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經綸 第五十七章 太史侯高徒(求推薦、收藏)

作者 ︰ 衣冠似雪

一雙鐘天地之靈秀眼不含任何雜質,清澈卻又深不見底。褒衣博帶,說不出飄逸出塵。雖然言語之中頗有嘲諷,但面s 卻是平淡如水。

卓越風姿,氣度不凡!

從踏入成賢街開始,裴東來已然發覺了國子監的不凡。更何況它與文廟毗鄰,得天地之間浩瀚正氣蘊養。入學國子監,除了那些恩蔭的王公子弟之外,哪個不是各地舉薦的才子。其中作用,實屬相輔相成。

而且國子監中,隱有幾道浩然正氣蒸騰。這種有意無意的磅礡精氣,只怕其中皓首窮經的大儒應該有好些個!

「裴東來?」

對方雖然是白衣,但是一身氣度卻不輸任何一位王公子弟。

這樣的人,讓人看見就忍不住頓生好感。

「在下楚君行!東來兄一篇《將進酒》,令我頓感欽佩。至于一些跳梁小丑,東來兄無需多加理會!」

溫文秀氣,隨和親切之間又不失輕挑。楚君行拱手之間,君子之風彰顯無遺。

「君行兄亦是好風度!」

裴東來還之以禮,心頭則是略帶詫異。

直言痛罵王公子弟為跳梁小丑,可說是風骨。但是他周身,竟然隱有浩然之氣籠罩。太學弟子至李牧,尚無出山入世而來。就算有,浩然正氣只怕更為強甚!

難道他是自己養出來的天地正氣?

對方年紀與自己相仿,看來是儒學深厚。自己倘若並無《正氣歌》,只怕距離養出這般正氣尚早。

……………………………

便在此刻,集賢門正式打開。

正立于門口的楚君行與裴東來,相視一笑︰「東來兄,請!」

「請。」

兩人並肩而入,身後的貢生學子們這才跟著魚貫而入。至于臉s 鐵青的王 ng等人,又哪還有人在意呢!

後頭不少新得舉薦,始入國子監的貢生滿是詫異︰「這位年兄,請問剛才那人是誰?可真是好風儀,比起那位小侯爺來都不差分毫!」

「楚君行麼——」

身旁這位貢生聲音拉長,卻是引得周遭許多人紛紛側耳聆听。裴東來的名氣,大家在入東都就已經得聞。但是剛才那位白衣秀士,居然也敢對那些王公子弟指桑罵槐。這樣的氣魄,顯然不是一般人!

進入集賢門,入目便是十三塊巨大的石碑。

那位貢生,這才繼續開口︰「看到這十三經刻石了麼?其中《爾雅》,便是由楚君行hu 費三年多時間校對、親刻!為此,楚君行三年皆未參加會試。期間連祭酒大人都曾親來勸說,未果——」

新晉貢生,紛紛瞠目結舌。國子監內,竟然還有這等奇人!

「而且據說,楚君行是太史侯的關門弟子!」

這低沉一聲,頓時引起軒然** 。

「不會吧!太史侯的弟子……」

「難怪他能夠連續三年放棄會試,居然是太史侯的關門弟子。」

「那些王公子弟飛揚跋扈,踫到這樣的人物就蔫了吧!」

「我等讀書人,就該有這樣的氣魄。功名雖是我等追求,但今後不正為教化萬民嘛!能夠校對、刻著《爾雅》,功績千秋!」

……………………………

楚朝開國以來,文官封侯者,僅有一人。那就是太史侯,嚴世綸!

哪怕如名起最盛的首輔王道林,都不曾有過這樣的待遇。直至身死,朝廷方追封了一個忠勤伯的謚號!

歷朝歷代的三公,官至巔峰,但是爵位公、伯皆封,唯除侯也。嚴世綸之所以能夠得封太史侯,除了他當年乃是從龍定世的第一謀士之外,更注解、校對無數儒家典籍為天下士子所欽佩。有大功于朝廷,有大德于天下。

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千古第一文侯!

——————————————————————

「東來兄,進了這禮教門,方算真正是一名貢生!」

楚君行做勢就請,裴東來微微一笑率先進入。

剛才的十三經刻石,他也曾駐足。後面的陣陣議論,更是逃不過他的雙耳。沒想到楚君行,竟然會是太史侯的弟子!能有這樣的機緣,實屬大造化。難怪年紀輕輕,隱隱散發浩然正氣。能夠再度校正、雕著《爾雅》,可謂是博學精深!

