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各8艘,到1927年完成該計劃的第一輪造艦周期。同時日本還計劃建造輕巡洋艦25艘、驅逐艦102艘、潛艇113艘,海軍軍費水漲船高,從1917年的163億日元(合085億美元)猛增到1921年的482億日元(合245億美元)。從日美兩國已經制訂並開始實施的造艦計劃看,兩國海軍實力在1925年達到勢均力敵的狀態,此後美國海軍將把日本海軍遠遠甩在後面,因此1925年作為一個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年份,y n森森地擺在了美日兩國政治家的面前。「美日戰爭」四個字當時在兩國已經成了熱 n字眼,翻開報紙關于美日戰爭之設想及討論比比皆是。在美國出版了一本名為《亞洲的德國》的暢銷書,書中稱戰後的日本「行為很像凱撒統治下的德國,……野蠻、粗俗、富于侵略x n」。

在另一本名為《我們與日本必戰嗎?》的書里,作者說︰「近日美之間的巨大糾紛遠遠超過十幾年前的德美糾紛……日本正在東亞、夏威夷和我們的西海岸擴張;它對西伯利亞的興趣與美國的國際政策產生尖銳沖突;它對德屬領地雅浦島的電纜站的控制,以及希望國聯授予其委任統治權的要求,引起了我們如此深刻的不安……它對中國的侵略與美國的商業、貿易、外j 利益、道德感情和美國的‘ n戶開放’政策格格不入……」。

由于美日兩國在遠東和太平洋的爭奪以及核心的海軍軍備競賽問題,導致了威爾遜總統任期的後兩年里充滿了戰爭的威脅,東京和華盛頓在每個問題上都僵持不下,兩國首都到處都在談論戰爭。然而戰爭對于美日兩國來說是否可以避免呢?

在1918年9月13日日本通過了修訂的國防方針後,美國及美國扶持下的中國已經繼俄國之後成為日本的主要假想敵,日本的國防方針同時增加了「應有經受長期作戰的決心和準備」的內容。一戰後,日本的參謀部 n發現大規模戰爭出現了長期化的傾向。當年甲午戰爭打了8個月,日俄戰爭打了1年7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則整整打了6年半,如果將出兵中國和進軍西伯利亞也算上,則日本整整打了8年半的戰爭。未來的戰爭是「總體戰」,是比拼國力之戰,是國際集團間的聯合作戰,無疑將是一場為時久的戰爭,而當時日本正開始進入戰後的長期經濟蕭條時期。

1921年3月15日,東京股票j 易所發生股價暴跌的事件,並于4月蔓延到英國,演變為世界x n的經濟危機,這一危機又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了日本的經濟。和1919年相比,日本的出口下降了30到40,鋼鐵、造船、生絲等行業生產力急劇下降,當時的日本內不得不撥出35億日元拯救相關企業,于是又進一步導致政f 的財政萎縮、開支困難。在這種條件下再去積極擴軍、加強軍備,是日本國家財力所不允許的。

雖然日本軍界、政界一些人宣稱日本「準備 和美國一樣多的錢來建造軍艦」,但這只是打腫臉充胖,當時人均收入只有21美元的日本是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同人均收入達350美元的美國競爭下去的。在國際聯盟成立後,大國間的國際關系中充滿了協調氣氛,和平思想佔統治地位,因此日本不得不采取一種「對國家大政方針從長計議」的穩健態度。前日本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為此在1921年初放出話來,如果其他海軍強國同意放棄造艦計劃,日本也願意放棄「八八艦隊」計劃。

對于當時日本的主要盟國英國來說,防止出現一輪海軍競賽的要求為迫切。此前英國一直維持海軍的「雙強標準」,不許第二國與之並駕比肩,故德國海軍之擴張引起英國妒忌,終導致世界大戰的發生。然而任何政治上之巨大勢力,若假以相當歲月,必y 致變化。美國自20世紀以來銳意經營太平洋,因此對于海軍之擴張不遺余力,而英國在戰後已是滿目瘡痍。英國的戰爭支出達17497億英鎊,相當于同時期國家總財富的52,戰後失去了海外投資品的三分之一,欠美國的債務達982億英鎊。在戰爭中,英國一切工廠停止生產民用商品,全力生產戰爭物資,歷經6年之長久歲月,大不列顛的傳統海外市場全部被美日中等國商品佔據,國內的鋼鐵、紡織、機械等工業全面萎縮,被視為英國經濟生命線的對外貿易由1913年的出超134億英鎊變為1921年的入超832億英鎊。到1921年,英鎊的牌價已經跌落到它的黃金平價的79。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意識到若再從事糜耗巨資的海軍軍備競賽,勢必引起英國經濟的總崩潰,因此英國決不能再與美國進行任何海軍擴張方面之競爭,甚至毅然決定拋棄兩個世紀以來的海上霸權,與同屬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美國相妥協。

