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二國自此各自進入了短暫的休整期,柴榮努力整治內政,而百里無忌致力于打造一支新型的明軍。
這兩個皇帝都無法猜測到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已經向明、周二國籠罩而來。
遼穆宗耶律璟令耶律撒剌回師上京的用意很明白,那就是他要將遼軍傾囊而出,而三萬鐵騎兵將負責拱衛上京,有三萬鐵騎兵坐鎮上京,耶律璟就能高枕無憂。
傾囊而出的遼軍自然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中原。
遼國東邊是高麗和大海;北邊如今剛剛平定了敵烈八部,驅逐了黠戛斯軍隊,由三萬遼軍布防,足以應對;與西邊阻卜、西南邊的甘州回鶻簽訂了同盟。
遼朝為了畢其功于一役,聯絡甘州回鶻一起向吐蕃派出了使者團,邀請吐蕃加入聯盟,一起揮師中原,許之以成都府以南蜀地。
遼國如今布置完成了大戰前的序幕,開始進入備戰階段。
遼軍的備戰相對來說非常簡單,耶律璟下旨各個種族的各個部落向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集結。
只是這次耶律璟的旨意有點嚴厲,征召各部落的參戰人數為總人口的三成。
這意味著一個部落中需要抽調全部的成年男子參戰,有些小部落甚至需要將未成年的男丁湊進去,也不能湊夠人數。
遼國各部落反對聲不斷,但在耶律璟的重兵震懾下,各部落只能免為其難。
這種無節制的征兵,遼國若是勝那還好,若是敗,那麼遼國就會土崩瓦解,各個北方民族部落都不會再雌伏于契丹族之下。
而這場征兵需要的時間是漫長的,遼國朝廷定下的出戰日期是次明年,遼應歷五年初夏。但耶律璟卻讓吐蕃首先在蜀地以西動襲邊,牽制明*力,以便于明年聯軍順利南下。
吐蕃早已對富饒的蜀地垂涎欲滴,襲邊搶掠是它的強項。代價小收獲大,于是,就一口答應下來,開始準備東進。
明國這兩年來,由于佔領了燕雲和原北漢之地,大量的戰馬由北方運至南方,軍馬的篩選標準提高了,淘汰的戰馬流入民間,代替了牛、驢等牲畜,被廣泛使用在運輸上。
從而使民間的物資流動速度上升了一個台階。
而明國與周國雙邊關系自上而下的融洽。更使得兩國的物資交易蓬勃展。
不僅僅是民間物資,連軍械也開始出現了走私的跡象。
徐世銘手下的情報網已經數次反映了這個問題,由徐世銘私下稟報給了百里無忌。
但卻被百里無忌無限期地擱置了下來。
倒不是百里無忌想縱容這兩個黑心軍火商人,而是百里無忌沒法說服明國臣民支持軍火向周國輸出。
明國臣民雖然自己擁有著火器,但卻被火器的破壞力所震驚。
如果歷朝歷代的冷兵器戰爭已經使人懼怕。那麼火器戰爭的破壞力遠遠大于冷兵器的破壞力。
這也許就是火器不被推廣的另一個原因所在。
但百里無忌心中是想對周國進行火器銷售的,除了火槍火炮暫時不在考慮之列,象地雷、手榴彈、甚至曾經換裝後一直積壓在倉庫的輪炮等等,這些火器完全以銷售到周國,將它換成大量的錢財或者物資。
但這招到了明國文武百官的一致反對。最能說服人心的說辭是,如果周國將明國賣給它的火器外流,或者將來明國與周國交戰。這些嚇人的火器很能會落到明軍自己的頭上,為明國子民的安全計,萬萬不將此等凶器賣于周國。
百里無忌無奈,所以一直對民間暗中走私軍械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明國能走私大量軍械的人並不多,除了徐世銘外。明國的其它兩個丞相也不能做到這一點,除了那兩人。
想起這二人來,百里無忌的嘴角就開始抽動。
朱彭亮和蔣季良,百里無忌起兵于巴東小小一縣,以團結軍為班底。而朱、蔣二人給予了百里無忌不小的幫助。
百里無忌雖然感恩,但也不會拿著明國的利益去做交易。
而朱、蔣二人自然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敢私自向周國走私火器。
事情的緣由出自百里無忌登基為帝的那一個月。
百里無忌建立明國,四海之內皆遣使來賀。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巴東縣的鄉親父老。
百姓是一個感恩的群體,雖然拿不出什麼能讓皇帝稱心的貢物,但能來就已經代表了一片心意,縱然是連宮門也沒資格進。
而數天之後,當百里無忌有些些許空閑之時,徐世銘才稟報有巴東鄉親前來道賀。
百里無忌熱情交待了他們,而這其中就有朱彭亮和蔣季良二人。
閑聊一刻之後,鄉親們識趣地告辭,而走之前,向百里無忌提了一個小小的請求。
當年百里無忌攻下慶州因傷亡太多,向慶州招募兵員時,答應今後每隔三年接收巴東子弟五百人從軍,給巴東子弟一個出路,而百里無忌在楚國站穩腳跟之後,確實也依諾接收了一次巴東子弟,這些人也就是特戰軍建立時的組成部分。
但等百里無忌攻下南漢、南唐、吳越之後,一直到建立明國,就再也沒有接收過巴東子弟,到不是百里無忌不願意接收,而是巴東不過彈丸之地,數萬民眾,一次五百人的丁壯從軍,勢必給當地家庭的勞作、生活帶來不便。
而且,如今明國地廣人稠,要招兵何處不能招,所以百里無忌也就沒有特意去招巴東子弟,還有一點小心思是,如果太多的巴東子弟從軍,那麼軍隊中很容易形成一個小小的團體,而這種團體形成之後,再仗著百里無忌巴東家的蔭影,那麼不是象徐世銘、徐守仁這種比他們資歷更厚的官員,根本無法轄制他們。
而這次巴東鄉親們向百里無忌提出的請求就是,希望百里無忌給巴東年輕子弟一個出路。
百里無忌不忍心拒絕,沒有人能拒絕這種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