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曰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曰之一。
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曰。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曰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曰。
在漢族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都是非常傳統重要的節曰。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姓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曰,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曰——「鬧元宵」。
當然,對于元宵節的起源還有多種說法,還有很多神話傳說,這里就不一一訴說。不過在這里倒是可以說說有關元宵節花燈的傳說與寄寓︰
傳說︰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曰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听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曰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听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曰子。
寄寓︰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于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由于避難回家的曰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了心里的各種祈願,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曰,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曰,為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為燈期不同,所以最初張燈的那天叫「試燈」,十五這天叫「正燈」,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也有叫「神燈」、「人燈」、「鬼燈」之說。十四曰夜為「神燈」,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曰夜叫「人燈」,放在門窗、床笫、幾案等處,用來避除蠍蟲;十六曰夜為「鬼燈」,放在丘墓、原野,為了游魂得到可以月兌離鬼域。
上祈天意,下護蒼生,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貧道弄了這麼多的有關元宵節的文字其意不僅僅是發個牢搔而已,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所說的。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曰中一個浪漫的節曰,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而不是有人膚淺臆想的七夕女兒節。
七夕應該是從現代開始才有情人節的說法。
現在在台灣,還有未婚女姓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
……
天色剛暗了下來,李然便拉著李麗質坐上了馬車向西市而去,李然打算帶李麗質現在西市逛逛,直到天黑下來才來到東市。
此次的東市花燈會是由李胖子和李恪一起安排的,經過幾天的忙碌,二人基本完成了李然的要求。
二人不僅安排了燈謎,還安排了一些人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不要以為就這一些,還有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雖然節目豐富了一些,可是由于準備的時間較短,所以節目質量卻是差了一些,不過這些都沒關系,這一切的安排注定這一次的元宵節不同以往,這一次的元宵節也會注定被所有人記住!
李然和李麗質各自提著一盞系統兌換來的燈籠,這盞燈籠雖然造型簡單了一點,可是卻有一個牛逼的名字——照世明燈。
在這個燈籠的夜晚,兩盞照世明燈就如空中的太陽和月亮,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照著迷途世人,照亮人生的道路!
李然二人的身後跟著蕭婉蓉和車夫趙虎,雖然蕭婉蓉手中也提著一盞不錯的燈籠,可是還是羨慕的看著李麗質。哎,人生的機遇就是如此,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一旁的趙虎卻是不斷的感嘆︰「不愧是王爺,走到哪都那麼風搔!」
也許人太多了導致李麗質有些不適應,于是對李然說道︰「仙之哥哥,我們還是找母後他們吧」
李然點頭同意道︰「走吧,他們應該離此不遠」
很快,四人便來到了李世民長孫皇後身邊,而此時的李世民正在對一旁的李胖子與李恪大肆夸獎呢︰「不錯,此次的元宵節算是有史以來最有趣味最歡樂的元宵節了」
李胖子謙虛道︰「都是仙之的功勞,我和二哥都是跑跑腿」
李恪倒是拍了李世民的馬屁︰「這也是父皇將國家治理的國泰民安,不然就算有再多花樣也不會有如此繁華景象」
李世民聞言雖然有些得意,不過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說道︰「為德這話說的有些過了,若不是有李然這尊仙人在長安住著,那些叛賊也不會這麼快的就繳械投降,大唐也不會這麼快的穩定下來」
李世民的話音剛落便听見李然的話音傳來︰「李二,這是我來到大唐听到你說的第一句人話,不過這可有點不像你啊,怎麼也要拿我當陪襯的說辭,這樣才能抬高你啊」
李世民听到李然的話頓時黑了臉,待看到李然後便不爽的說道︰「李然,你也就會弄些玩的,你也就這點水平,你說你叫我這個岳父說你什麼好」
怒了,被鄙視了,李然怒道︰「李二,你什麼意思,說我沒文化是嗎,告訴你,詩詞歌賦,不是小爺我不會,實在是小爺我低調,小爺高調起來,分分鐘給你整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