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秘史 第八十一章 夜半私語

作者 ︰ 天山譚談

此時正是初秋季節,一輪明月斜掛在天空上,掩映得樹影婆娑,煬帝和朱貴兒相擁坐在小院中的亭子里。煬帝此時對朱貴兒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朱貴兒不僅長得漂亮,善解人意,而且對自己是真心實意,一往情深。後宮雖然有佳麗三千,能為自己割自己身上的肉的畢竟只有貴兒一人。

煬帝用手輕輕扶著朱貴兒的手臂深情地說道︰「朕哪里知道你是這樣真心愛我,如果不是今天妥娘告訴我,朕幾乎辜負了你的一片真情。」說完,煬帝連聲嘆息,眼淚幾乎就要流出來了。貴兒說道︰「妾蒙陛下隆恩,就是為你死了也在所不惜,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可笑那妥娘,妾曾多次告訴她不要說,她偏不听,還是告訴了陛下。希望陛下守口如瓶,不要再提起這事了,萬一讓娘娘知道,就該說妾投機取巧,以博得陛下的寵幸了。」煬帝說道︰「宮中的婦女雖然成千上萬,在朕看來,只不過是逢場作戲,一時助興,哪有像你這樣真心愛我的?我現在想要提拔你,又恐怕別人心生嫉妒,你反而心有不安。朕身邊帶著一塊玉佩,還是太後傳給我的,價值千金,朕今天就送給你。」

煬帝從腰間取下玉佩,遞給貴兒,貴兒收了。煬帝又說道︰「如果朕死了以後你還年輕,朕現在留下遺旨,讓你出宮自己找一個好人家,讓你終身有靠。」朱貴兒听煬帝這樣說,趕緊又從袖中取出玉佩,說道︰「陛下這樣說,妾不敢要這玉佩,請收回去吧。」煬帝不解地問道︰「為什麼?」貴兒說道︰「臣妾听說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從二夫,妾雖然出身卑賤,卻也曉明大義,不要說陛下正當壯年,即使百年以後遇到不測,妾如果還想偷生于世,苟延歲月,永世不得超生。」貴兒說完,止不住眼淚汪汪。煬帝听她這樣說,也流了眼淚,說道︰「美人,你既然如此忠貞,朕下輩子願意與你做一輩子的夫妻。」煬帝說完,又指天發誓道︰「大隋天子楊廣和美人朱貴兒,情深意長,星月為證,願意來生結為夫妻,以了情緣。如果違背誓言,情願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朱貴兒見煬帝發誓,慌忙跪在地上,听完煬帝的誓言,也對天說道︰「皇天在上,朱貴兒來生如果不跟大隋天子同床共枕,甘願永守幽魂,不見天日。」

麻叔謀接受了睢陽百姓的三千兩黃金,就傳令把睢陽城中的界樁拔去,將河道改往西南,彎彎曲曲地挖了過去,直到挖過了劉趙村,才照舊向東挖去。這一改道,足足遠了二十多里。令狐達見麻叔謀改移了河道,又听說他受民間黃金,心里非常惱怒,又寫了一道奏疏,叫人送到朝廷。怎奈段達受了麻叔謀的好處,兩道奏疏都未能送到煬帝面前。麻叔謀知道了以後,更加放肆起來。一路上橫行無忌,根本不把令狐達放在眼里。這一天挖到彭城這個地方,又有一座大墳攔路,四周松柏森森,十分茂盛。麻叔謀看了,就叫來一個鄉民問道︰「這是何人的墳墓?」鄉民說道︰「遠近相傳,都叫他做偃王墓,只是不知到是哪一代帝王。」麻叔謀說道︰「自周漢以來,並沒有什麼偃王,想必是分封的親王了。不要管它,盡力挖過去。」眾民夫得令,一齊動手。才挖下去三四尺,就挖不動了。麻叔謀說道︰「一個泥土之地,又沒有石塊,怎麼會挖不動?再不用力挖,捆打四十。」

