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無忌聞言大愕,與百里康相視茫然。
許久,百里無忌開口道︰「此事必須由百里義親口對朕承認,否則朕視遼國無和談誠意。」
第一次和談,僅僅數語便談崩了。
耶律撒剌由此受到了上京遼帝耶律璟申斥,密令她立即釋放百里義,迅速達成兩國和談。
耶律撒剌無奈之下,只能令人將百里義押解到了遼陽城外使團駐扎處。
隨後,她帶著李澣以私人名義會晤了百里無忌。
耶律撒剌施禮道︰「明國皇帝陛下,百里義如今已經在我使團駐地,但我請求陛下,讓其留要遼國。」
百里無忌搖搖頭︰「百里義是我明國將軍,朕絕不會同意讓其流落異國他鄉。」
耶律撒剌大怒︰「明國陛下可是要拆散我夫妻二人?」
百里無忌道︰「聞听你漢話說得甚好,你當知以漢人習俗,成婚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就是百里義真如你所說與你成婚,在朕看來,也不過是苟合而已,如何作數?」
耶律撒剌一時語塞,只能悻然而退。
回到使團,耶律撒剌開始找百里義麻煩。
「你說,你留不留下?」
「不留。」
「你敢不留,我就殺了你。」
「想殺某?請便。」百里義伸出脖子,一副無賴嘴臉。
「你……。」耶律撒剌一時氣急,竟動了真怒,拽著百里義拳打腳踢,大展雌威。
百里義深覺理愧,竟一下不讓,任憑耶律撒剌撕打。他知道,這就是一段孽緣,兩國交戰,兩個主將卻想陣前招親。這何嘗不是一個笑話,何況,這親還真不是百里義心甘情願的。
耶律撒剌撕打許久,也覺得這不是辦法。
說變臉就變臉。才一會,耶律撒剌就變得溫聲細語,一邊替百里義揉著方才撕打之處,一面說道︰「夫君,你就留下唄,我今後不打你了,可好?」
百里義哪受得了一個身高與自己相仿的女子做出一副小鳥依人的模樣,嫌惡地往邊上挪了挪**。
這個動作再次惹火了耶律撒剌,她單手叉腰,指著百里義大罵︰「百里義。你還是不是男人?睡了老娘,如今扯上褲子就想不認帳了麼?」
百里義的臉一陣血紅,本來膚黑,如今是黑中透紅,暗紅。
耶律撒剌的聲音著實太響。百里義不得不伸手去捂她的嘴,這一捂,耶律撒剌卻趁勢撲進百里義的懷里,再次央求道︰「夫君,留下吧,我一定會對你好的。」
這事到了這份上,真的讓百里義為難。也讓百里無忌為難。
次日的會晤,耶律撒剌領著李澣,押解著百里義來到遼陽城門外,請百里無忌城外相見。
當著百里無忌和百里康的面,百里義紅著臉,吱吱唔唔地承認被耶律撒剌睡了。
「 」百里無忌硬是沒忍住。噴出了一大口。
被?睡了?
百里無忌與百里康無言以對,搖搖頭二人隨即進了遼陽城門。
百里義見勢不妙,大喊道︰「陛下救我,我是被逼的……。」
隨即被耶律撒剌捂住了嘴。
百里無忌二人回到城里,坐著對視良久。找不出好辦法。
留百里義在遼國,肯定不行。
讓耶律撒剌來明國,更是不通,她可掌握著遼國的鐵騎兵,這哪是她願意不願意來明國的問題,她只要動了此念,想來肯定逃不過一死。
但這麼僵持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百里無忌不可能在此逗留太長時間。
太讓人為難了。
百里無忌心中一動,若是耶律撒剌一系自立,這樣必然挑動遼國分裂,那就符合明國的利益了,哪怕和談之後再次爆發戰爭,那北伐也相對來說容易很多。
百里無忌起身走到遼陽城樓上,看著下邊正被耶律撒剌拉扯著不肯離去的百里義喝道︰「阿義,此事解鈴還須系鈴人,朕幫不了你,你自己想辦法吧。」
百里義聞言不再掙扎,他不是傻子,有些揣摩到其中的意思了。
次日,百里無忌不再堅持百里義必須送回,而開始了正式與遼國和談。
經過數日的和談,兩國達成協議,此次停戰,兩國不分勝敗,所以相互沒有戰後賠款。燕雲十六州本屬于中原,如今物歸原主,而來遠、遼陽二地歸屬于遼國。明國佔領高麗已成事實,遼國與明國依鴨綠江為界線,北方屬遼,南方屬明,鴨綠江邊界只北至淥州,淥州以北皆為遼國土地。
同時,協議生效之後,明國可以派不超過一千人的軍隊,前往灤河北岸、大定府南面收殮明軍遺骸。做為條件,遼陽城九千遼軍俘虜歸還遼國。
該和談協議期限為五年,這是遼國的意思,百里無忌原提議三年,但轉念一想,時間對明國有利,所以也就不再堅持。
光復三年,七月初五。
明帝百里無忌在遼陽城與遼國簽訂和約,史稱「遼陽之盟」。
和約簽訂之後,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差點令剛剛生效的和約變為廢紙。
在和約簽訂之後,遼國宣政殿學士李澣突然率數個遼國官員奔至明國這邊,跪在百里無忌腳下涕淚滿面,哀求百里無忌收留。
李澣哭道︰「臣本為漢人,乃京兆萬年人,兄李濤為周國翰林學士,遼滅晉時,被遼人擄來北地,七年之中無時不思念故土,這些官員皆是被遼人擄來北地之漢人,還望明國陛下垂憐,救我等于水火之中。」
百里無忌知道,契丹人因為不擅文治,所以四處劫掠中原漢人文臣以充塞朝堂,在梁、唐、晉、漢四朝時甚至經常扣留中原派去遼國的使臣,以為南面官。
但如今和約剛簽,這蠱惑遼臣的罪名,百里無忌不想沾染。
于是,當著遼國耶律撒剌等官員的面,百里無忌好聲安慰道︰「朕知你等苦楚,但如今兩國和約已訂,想來遼帝不會為難諸位,回去吧。」
李澣等五個官員哪肯罷休,竟上前扯住百里無忌的褲腿哀求道︰「陛下救命,如今我等回到遼朝也必是一死,陛下若不肯相救,我等不如死在陛下手中,也能留個全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