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安,人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兵馬俑。好像這三個字已經成為西安的一張名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之前,我曾問過斌斌︰「你去了兵馬俑嗎?」
我原以為他連大唐不夜城都沒去過,自然也沒去看過兵馬俑。
沒想到他回答得極快︰「我去了啊!」
「感覺如何?」我耐著性子繼續問,其實不管他的答案是什麼,我到了西安以後,是一定會去的。
「那個地方,不去會後悔,去了更後悔!」
斌斌說完以後,自己都笑了。恐怕他也知道,這樣的答案是很搞笑的。出去玩,有很多地方名氣大于景觀,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西安東線游,最後一站便是號稱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
慕名前來的人很多,本不是旺季的時節,卻依然人山人海。
從售票處走進去,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我看到有電瓶車,但是不想坐。估計是一整天都在車上,人非常想要走走。周圍有山,有草,博物館的周邊修建得就像公園,干淨而清幽。
美中不足的就是人多,中外游客絡繹不絕。
我們先去參觀了一號坑,俑坑是長方形的,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秦俑整整齊齊的屹立在其間。據說當初是當地一農民挖井時無意中發現的,他的井口剛好挖在了一號坑的一個角落。
我覺得應該給這位農民頒發一個獎章,他為考古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秦始皇想著自己離世後難免會恐慌。而且在奴隸制社會下,萬里長城不也是這樣被串聯修建起來的嗎?他死後想要有龐大的軍隊守護自己,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
焚書坑儒、刑法苛嚴、濫用民力,這些詞被後代人套用在秦皇身上,扭曲了他的功績。實際上,功與過並存,沒有誰是聖人。如果他不是凶殘而有魄力,恐怕也無法完成統一中國。
他從13歲開始便修建自己的陵墓,一直修了38年,我不知道他當時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死傷多少。但他的王朝也不過僅僅持續了十幾年,隨即消失在版圖上。
許多秦俑已經損壞了,在開發的過程當中,還需要人為修復,才能恢復些許最初的模樣。一號坑有詳細的介紹︰「一號坑是車兵,步兵聯合編排的方陣。東端三列為前鋒,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為後衛︰兩旁各有一列面向南,北,為左右翼。中間面東的武士俑和車馬為主體部隊。」
既有戰車遺跡,又有近代墓穴,還有立柱。我看得是津津有味,以至于幫小安拍攝照片時沒找好角度,還被他抱怨了好一會。我懶理他的嗦,索性徑直向前走,由得他在旁邊碎碎念。
我當時在互聯網上即時更新,說「兵馬俑很震撼。」
朋友留言講我︰「說有什麼好震撼的,就是一堆破碎。」
我後來苦口婆心的告訴他,這就是對于旅游的不同認知,我認為每個地方其實都沒什麼好游,因為很多與歷史有關的東西都是後期人為修復的。
但是不修復,當初存在後的建築是會隨時間風化的。我們來看兵馬俑,不是來看它最初的模樣,這個是不可能的。確實是一堆破碎修復,甚至還殘留著破碎。我們來看兵馬俑,是來看這兒屬于世界的奇跡,並非要找尋什麼過去的完整。
秦始皇死後,也要自己的王朝軍隊保護自己,顧名思義,他希望他的世界生生不息,也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兵馬俑,還使我們能感覺到那時候的震撼,這里的震撼不是指區區的破碎,而是這兒的故事。
秦始皇是個偉大的人,也是暴君。無論是修建長城,還是修建兵馬俑,在當時那個年代,會動用到幾十萬人。在無任何現代化設備的情況下,不要說當初,即使現在萬里長城要修建,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我不知道有多少去明白兵馬俑的意義,或許在旅途中,每個人的心態都不同。有些人認為必定要讓自己玩得盡興,玩得暢快,那些地方才物有所值。
而我直到今天,走了中國的大部分省份,很多時候已經審美疲勞了。若是真的找好玩的地方,也許是年紀的緣故,還真沒有覺得哪個地方特別好玩。但如果說是要觀賞風景,還是有些地方值得一去的。
兵馬俑有三個坑都開發出來了,听周圍的人說,許多陶俑出土時還有鮮艷的色彩,但因為後來的氧氣氧化了,所以顏色盡消,只能偶爾才能看到有些許的彩繪痕跡。
邊走邊看,我沉淪在當初這樣浩大的工程中。等參觀完俑坑出土的青銅兵器後,已經是夕陽西下了。小安手握相機,我跟在他的身旁,我們的倒影被陽光拉得好長好長。
一聲快門響起,我們的倒影被定格在兵馬俑博物館門外。
有很多人問過我,那張夕陽下看不清楚的兩人到底是誰。看起來是詩情畫意的浪漫,他們卻不知只是友誼長存。如果沒有小安,恐怕我不會倉促的跑去西安,只因為在乎,那種朋友心系心的感覺,別無其他亂七八糟的想法。
看完兵馬俑,我們踏上了返程。
旅游巴上的游客們個個疲憊不堪,這也難怪,一天之內逛那麼多個景點,人的體力是有限的。上車不一會兒,幾乎個個都開始了補眠。而我,也是毫無形象的睡得東倒西歪。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了一整天跟秦王有關的東西,我隱約的做了個夢。夢回大秦,刀光劍影的時代。烽火連綿,馬匹矯健,還有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在上陣殺敵。一時間,感覺自己在戰場中被火燒了起來,很是痛苦。
等我驚醒過來一看,原來是因為天氣太熱,車廂里的沉悶讓我汗流浹背。這夢來得蹊蹺,也來得稀奇。我再一次閉上眼,想要重溫一番,只可惜腦子里早已清醒,我知道,夢是夢,終歸會醒的。
西安,我們下次再見……
新浪微博sa柔兒,寫作只為快樂,與復雜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