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蒲清泉還是沒能等太久,在與尚瑞達商議好新書出版的諸般事宜後,第二天,就帶著山里巴人的報告,坐上了到北都的飛機。
現在出版社也不缺那幾個機票錢,能盡快的趕到老領導那,把隱患消除掉,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貨幣戰爭》,《大國崛起》後續的八部書,不會存在什麼政治問題,也不會出現什麼敏感性爭議。
對于新書的發行,尚文遠通過老爸,向出版社發行部做了一個建議。
一直以來,出版社向新華書店發新書,都是通過發行員,向各大新華書店推銷。推銷方式很單一,要麼寫信,要麼打電話。
新華書店對新書訂貨量的多少,全憑發行員的一張嘴。營銷的概念,基本沒有。
而尚文遠力主推動的這個營銷,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征訂單。
在後世已經形成制式的征訂單,在這時候,還算一個新鮮的事物。
什麼是征訂單呢?簡單來說,就是一本新書的介紹,新書賣點的集中展示。
征訂單內容,最基本的,得包含這本書的基本內容。比如封面,叢書名、書名、ip數據、版次、印次、定價、印張、開本、裝幀、版別等等能讓新華書店采購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了解到的全部信息。
這是最基本的,關鍵的是後面。
首先得有這本書的責編推薦語,最了解一本書的,除了作者,肯定就是這本書的編輯了。所以,編輯推薦語就很關鍵,你得讓人明白,為什麼這本書能值得人去讀,從書里能收獲什麼。優秀的編輯,可不僅僅是在書本內容里下工夫。
其他比如圖書是否有隨帶的贈品,同類的暢銷書有哪些,這本書跟這些暢銷書想比,有什麼優勢。
讀者的定位是什麼,上架建議是怎麼樣的,如果有推廣計劃,計劃是怎麼樣的,具體到了那一步了。
諸如這類跟圖書銷售有關的信息,都得寫清楚。
內容簡介當然不能少,要不你說一大通,人家還不知道這本書是講什麼內容的呢,只當你吹狗皮膏藥。
作者簡介更是不能缺,而且還要突出。
名作家當然不用說,他名字就是最大的賣點,稍稍強化一下地位、名聲就可以了。
不出名的呢,得盡量把作者的信息傳達給采購員,主要說明這個作者是個好作者,寫的文章是好文章。如果曾經出版過什麼作品,當然得把這些作品的成就充分展示出來。
比如這些作品曾經銷售了多少多少,多吹一些沒關系,反正印數、銷售什麼的都掌握在出版社里。
還有比如有什麼影響,這個也可以放開了的去吹,只要經得起查證就行,當然,沒啥可吹的,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語言帶過去也行。
重點的來了。
如果上面的內容只算基本內容,那接下來的,就是打動采購員的終極說辭了。
首先責任編輯得把這本書最大的賣點,主要是書里那些精彩內容,用高度凝練的語言提煉出來,用或(蠱)惑人心的文字,或夸張的文字,或煽情的文字,或讓人熱血澎湃的文字。總之就是能讓人一看,就知道你這書特牛,特讓人期待。
比如當初那本《從星空到心靈》,人家就寫道︰
百家講壇當家明星首次聯手著述!
品人生苦短,品歷史綿長。
品心靈幽微,品宇宙浩瀚。
《品三國》《心得》《心得》作者易中天、于丹。
同台對談,共品人生,妙語如珠,古今交匯,將對傳統文化經典的領悟融入當下生活。書中還收錄于丹、易中天數篇演講紀實,風趣中見智慧,談笑中有見識,帶領讀者從經典中體悟人生,從經典中學習生活,用生命去感受中國經典的溫度。
比《百家講壇》更好看,比《藝術人生》更真實。
單只看這段,人家采購員都不看後面的,就非得把這書列入重點之重點采購名錄里。
當然啦,這麼吹的前提是,易、于二位大牛,之前人家那書都銷售過5萬冊了!
重點當然不止這些,你還得有干貨。
編輯得把書里,最重磅、最精彩的那些詞句、段落、觀點摘錄出來。
這個就很考校一個編輯的水平了,如果你弄出來的,自認為最精彩的東西,結果讀者讀來,都覺得普普通通,味同嚼蠟,那你所有的工作就白費了。
干貨都鋪出來了,你還得讓人佐證啊。
這時候,再把名家的推薦、媒體的推薦,都推出來,要不你自個在那吹得口沫翻天,人家只當你在那賣耗子藥呢。
如果這本書已經被某個導演、編輯看重,要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那更要重點突出。誰都不瞎呀,電視劇、電影一出來,對一本書的銷量刺激有多大,采購員會不明白嗎?