1921年3月,英國海軍大臣兼外j 大臣貝爾福發表演說,提議通過協商確定英美兩國擁有相等的海軍。1921年4月,英國正式通知美國政f 說︰「準備放棄擁有艦隊應等于世界上其他兩個強海軍國家的艦隊之和的傳統政策。」不過英國還是在作出此決定之前通過了在已建造的10艘主力艦之外再建造4艘42000噸級的巨型戰列巡洋艦、10艘巡洋艦和30多艘潛艇的計劃。

日本、英國對于海軍軍備擴張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國海軍雖然在美國的幫助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但中國的經濟力量明顯不足以長期支持這樣一支大海軍,因此有資本、有實力建立全球海軍超級霸權者唯剩美國而已。但是美國的當權者很清醒地認識到,其國民未必支持政f 為了西伯利亞問題或中國 n戶開放問題而與日本作戰,另外美國國會也大概不會為此繼續作巨額的海軍撥款。何況美國是日本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場,銷納了日本97以上的生絲,日本進口鋼鐵和機械總數的80又是來自美國,日美兩國的經濟聯系僅次于美華之間的經濟聯系,。

為了緩和日趨惡化的美日關系及其帶來的緊張局面,一貫抨擊日本在亞太實行擴張政策的美國參議員威廉?博拉于1921年12月14日在國會提出一項動議,主張美日英在今後五年內把各自海軍建設計劃削減一半,避免引起惡x n結果。博拉稱「我們如果被卷進一個大規模的海軍造艦競賽,再加上威脅和非議,很可能在今後的25年里與日本發生一場慘烈的戰爭」。這個建議被當選的美國總統沃倫?哈定所采納。

哈定在自己的就職典禮上稱「美國願意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起研討和磋商……提出裁減軍備和減輕陸海軍部 n難以承受的負擔的方法」。博拉參議員為此提出了海軍法案修正案,授權總統「邀請英中日政f 代表參加一個旨在迅速達成某種諒解和協議的會議,使參加會議的英、美、中、日等國海軍建造計劃在此後5年里減少到協議所規定的程度」。美國參議院隨後以74︰0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召開磋商業協會議的提案,眾議院也以330︰4的絕對優勢通過了此案。

哈定據此授意國務卿查爾斯?休斯探詢日本政f 的意見,如果在美國召開一個削減海軍軍備的會議,同時協調解決兩國和其他相關國家在遠東的利益沖突,日本是否同意參加這樣的會議。與此同時,英國及其自治領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召開國際會議的問題。因為為期10年的第三次英日同盟即將到期,夾在美日尖銳對立中的大英帝國曾召開會議專 n討論如何處置英日同盟的問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于日本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尖銳對立的英帝國自治領紛紛要求英國厘清與日本的同盟關系,因為這些國家已經看到,無論是從經濟上講還是從政治角度上講,在未來的日美太平洋沖突中,它們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計,只能站在美國一邊,因此從法理上講,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宗主國英國與日本結盟、同與美國結成同盟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自治領開戰的荒誕景象。加拿大總理米漢在帝國會議上發表演說,堅決反對可能導致加拿大與美國決裂或同大英帝國決裂的英日同盟的任何續約,並呼吁召開英美日會議,商討英日同盟問題。澳大利亞總理也提出了同樣的號召。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外j 大臣貝爾福提出召開一個關于英日關系、美日關系、中日關系,太平洋問題和戰後海軍競賽的一攬國際會議,這個倡議與哈定總統提出的構想不謀而合。因此英國政f 決定向美國提議召集此次會議,並由美國酌定日期、地點、與會國家,並發布邀請。

在得知消息後,日本隨即召開了天皇御前會議、內會議和外j 委員會會議,與會者經過j 烈討論,認為在美英支持限制軍備的情況下,日本如果拒絕美國的建議,就難逃「干擾保障國際和平之計劃」的指責,因此決定參加限制軍備會議。隨後日本政f 答復美國,同意參加美英法中日意六國限制軍備會議和太平洋及遠東問題國際會議的決定。

得到了日本方面的肯定答復後,美國向「有關國家」發出了「華盛頓會議」的正式邀請,這些國家包括涉及海軍軍備競賽的英、中、日、法、意等國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荷蘭和比利時。當然,已經蘇維埃化的俄國出于可想而知的原因沒有收到邀請,德國和奧匈帝國是戰敗國,而奧匈帝國本身已經解體,因此都被排除在了會議之外。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高科技軍閥最新章節 | 高科技軍閥全文閱讀 | 高科技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