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多少人終于捱過了他們這一生中最為漫長的一夜。當清晨的第一道霞光沖破夜的束縛投灑在金陵皇宮金碧輝煌的院牆上時,群臣早已依例守在午門之外。等候著這十日一次的重大早朝。
當金殿外的鼓聲響起時,宮門大開。不同于往日的是,今天前來請各位入朝的不是德公公,而是面生的年輕公公。就在眾人的困惑中,這位年輕的公公扯著公鴨般的嗓音請諸位王公大臣入朝。林如海的心頭閃過一絲不好的預感。還淶不及細想,就被如潮水般的眾人涌入了大殿中。
皇上已經坐于大殿之中,然而在身邊的卻不是德公公,而是太子拓撥念。林如海想起來了,剛剛那個太監應該也是太子身邊的人,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似乎在哪一次的宴會中有見過。林如海頭腦中警鈴大作︰今天這個早朝只怕不尋常!只是還來不及想更多,剛剛那位公公便上前一步開始說話了︰「諸位王公大臣,今日皇上有重大旨意要發布,請各位大臣听好了。」爾後,便轉身向皇上走去。側立于皇上拓撥哲身邊。
肅立于殿前的各位朝臣心思不一,有的雀躍,有的忐忑,更多的是一頭霧水的困憂。坐于金鸞殿上的皇上拓撥哲神色不虞,卻不得不強打著精神道︰「傳詔吧。」雖只有三個字,于皇上拓撥哲說出來卻似有千萬斤之重。于是,大家的眼神又重新聚焦于這位面容嶄新且又年輕的太監。
這位不負眾望,上前幾步扯開一個黃色的詔書,大聲宣讀起來︰「大夏朝德豐二十八年令月十九日,因皇上拓撥哲突發惡疾,無法繼續理政,又時值非常之際。國不可一日無君,故傳位于儲君拓撥念,改國號為大武。欽此。」這一道詔書不諦于一聲驚雷,大殿上平日里井然有序的狀況馬上就被打破了。群臣轟然議論成一片。而林如海心里更是大叫不好!這謀權篡位的事怎麼就讓自己趕上了呢。
拓撥念見底下轟轟然亂成一片,心中就有些不悅,便大聲道︰「諸位大臣若對此事有何疑議,大可出來責問。如此亂成一片,成何體統?!」
禮部尚書馮則先行出列了︰「老臣有惑,關于傳位一事,茲事體大,大夏朝律令及祖制都有明確的規定︰須得四大輔國親王傳驗傳國詔書,並當著四大輔國親王的面由前一任國君親將傳國玉璽交由新君方可。如今四大輔國親王無一人在場,且事發突然,老臣以為不妥。」那禮部尚書馮則已年過半百,為人極有原則,因此才當了這個大家以為的閑職。誰知在這當頭卻不好使起來,成了某些人的絆腳石。
拓撥念笑道︰「馮尚書言之有理。只是值此非常時期,實在難以周全。還望諸位體諒!」馮則卻並不吃這一套,直言道︰「四王之中,鎮南王不方便來京,老臣朝無話可說。然而听聞北靜王爺已星夜趕路,駐扎在距此不遠的地方,因此老臣不解何必如此匆匆?」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弄得拓撥念面上一時紅,一時白的,有些兒掛不住。而朝中不少大臣也紛紛附議。
拓撥念強道︰「昨夜父皇突發急癥,星夜召我入宮,親筆寫下傳位詔書。諸位大臣若心有疑慮,可傳昨夜的御醫前來對質。」于是,對在一旁的太監道︰「福公公,去傳昨夜的太醫來。」
不多時,兩位太醫魚貫而入。卻是名不見經傳的兩位太醫。眾臣更加疑惑了。兩位太醫雖然是依例述說了昨夜皇上的病情,但引起的不是信任,而是更多的質疑。首先,是戶部侍郎侯允浩出來問道︰「下官不懂醫藥,對于兩位太醫的脈案不敢稍有疑問。只是微臣見平日里為皇上診脈的均是太醫院院判席大人,如何昨夜皇上病重,卻換了御醫?」眾臣也紛紛附議。皇上龍體安危,一直以來都是太醫院院判席棋為之掌脈。昨夜皇上病重,卻偏偏又換了太醫,這如何讓眾人信服?