到了此時,他方才真正明白當初裴玄的話語。

以國子監取代太學,成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聖地,已經成為事實。

楚朝開國以來,唯有初期一位太傅是太學弟子。而且只任職三年,便不知所蹤!期于三公,皆是隱世大儒出山或如王道林。甚至當朝太傅上官虹,更是由武入文。

國子監貢生的出身多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貧寒者。後來文帝惜才,對家境實在貧苦的士子免住宿費用之外。這些士子們更可每月定量領取文房四寶,以備功課!

太學之名望,在這將近百載已逐漸被世人淡忘。或在提起,也難如復當初。

「此處便是我等听教之所,統稱‘六堂’……」

兩人漸行漸遠,楚君行似乎成了裴東來的向導。國子監內各處地方,為其一一詳細介紹!

……………………………

「祭酒大人,裴府那位小侯爺已經入學。听聞集賢門時,還被王 ng等人嘲諷,起了爭執。現君行正陪同其熟悉國子監,兩人頗有相交之意!」魯松之站于一旁,隨即低聲問道︰「不知太史侯如何看待此事?」

郭鶴年得聞,頓時面l 苦澀︰「太史侯只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又言︰先帝密詔‘太學之人,終身不得中試。’不可廢也!」

兩人平時相交頗厚,但是一旦官服在身則相敬如賓,大小有別。

魯松之深吸一口氣︰「此子必然不凡!可惜——」

郭鶴年臉s 怪異,忽然冷笑一聲︰「魯司業,可知今日誰曾尋我?」

「誰?」

「長孫sh 郎!」

「可是……」魯松之微微一怔,沉吟道︰「可是關于裴東來?」

「不錯!先是直言以我的資歷,早該調任,牧守一方。實則y 讓我將裴東來趕出國子監,說其不過一未入裴家族譜的s 生子罷了。本不該享受恩蔭,入學國子監。他顯然是忘記此事,乃是皇後親自應允!況且,我調閱東林府童子試的卷子。裴東來本就是當地有名的神童,那篇策論,以我看來,就算是中舉亦不難也!」

郭鶴年眉目深邃,忽然一拍文案︰「我郭鶴年雖然心系仕途,但也不是諂媚權貴之人!我郭家雖然並非豪門世族,但也算書香門第。雖然仕途坎坷,又豈能因其丟了讀書人的風骨!」

「我等讀書人,就該有這等氣節。萬不能‘高尚其言,鄙夷其行’。否則怎為朝廷,教化貢生!」魯松之如感同身受,眉目擰在一塊︰「世家,豺狼也。長孫家,尤是!長孫縱橫,三朝閣老。上官虹把持朝政,他卻掛閑職而不出,無非‘待價而沽’。欺天子年幼,皆是不忠之人——」

開口便罵,魯松之仍不解氣︰「長孫沖身居內閣,卻碌碌無為!長孫威身為禮部sh 郎,竟為孩童之爭以官職來y u祭酒大人。著實可惱!從何時起,這官職已經成了世家交易的物件!實欺我輩讀書人,沒了凜然傲骨不成。胡鬧,胡鬧。如此下去,三綱五常成了擺設!!!」

再任由魯松之說下去,只怕都得抨擊朝政了。郭鶴年連忙打斷︰「松之兄,慎言。我等自有傲骨,但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世族、寒門,早晚水火容。涉及官吏品行,自有御史台!」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年魯松之哪怕身居撫州御史,卻因言而獲罪。如今已失御史官職,妄議世族倒罷。但是涉及太傅、三朝閣老以及朝綱,可是能被扣上中傷朝廷大員、妄議朝政的罪名!

沉寂良久,魯松之才漸漸平復下來。

「先帝密詔,已絕此子仕途!」

兩人都知道這對于一個士子,代表著什麼。特別是像裴東來這種s 生子,除卻科舉似乎再無出路!

「也非絕對。」郭鶴年忽然開口︰「此子歸根結底,還是燕雲侯的子嗣。既然已經接回,怕是入族譜也不遠已。一旦入了族譜,入仕非難事。或者得天子相中,亦可行!」

國子監中,真正需靠科舉出身的,大多還是那些普通貢生。

「盼是如此,人才難得!」

——————————————————————

今日入學,不過是新晉貢生熟悉國子監。有楚君行做向導,裴東來倒也 清了個大概。回到國子監分配在成賢街上的院落時,天s 已經有些昏暗。

紅袖、裴玄以及阿水,都已經整理完畢。

看到小侯爺來了,紅袖上前︰「少爺,有一人送來錦盒……」

「哦?是誰所送?」裴東來略微詫異。

「一小童,說是在外城有人所托!指名說是送給少爺。」

「恩,你先去歇著吧!」

看著桌上錦盒,裴東來心頭疑hu 。自己孜然一身,也沒什麼朋友。錦盒!?誰會給自己送錦盒?

里面,又是什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下經綸最新章節 | 天下經綸全文閱讀 | 天下經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