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君羨 第357章 樞密院

作者 ︰ 二炮大隊

「君羨,你繼續說吧!」李世民說道。

李君羨接著拿出了方案,說︰「我們中樞可以組建樞密院,負責一切軍事的調動權力,地位等同于三省。在位君主可以兼任這個樞密院的樞密使。有戰功的軍官可以由皇帝指定加封為樞密院執事,以後凡是需要調兵,或者是重大決意都要交給所有樞密院執事來商議,如果無法達成一致,那就要投票解決。調動兵馬的必須要全體同意,而別的事物只要七成樞密院執事同意就行了。之後上報給皇帝,由皇帝來決定是否執行。皇帝可以有一票否決權力。」

房玄齡听了這個說法,然後問︰「這個不就是和我們大唐的政事堂差不多嗎?」

這時候,大家都反映了過來,這個其實就是和大唐的政事堂差不多。唐朝政事堂其實就是宰相的議事地方,凡是三省的宰相都可以在政事堂議事,然後決定國家的發展。後來,能夠進入政事堂的人並不一定都是三省的一把手了,別的官職的人也都可以加入。比如說六部尚書,甚至中書省門下省的二把手,還有六部尚書,別的什麼官職的人都可以加入了。不過這些人都是被皇帝加封了參知政事,參預政事,參議得失的名頭,才有資格進入政事堂議事,這些人也是被稱為宰相。至于到了唐朝後期,也就是只有被加封為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頭餃的人才是宰相,才有資格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權力。

「是的,我這個就是在模仿政事堂,其實政事堂也就是一個委員制度而已。」李君羨說道。

其實這個政事堂就是中國最早的委員制度,只不過具體的地位和權力並沒有後世的委員制度那麼精細,只是在于剛開始階段而已。而且,這個委員制度也不是真正的為了更好發展而制定的,只是為了皇帝的分權需要才產生的。在這種情況下,委員制其實發展不起來的。

而有了這個政事堂的例子。大家都能夠接受這個樞密院也都如此執行了。而李世民听到之後,也把這個委員制度當成了政事堂一樣的制度。而既然有了例子,那接受的程度也就很順利了很多。大家都以為這個樞密院的委員制度其實只不過是政事堂的克隆而已,並沒有什麼不同。

可是有些敏感的大臣卻明顯發現。如果按照這樣來弄,那恐怕以後武官確實可以和文官相比了。別看現在是武官明顯壓過了文官,可是這只是在開國時期才有的現象。一旦到了和平時代,武人的地位明顯就會被壓制的。到時候,就是文官崛起的時候,那個時候武官想要成為宰相,那恐怕就難了。可是如果這個樞密院一旦建立起來,那武官也就有了新的升遷途徑了,而文官也不可能干預軍隊了。

現在雖然武官的勢力很大,能夠影響文官。可是大家都是在三省里面混。一旦文官成了三省的長官,那不也是可以反過來干預軍隊?如果這個樞密院一旦成立,那文官就失去了干預軍隊的資格,都是由武官來管理。雖然武官也無法干預政治事務,可是總體來說損失卻是文官比較大。因為天下太平的時期大多數時候都是比戰亂時期要長。所以文官掌權的時期比武官掌權的時期要長得多。這麼一相比,還是文官損失比較多啊!

他們既然作為執政者,看得目光自然更遠,他們能夠看到的自然更深。尤其是房玄齡杜如晦這種名相,他們明顯已經知道了未來的發展了,文官無法干預軍隊,武官也無法干預政治。而唯一的交匯點就在于皇帝這個最高的人。皇帝才能夠橫跨軍政,這樣能夠維持皇帝的權力地位了。

「大家認為如何?」李君羨問道。

房玄齡馬上問︰「李將軍,那按照你的計劃,那以後文武就徹底平等了,文官有尚書省,而武官有樞密院。這個都可以作為最高的權力衙門。而武人也可以成為樞密院的執事,也可以算是和文官的參知政事之類的職位相等,成為‘武相’?」

「是的!武官也要有自己的最高權力機構,這樣才能夠劃分出文武官員的權力,互不干涉。現在經常都是有些人身兼文武兩重身份。這樣很容易形成軍政大權集中于一身。這種情況要盡力避免,軍政要徹底分開才行。」李君羨說道。

杜如晦馬上問︰「那軍隊和朝政的官員不能夠互相任職嗎?」

李君羨卻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我沒有讓文武不能夠交流,其實文官武官還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什麼?軍政還可以互相任職?這個和以前有什麼區別呢?」一個文官問道。

李君羨解釋道︰「軍官想要到政府任職,可以稱為轉業,不過必須要降低一個大品級來任用,文官也是如此。並且,以後朝廷絕對不能夠有身兼文武職務的人出現,要麼在政府,要麼就是軍職,不能夠身兼軍政兩種不同性質的職務。我提出的這個樞密院就是如此,徹底把文官和武官的區別劃分出來。」

「那什麼軍官要轉業?」杜如晦問道。

軍官轉業,這個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了。因為當軍官好好地,可是卻被調動到文職那里,這個當然令人有些不甘心了。

「我們軍隊是有一個任期的,三年調動一次。每一個職務任職三年之後,必須要換一個崗位,如果連續三次調動還不能夠升職,那就轉業降級去當文官了。而文官想要加入軍隊,那就必須要有皇帝的命令了。」李君羨說道。

「李君羨,你說官員是有人任期?三年必須要調動一下職務嗎?」李世民問道。

唐朝其實並沒有所謂的任期制度,一旦當了這個官職,就一直在這個位置上。只要你不出錯,一般不會調動你去別的位置。在唐朝,想要調動位置,要麼就是升遷,要麼是降職,或者說因為某些原因平調。這種調動並不是固定的,並沒有形成固定的調動時間。所以有些人在一個位置上呆了幾十年都是可能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君羨最新章節 | 大唐君羨全文閱讀 | 大唐君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