左相柳道元見場面有些混亂,忙出來救場道︰「眾位質疑,老臣也有所困惑。不過我想太上皇的話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我們還是請太上皇還證明一下吧。」姜還是老得辣!一句話就等于承認了新君的位子,直接就將皇上拓撥哲變成了太上皇。拓撥哲見眾人紛紛質疑,心里還是很高興的。至少說明自己這些年來這個皇上沒有白當,還有這麼多群臣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只是如今自己的小命兒全拿捏在人家手里,若不配合,只怕未必能見得到今晚的月亮。人家這是推出自己當擋箭牌呢,但卻不得不配合。
于是,只得開口道︰「朕不知身體有恙,昨夜突發急癥,剛好值班的是這兩位太醫,才沒有驚動席院判。昨夜朕突然直面生死,歷經九轉之難方換回一條命。因此,徹悟!決定傳位于太子拓撥念。眾位莫要再有疑議。」一番話說得實在有些子牽強。但卻堵了眾人的嘴。只有那禮部尚書馮則依然不依不饒,道︰「皇上別有隱情,臣等自不能不體諒!然而茲事體大!又有違祖制,北靜王爺就在左近,快馬加鞭,回來也不過半日之時。老臣提議,不若等北靜王爺回來,親自見證此事。」言畢,長跪不起。隨及,嘩啦啦跪倒了一片。
拓撥念終于失卻了繼續與這些人周旋的耐心,怒道︰「江南戰火綿延,父皇身體抱恙。傳位于我,本是再自然不過之事。爾等一而再,再而三地質疑于此事,是何居心?!莫不是與那鎮南王相勾結,巴不得我大夏朝無主政之人?好與那賊人與可趁之機?」這罪名可大了。幾個膽小的大臣听得驚心膽顫,竟悄悄地站了起來,立于一邊。
左相柳道元道︰「太上皇已親口傳位于太子,爾等還有什麼可質疑的。還不行參見新君之大禮?!」一時之間,昨夜左相聯絡過的,本就是太子一派的群臣紛紛上前,也是跪倒了一片。不過,仍有不少大臣拒不參拜。自然也包括那禮部尚書馮則。也難怪,禮部本就是主管大典之事的機構。此等大不合禮制之事,禮部若不帶頭抵制,那還要他何用?
拓撥念大笑道︰「看來馮尚書對朕之繼位,尚心存不虞。不要緊,就請馮尚書到刑部大獄中先好好自行反省幾日。」言畢,就有幾個侍衛進來反縛了馮尚書往外去了。拓撥念又道︰「可還有願意和馮尚書一起去作伴的?」依然有幾個平日里的耿介大臣拒不下跪。自然也被請進了刑部大獄。
拓撥念就這樣在群臣的願與不願之中,繼承了大典。同時,也發出了繼位以來的第一道詔書︰封左相柳道元為輔國親王,賜為賢親王。執掌六部之責,輔國議政。同時,責令北靜王爺不必進京,急速赴江南定鎮南王之亂。那拓撥念打得真是好算盤。如此一來,既可免了北靜王爺的查驗詔書。雖然這個他也不怕。他自然從未想過父皇會在傳位詔書上做了什麼手腳。畢竟那印章是他親眼看著父皇蓋上去的。
早朝雖散,然而眾臣卻個個心里均不平靜。或有素日親厚的三兩湊在一起。或急急趕回家中。直覺告訴這些老江湖們︰今日之事,只怕只是個開始,真正的精彩怕還在後面。
林如海也不與眾人同行,急急地上了轎,便往自家府中趕去。還在轎中,林如海就心念百轉,想著今日朝中之事處處透著詭異。然而,此時軍中重臣如北靜王,正在路上,而四皇子、水溶之屬,又遠在江南。雖有留守的錦衣衛,可依今日情形來看︰只怕是已經盡在太子一黨掌握。唯今之計,只有倚仗于北靜王爺水境了。可是,要如何將這個消息傳于北靜王呢?而且如何布局呢?
一路地想著,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府里。才換了朝服,剛踏進書房,就見北靜王水境竟安然地坐在那里。林如海可著實嚇了一跳。北靜王水境卻做了個噤聲的動作。正欲說話,卻听得外面有小廝欲送茶水進來。林如海忙道︰「早上的茶尚末用呢,不必再送了。」那小廝答應著沒有進來。林如海也不敢大意,听著那小廝走遠了才放下心來。盡管這些個貼身服侍的小廝、丫環們都是精心挑選過的。但現在非常時期,卻是一點點大意都可能丟了性命。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性命,可能是全家人,甚至于全族人的性命。林如海作了個手勢,暗中隨侍著的林家影衛都警惕了起來。一時之間,就是有只蒼蠅飛過林府書房,怕也是逃不過眾人的眼光。
再回頭時,卻有一個疲賴的老頭兒坐在了右首。林如海扶額道︰「看來我飽食終日,功夫退步的不是一點半點。」
------題外話------
感謝支持!預備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