重點內容都弄完了,那目錄和章節節選一定不要忘了。當然,這最後兩項,在網絡書店出來以前,當然可以不弄,畢竟這兩項就是針對網絡書店的。
征訂單的好壞,是直接關系到一本新書,是否能夠打動書店采購,是否能獲得最大鋪貨量,是否能獲得書店店面最大支持的關鍵。
人就一個腦袋,一張嘴,一雙耳朵。你不能指望每天面對數以千百計圖書的采購員,能夠單憑一個電話就能記住你所有的內容。
在以前計劃經濟時代,物資靠分配,當然不用這麼麻煩,國家分配什麼書過來,書店就賣什麼。
但現在不是改革了麼,書店改革了,出版社也改革了,逐步走向市場,走向競爭。
你有好書,其他出版社當然也有好書,你發行員厲害,能把一株草吹成仙藥,但我的發行員也不差啊,天花亂墜的胡吹海侃,是個合格的發行員都會。
但我有了征訂單,那就不一樣啊,這時候一亮出來,直接就能亮瞎采購員的24鈦合金狗眼。不用你費盡口沫,人家主動會加量、加量、加量,然後給你安排好位置,好推薦,好支持。
《貨幣戰爭》這書剛發行的時候,是沒做征訂單的。
一來時間倉促,尚文遠又沒把征訂單的格式寫出來,老爹當然更不明白,一耽擱就把這事給忘了。
二來就是這書因為有炒作,人家新華書店一听有那麼牛逼的大人物給撐場面,當然不會把這書當成普通的書來對待,征訂單就顯得很沒必要。
但尚文遠為什麼現在要求出版社寫征訂單呢?
那是因為他覺得,炒作應該有一個限度,過了這個度,那就真成街頭賣耗子藥的了,容易讓人反感。
做生意,不能老撈偏門,所謂以正和,以奇勝。劍走偏鋒多了,有時反而割著自己手。
正正規規的,把新書信息傳達給書店,反而更能打動人。
圖書的銷售跟其他商品有點不同。
一般商品,你廠家出來一個產品,讓經銷商去銷售,賣得好,賣得不好,多數情況下,不會影響你下一種產品或以往產品的銷售。
圖書就不一樣,如果你某一本書銷售得特差,那後面的書,書店就不會給你訂太多的量,甚至就不會訂購你後面的那些書,口碑太差嘛。你就算後面的書再好,因為鋪貨量少,因為書店不重視,不重點推薦,那好肉也只能爛在鍋里。
相反,你前面的書賣得溫吞吞的,要死不活,沒關系。只要有一本書,不管什麼原因,一下暢銷了,讓書店、經銷商賺錢,高興了,那你的好日子就來了。
書店、批零經銷商就會把你家的所有的圖書,都當成重點來銷售。量當然不成問題,你要鋪多少貨,人家給你鋪多少,你要什麼位置,人家就給你什麼位置,海報怎麼貼都可以,店面人員怎麼配合也都可以。
為什麼說一個好的編輯能成就一個大書商,那就是因為一個好編輯,能做出暢銷書,他會把你整個公司、出版社的所有圖書的銷售都推動起來。
就尚文遠前世所見過的那些大書商,很多在開初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半死不活的拖著。結果時來運轉,找來一個或幾個牛逼的編輯,全力做出一個超級暢銷書,公司就盤活、做大、做強了。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當然,你要硬砸自己的招牌,做出一本毒草、狗屎,毀了自己的品牌,那上帝都保不了你。
很多大公司就是死在不知節制的炒作,不顧市場和讀者,濫發毒草,結果讀者不買賬,品牌形象崩塌。公司當然只有轉型、破產,或者消亡。
無論社會上,對《貨幣戰爭》怎麼評價,但對當下中國的整個書業來說,《貨幣戰爭》、《大國崛起》就是一個響當當的品牌,就是暢銷書的代名詞,就是新華書店趨之若鶩的金元寶寶。
第一個品牌打出去了,新華書店對雙江出版社的態度,自然不同。
尚文遠敢肯定,當《第一個殖民大國葡萄牙》的新書征訂單發到各大新華書店的時候,書店的采購甚至負責人,仍然會熱情的把這本書當成重點書對待。
隨著書本內容的篇幅,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書籍裝幀的變化,定價肯定也會做相應的調整。天時、地利、人和,諸多有利因素一結合,後續的八部書,銷量當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大國崛起》這個品牌,就算真正做出來了,金燦燦的招牌,成色十足。
雙江社當然會成為出版界的名牌出版社,自己嘛,深藏功與名,收收利是就可以了,低調才是王道嘛。
尚瑞達現在在雙江社,也算不大不小一個名人了。因此,當他把兒子寫好的格式征訂單,送到重點圖書編輯室的時候,自然引得姚副主編和羅書林的高度重視,上報給寧長河後,就成為了繼上次的選題申報表之後,編輯們必須學習、施行的制度性工作。
至于編輯們肚子里會不會嘀咕尚瑞達沒事找事,尚文遠可就管不著了。
他現在考慮的是,《大國崛起》之後,是繼續「借書」呢?還是坐看風雲,等年紀稍大些,國家相關的政策、制度稍微健全些,再來考慮規劃中的出版大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