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肯定是將柴榮和趙匡胤排除在外的,在鄭恩心里,這兩位哥哥是他崇拜的對象。
鄭恩隨口說了一句︰「若是大哥能派明軍助我等一臂之力就好了。」
這句話令眾人沉默無語。
柴榮也很矛盾,麾下將領說得都有道理,但他更傾向繼續討伐。
但遼軍的參戰令這場戰事的結果撲朔迷離,無法預知誰會輸誰會贏。
向明軍求援應該是最適當的方法,周軍雖然兵力雄厚,但皆散布在各個州鎮,靠近綏州的周國各州駐軍皆已經調空,現在綏州城內的周軍和折損的周軍皆出自這些州鎮。
如今柴榮即便立即下旨調動,沒有個把月是不可能趕到綏州的。但明軍不同,綏州邊上就是石州,從石州出兵,一天一夜的行軍就能趕到綏州,如果有明軍增援,兩軍合力,那麼拿下定難五州就是板上釘釘了。
可柴榮又不願意欠百里無忌人情,皇帝欠人情,那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在不知道明國以何為條件,柴榮就不能決定是否向百里無忌求援。
正在周國君臣為難的時候,府州派出的信使到達了綏州,這信使是從府州出發經明國石州再轉西到達綏州的。
府州永安節度使折德扆的密信掃除了周國君臣的猶豫之意。
明軍既然已經出兵偽裝成周軍援助府州,參與了此戰,府州目前依然是周國所屬。那麼不管柴榮現在向不向百里無忌求援,人情已經欠下了。
那麼還有什麼能成為向明軍求援的阻礙呢。
于是,周國君臣一致贊同向明國求援。希望明軍從離綏州最近的石州增援。
就連對百里無忌沒有好感的趙匡胤也認為此舉甚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周國可以順利佔領定難五州,而自己方才有節度定難的可能。
百里無忌接到柴榮求援信,也深感棘手,駐守石州的第十二軍楊業部已經北上救援府州,如今在石州的只有第四軍丁思覲部的一部五千明軍。
派五千明軍協防綏州應該問題不大,但問題是再要北攻銀州、夏州。那麼五千明軍恐怕力量不夠。
不知道燕雲的二萬第八軍士兵到了太原沒有。
但無論如何,必須去救援柴榮,百里無忌于是令丁思覲率一萬五千明軍趕赴石州。與五千駐軍會合後,立即增援綏州周軍,並提醒丁思覲對陣遼騎多使用火器,盡量減少傷亡。留一萬明軍鎮守太原。等待南下的二萬第八軍士兵。
同時讓周國信使傳信柴榮。請他為二萬增援明軍提供周軍服飾,用來更換。百里無忌還對戰役提出了些許建議,建議柴榮在明軍到達後,由明軍獨立對陣遼軍,在明軍與遼軍開戰之後,周軍則沿無定河左岸繞過銀州,全力北向,後轉西進軍夏州。
……。
銀州城中的耶律宛很滿意李彝殷所派使者送來的錢物。但對于救援夏州有些猶豫,這倒不是說耶律宛不想救。而是他經過與柴榮兩戰之後,對周軍戰力有了些懼意。
他的三萬騎兵已經損失不起了,如果再折損,回師遼國之後,他還有何資本染指皇帝的寶座?耶律宛謀反之心並沒有因父親被耶律璟扣壓為人質而消除,在耶律宛心里,只有自己做了皇帝,才能改變父親耶律李胡和全族的命運。
所以,耶律宛婉言拒絕了李彝殷增援夏州的請求,只承諾守住銀州,不讓周軍有機會對夏州東西兩面夾擊。
同時,耶律宛向北方勝州和府州方向派出了斥候,他奇怪,為何耶律安搏還沒有派信使前來向他匯報戰況,但耶律宛絕想不到他的另一路二萬遼軍此時早已灰飛煙滅了。
李彝殷得知耶律宛拒絕向夏州增援,心冒三丈,這遼狗太可惡了,洗劫了銀州,卻不肯前來救援,但李彝殷明白,現在不是向耶律宛爭論的時候。
這些天周軍每天三次攻城,成了定律,自己依仗著夏州城的堅固,還有李彝玉回援的一萬五千騎兵,要守住夏州也不是什麼難事,經營五州數十年的李氏,早已將夏州修建得如同一座堡壘,軍械糧食取之不盡,如此,周軍沒有付出數倍于定難軍的代價,那是不可能攻破夏州的。
李彝殷堅信,周國是不可能為了夏州,再犧牲數萬人的。
想到此,李彝殷開始安心,夏州不失,銀州有遼軍塞住,那麼自己就是安全的。
李彝殷命令李彝玉統率騎兵擇時出城偷襲周軍,由騎兵的干擾,就能使周軍不敢輕易全力攻城。
也許這一招能取得意外的收獲,李彝殷心中說道。
遼軍盤踞銀州不出,柴榮在綏州城中安然渡過了這幾天。
等到百里無忌書信到來,柴榮看過後,讓眾將轉閱,周國君臣對百里無忌的建議皆點頭稱善,此建議讓周軍能避開遼軍,專心與彰武節度使郭謹合擊夏州,是得到周國君臣稱善的真正原因,這時,已經沒有人對明國是否包藏禍心提出異議,包括趙匡胤在內。
柴榮迅速向南方周國境內調集周軍服飾。
三天後,丁思覲率二萬明軍到達,這原北漢十二州中什麼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戰馬,此次前來的明軍全是丁思覲剛剛訓練的騎兵,丁思覲早已手癢癢,這訓練好的騎兵正需要遼騎這樣的對手做為磨刀石好好歷練一番。
柴榮與丁思覲交涉之後,按百里無忌的建議,定下次日,由丁思覲率二萬明軍先行北上,柴榮率周軍三萬步兵距離五里尾隨。
如果遼軍出城阻擊明軍,則周軍隨即由無定河沿岸向遼軍發動側擊,兩軍全力擊潰或者殲滅遼軍。
如果遼軍閉城門不出,明軍則發動攻城,這時周軍則由無定河岸西向進軍夏州。想來遼軍在明軍的攻城下,就是發現周軍西進意圖,也沒有能力前來阻攔。
作戰方案定下後,兩軍各自前去準備。
而此時,柴榮等人才真正感覺到明軍軍力的強盛,明軍士兵的精氣神,那是周軍士兵無法比擬的。而且,明軍士兵的體格相當壯實,這不象是江南人氏應該有的體格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