眾人听說要打,大家就沒性命的舉起鍬鋤,往下用力挖。不用力還好,用力過猛,就听見下面錚錚有聲。大家慌忙停下來觀看,原來是一所生鐵鑄成的墳墓,十分堅固,任憑百般錐打,絲毫不動。麻叔謀看了說道︰「你們不要亂打,雖然是生鐵鑄成,肯定會有門,找到了門,就容易打開了。」眾人沿著鐵墓挖了下去,在東南角上,果然露出兩扇石門。用手推時,里面卻關得緊緊的。眾人就要用鍬鋤去錐打,麻叔謀忽想起大金仙的石墓,百般錐打,也不能開,後來還是上供拜求才開了。現在又見是一所鐵墓,估計不是尋常的陵寢,一定有幾分神氣,錐打必定也沒有用。麻叔謀就叱退了眾人,獨自一人走到墓前來看。看了一會,也沒有看出啥名堂,只得朝著墓門深深一揖,禱祝道︰「我麻叔謀奉旨開河,路遇仙塋,不能前進。求尊神明鑒,這是朝廷的事,請開放墓門,麻某一定另選高原,遷葬遺骸。」禱祝完畢,兩扇石門忽然輕輕閃開了。麻叔謀滿心歡喜,往里一看,只見里面天光雲影,朗然透亮,不像是墳墓的光景,就舉步走將進去。卻也作怪,麻叔謀才走進去,那兩扇門突然又關上了。跟隨的人見門開了,麻叔謀走了進去,慌忙跟來的時候,墓門早已經關上了。眾人慌做一團,說道︰「明明兩扇石門開了,怎麼老爺才走進去,卻又閉上了?這分明是被鬼迷了,青天白日,怎麼會有這樣的靈鬼?這一進去,恐怕多凶少吉,怎麼辦吧?」也有用錐鑿打門的,也有用石頭撞墓的,大家亂做一堆。

卻說麻叔謀走進墓門,四下一看,原來不是墳墓,而是一條白石砌成的大路,兩邊都種著高大的杉樹,杉樹外面是粉牆圍繞。往前看去,隱隱約約,就如有宮殿一般。麻叔謀心里雖然有幾分驚疑,看見這樣齊整的風景,也並不十分害怕。他信步繼續往前走,走的還不到六七十步,只見兩個青衣童子從對面迎來,說道︰「麻將軍,怎麼現在才來?偃王等候多時了。」麻叔謀嚇了一跳,說道︰「仙童怎麼知道我的名字?」二童子笑著說道︰「你是當朝貴人,怎麼不知道。」麻叔謀又驚又喜,就跟著童子向前走來。過了一道石橋,看見一個門樓。過了一會兒,來到一座宮殿前面。只見殿閣巍峨,十分壯麗,就像一座帝王的宮殿。

麻叔謀跟著二童子,來到殿前。童子說道︰「將軍稍待,容我進去通報。」童子走了以後沒過多長時間,只見許多侍衛簇擁著一位貴人從正殿里出來。那貴人頭戴著一頂通天玄冠,身穿著一件大紅袞服,垂纓佩玉,明明是一個王侯氣象。麻叔謀看見,知道是偃王,慌忙倒身下拜。偃王也回了半禮。拜罷,偃王傳旨叫賜座。麻叔謀說道︰「大王在上,微臣不敢坐!」偃王說道︰「有事相托,請坐下來說說話。」左右就取過來一個錦墩,放在旁邊,麻叔謀就做了下來。偃王說道︰「寡人不幸,這所陵寢確實當在河道之中。將軍奉旨開河,手握大權,如果能為寡人保全陵寢,定當厚謝。」麻叔謀想要答應,又恐怕改了河道,以後不好回旨;要不答應,又恐怕像宋襄公一樣,發起怒來,討個沒趣。

