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怨 第一章

作者 ︰ 澤濱

峰巒疊嶂群山嵯峨的霍山,郁郁蔥蔥雲霧繚繞。在它以西的盆地上有座近兩萬人的小縣城,別看它小,但是在幾千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卻是個軍事要地,多少朝代都派有重兵把守,扼守著通向南北重要通道,隋末唐初年間,李世民率兵南下為了打開通道,曾在這里經過激烈的鏖戰,終于打敗守軍順利地進入西安。

這座城叫汾州城,街道雖然狹小,而商業鋪面卻緊緊相連,人口涌擠,車水馬籠四季繁華,也是周圍幾個小縣城商業交往之地。西門外依山傍水有一條山西的母親河,叫汾河,終年清澈河水汩汩流淌,人們從西門進城必需依靠渡船,南北有一條官道,直通西面起于逶迤的韓信嶺,只有這條通道運送著各種商業物資到達山西的南北各地。

出得汾州城東門外二里地就是人口較多的趙家莊,再沿村中大道一直向東慢慢上坡,便是犬牙交錯崇山峻嶺的霍山了,它和汾州城相呼對應。

事情的發生不在這里,而是從東門出來拐向西北,穿過城外一條干枯的河道,再順河道小路向東走,那里有突起的土山丘,沿山丘邊走二里地就看到坐北向南的小山溝,溝口座落著幾米高的小廟,小廟共分兩層,上層有兩間房子大,正中坐著南海觀世音菩薩,她有兩米高一身灰土,身上的彩色已經 剝,平常關門上鎖,每年只有一次廟會才開門進香,也只有這兩天才有人絡譯不絕的來燒香磕頭。下層是門洞,是車馬行人走動的地方,它像征著這溝里居住著幾十戶人家。廟兩旁有十幾棵大柳樹,每到春暖花開時,青女敕的柳樹葉散發出清香味沁人肺腑。

溝里從北向南從上到下,山坡兩旁錯落有致的居住著劉姓農民,有打的土窯洞,有圈蓋的磚瓦房,比較有錢人土窯也是用磚包切,沒有錢人家只能打個土窯安上門窗就能住人,有的好幾家同住一個院子,實際上只能叫台基。

這個村子叫東溝村,清一色姓劉,至于是那個朝代延續下來的無從考究,反正幾十代下來繁衍成三十多家的龐大家族。

在這村里年歲最大的人有兩個都超過七十歲,最小的叫他老爺是第四代吧。另外一位是西坡住著的老太婆,也快八十歲了老伴早死,身下有兩個兒子獨立門戶,她能獨自照顧自己。

幾百年下來誰家是主流誰家是支流無人過問,他們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反正都是和睦相處的過日子。

三十幾家靠種著溝前北河東西大片兒幾百畝土地,劉家地多的人就算是劉恆伯,他家有三十幾畝地,全家大小有十五六口人,由于小孩子多,家中四五個勞力種不過來,農忙時節就雇佣短工,從不找外村人,大部分家戶有二三畝地,一年下來夠一家人吃喝。

多少年來,汾州很少出現天災**,莊家一直收成不錯,呈現一幅農村溫馨和諧的景象。東溝村有一種習慣,那就是各家各戶男子漢每到吃飯的時候,都愛端上大海碗或帶上自己的腌制酸堿菜到村口廟前摟下蹲成一溜,一邊吃飯一邊聊侃。

當時東溝人的觀念是,只要老天爺不降災不出現**,這片土地足以填飽肚子,沒有必要跑到外面找飯吃。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造就了封閉自得的習慣,幾百里外發生什麼事他們無從知曉,這就是充耳不聞天下事,視野只見門外人他們僅從城里附近的村里听到點什麼事,拿村里發生的事到村前說道,以顯試自己見多識廣。有時為了一點小事,他們互相爭得面紅耳赤!唾沫星子四濺,根本不顧嫉別人吃飯的尷尬相。

這年八月下旬一天,有一個流浪漢從南邊縣過來,在東溝村土 上落下腳跟,從此打破了這個村的寧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族怨最新章節 | 族怨全文閱讀 | 族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