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戰爭終于結束了。
在徐世銘等人的籌劃下,慶州府的各種機構、人員以及各種軍械設施都在向潭州遷移。
自然盧詩韻負責的軍醫署也在此列。
百里無忌因江陵被刺,臨時改變計劃,除了幾個當事人,誰也不知道,包括盧詩韻。
也正是因為這臨時改變的計劃,徹底奠定了滅楚戰爭的迅速結束。
除了慘烈的傷亡之外,慶州與楚國百姓基本未受到傷害。
一切似乎就是這麼完美。
隨後的一個月里。
原楚國轄下衡、永、道、郴、邵、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二十州先後上表尊奉百里無忌為楚王。加上已經攻佔的岳、朗、澧、益四州和都城潭州,楚地基本上已經掌握在百里無忌手中。
南唐李派遣使者來潭州道賀。
南漢劉龑派遣使者來潭州道賀。
晉石敬塘撤回晉荊邊境的軍隊,派遣使者來潭州,冊封百里無忌為楚王,並封為天策府上將軍。
蜀國皇帝孟昶撤回部署于逐州一帶的軍隊,派使者來潭州,冊封百里無忌為楚王、天策府上將軍,並兼任同平章事,轄地為慶州與楚國全境。
同時下旨賜婚,將玉清公主孟延意下嫁百里無忌,聖旨上明確特赦許可百里無忌可以平妻同時迎娶玉清公主與高蓉蓉,婚期定在蜀廣政三年十二月十八。
元月二十七。
原南平國慶州經略使百里無忌宣布接受蜀帝冊封,攜慶州及楚地歸附蜀國。
改年號為蜀廣政三年。
……。
元月三十。
奉原楚王馬希範之命,率五千衡山兵討伐彭士愁的劉勍傳回戰報並上表願遵奉新任楚王百里無忌王令,請求歸建。
率部逃入獎、錦的山中的彭士愁終于忍不住饑寒,派子彭師暠率諸酋長請降于楚,納溪、錦、獎三州之印。提出的請求是,彭士愁與楚劃江而治,酉水之南歸楚,酉水之北歸彭士愁。並且和約還規定︰楚**民不能隨意進入溪州;彭士愁屬下的部落酋長如有冒犯楚國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懲,楚國不能發軍討伐;楚國不能在彭士愁的轄區內征兵;彭士愁的轄區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從這些請求來看,彭士愁表面上歸屬楚國,其實質上在其轄區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
百里無忌心中知道,楚國剛剛平定,無力再遠征蠻族,眼下自己只能站穩根基再說。
于是書信劉勍,同意彭士愁請求,並同意劉勍所部回都歸建。
……。
隨後的日子里。
百里無忌會同諸將開始整頓軍務。
此次征戰,共俘虜楚軍四萬八千人,加上潭州城中三萬原楚國禁軍,還有一萬四千的輕傷兵,三者相加超過九萬。
百里無忌決定再次對黑旗軍進行混編。
設楚國常備軍十萬二千六百人。
在都城設置四廂禁軍,共二萬一千六百人,日常負責四個城門的防守,駐扎潭州城外三十里。
並將黑旗軍設置為四軍,共八萬一千人。
第一軍雲揚為都指揮使轄六廂鎮守桂州,第二軍于存忠為都指揮使轄三廂鎮守梧州,第三軍熊紀本為都指揮使轄三廂鎮守敦州,第四軍百里義為都指揮使轄三廂鎮守嚴州。
同時,將特戰都擴編為廂,補充兵員至六千人,依舊由百里康統率,駐扎在王府四周。
自此,楚**隊與地方官府職責正式分開,軍隊再次進入編後訓練。
當這個整編方案被徐世銘知道時,徐世銘第一時間趕來勸諫道︰「主公,戰爭方息,不可立即再起兵南征。再則,分發了對賞賜和撫恤之後,國庫空虛,支持不起再一次大戰,還請主公三思。」
百里無忌笑了笑說︰「先生多慮了,某從未說過要再度南征。」
徐世銘見百里無忌不承認,無奈退下,但心中月復誹道︰「梧、敦、嚴三州皆與南漢接鄰,桂州又與嚴州相接,僅隔柳州一州之地,還不承認,真以為別人是傻子呢。」
……。
蜀廣政三年二月初三。
討伐彭士愁的劉勍率四千多衡山軍帶著的骨灰返回潭州。
楚王百里無忌率潭州所有官員出西城門三里迎接。
一路上心中忐忑,擔心前程的劉勍看到如此陣仗,嚇得趕緊下馬跪到在肅臉靜立的百里無忌腳下。
「臣劉勍拜見楚王,未為大王立下寸功,竟受如此禮遇,臣惶恐。」
百里無忌一把將劉勍拉起。
「劉將軍辛苦,將軍為楚國平叛,功在社稷,某忝為楚王,出城三里迎接,理當如此。」
劉勍感動得再下俯首參拜。
「大王英明。」
「廖匡齊廖將軍的尸骨可曾帶回?」
「稟大王,因路途遙遠,卑職只能將廖將軍的尸骨火化,帶回骨灰。」劉勍說完,吩咐手下將骨灰盒呈上。
百里無忌點點頭,雙手接過,問徐世銘道︰「廖將軍親屬可曾經通知?」
徐世銘應道︰「早已通知前來。」
隨即命隨從引廖匡齊親屬前來。
廖匡齊親屬來了十數人,為首都是一老嫗。
徐世銘輕聲對百里無忌解釋道︰「主公,廖將軍父親已逝,為首者是其母親。」
百里無忌上前,雙手將骨灰盒捧至老嫗面前,說道︰「令郎為國捐軀,雖死猶存。」
令百里無忌沒想到的是,此老嫗接過骨灰盒後,對百里無忌說道︰「廖氏全家三百口,受楚王給予溫飽的恩惠,全族效死于國家,不足以報答,何況一個兒子啊!請大王不要把此事記在心上。」
百姓總是那麼善良,那麼容易滿足,就象這個老嫗,她甚至不知道此楚王已經非彼楚王。
……。
百里無忌將衡山兵編入禁軍,任劉勍、王逵、劉言、周行逢為禁軍將軍。
追認廖匡齊為忠武將軍,賞白銀千兩撫恤其母親。
任徐世銘為楚王府掌書記、參知政事。
任徐守仁為參知政事。
任李弘皋為參知政事。
任拓跋常為參知政事。
任潘叔嗣為岳州防御使,轄其原麾下九千府軍。
任何仲舉為岳州刺史。
馬希廣為朗州刺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