麻叔謀沉吟了一會,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偃王又說道︰「將軍不必猶豫,寡人也不會白白讓將軍受勞,如果將軍願意保全,就送給將軍一件寶貝作為酬謝。」偃王就傳旨把寶貝拿來,送給將軍。只見左右將一個四四方方的朱紅盒子拿到麻叔謀面前,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方玉印。上面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乃是帝王傳國受命的玉璽。麻叔謀接過玉璽,就說道︰「大王的命令,不是臣不遵守,只是恐怕得罪當今皇上。既然大王再三吩咐,微臣就是死,也要盡力保全。但只是這顆玉璽乃是帝王傳國之寶,小臣怎麼能應該得到呢?」偃王說道︰「這件寶貝不是輕易能夠得到的,一定是擁有天下的人才能夠得到,現在把它送給將軍,將軍一定好好收藏,日後自有應驗。」麻叔謀大喜,說道︰「小臣能常保富貴,已經很僥幸了,怎能敢有其他的奢望?偃王說道︰「將軍雖然沒有奢望,可是這是上天的意思,想逃也逃不了。一定要好好愛惜,這是刀刀之兆。」麻叔謀問道︰「微臣愚蠢,不知刀刀是什麼意思?」偃王說道︰「此乃天機,怎能說破?將軍只管準備受用,明年自然就知道了。」麻叔謀滿心歡喜,急忙拜謝,接受了玉璽。偃王說道︰「將軍公務在身,不敢久留,只是希望將軍一定要保全墳墓。」麻叔謀說道︰「大王請放心,小臣回去以後,就讓民夫照著原來的樣子壘好。偃王說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太感謝將軍了。」偃王說完,又讓那兩個童了把麻叔謀送了出來。

才走到門口,只見許多官吏在廂房造冊籍。麻叔謀問童子︰「這些人造什麼冊籍,這等慌忙?」童子答道︰「造的是天下盜賊的冊籍。」麻叔謀道︰「如今天下太平,哪有盜賊,還要造冊籍?」童子說道︰「幾天之前,上帝有旨道︰新天子五年後登基,先要讓盜賊群起殺戮一番,然後大定。所以要造冊籍以便稽查。」麻叔謀因為得了國寶,又听見說新天子五年後登基,心里暗暗高興,想道︰「莫非新天子就是我?」就走進廂房,把那些造好的冊籍,拿過來一一看了起來。只見上面一處一處寫得非常明白。上寫著︰

楊玄感起兵于黎陽;

翟讓起兵于瓦崗寨;

劉元進起兵于晉安,僭稱皇帝;

劉武周起兵于山後;

林士弘起兵于豫章;

朱粲起兵于南陽,僭號楚帝;

汪華起兵于新安;

羅藝據守于幽州;

李子通起兵于海陵,僭號楚王;

高開道據守于北平;

張長懸據守于五原;

邵江海起兵于岐州,僭號新平王;

周洮據守于上洛;

楊士林居守于山南;

徐圓朗據守于兗州;

薛舉起兵于金城,僭號西秦霸王;

楊仲逵據守于豫州;

張善相據守于伊汝;

王要漢據守于汴州;

郭子和起兵于榆林,僭號永樂王;

王德仁起兵于鄴,僭號太公;

李義滿據守于平陵;

綦公順據守于青萊;

竇建德起兵于河間,僭號長樂王;

淳于難佔據于文登;

徐師順佔據于任城;

蔣弘度佔據于東海;

王須拔起兵于定恆,僭號漫天王;

杜伏威起兵于淮南,僭號吳王;

王薄據守于齊郡;

蔣善合佔據于鄆州;

李密起兵于洛陽,僭號魏公;

左才相起兵于齊郡,僭號博山公;

田留安據守于章丘;

張青持據守于濟北;

臧君相據守于海州;

馮盎據守于高羅,僭號總管;

梁師都據守于朔方,僭號大丞相;

殷恭邃據守于舒州;

周法明據守于永安;

苗海潮據守于永嘉;

孟海公佔據于曹州,號錄事;

周文舉據守于淮陽,號柳葉軍;

梅知岩據守于宣城;

鄧文進據守于廣州俚酋;

楊世略據守于循潮;

冉安昌據守于巴東;

寧長真據守于郁林;

蕭銑據守于巴陵。

麻叔謀看了,大吃一驚,說道︰「怎麼有這麼多盜賊?」眾官吏說道︰「這才幾個,還有許多沒有造完。」麻叔謀還要再看,二童子說道︰「天色晚了,不宜耽擱。」麻叔謀只得依了童子走出來了。想不到才走到門前,忽然一陣陰風撲面卷起,只見陰風中有無數小孩子的鬼魂,一齊擁來說道︰「麻叔謀哪里去?還我命來!」麻叔謀看見,嚇得魂不附體。這正是︰

奸人不畏天,殺人當兒戲。

狹路上相逢,卻從何處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隋唐秘史最新章節 | 隋唐秘史全文閱讀 | 隋唐秘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