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可以打開心靈的窗戶,書籍是人類的最好朋友,閱讀讓您開闊眼界,開拓思維,精彩的圖書可以啟迪智慧,讓成為您的好朋友吧!/
黃元吉(1271∼1355)為元代淨明道士。字希文。在淨明道系譜中稱淨明嗣教、旌陽三傳。出身豫章豐城(今屬江西)望族。十二歲入西山玉隆萬壽宮師事清逸堂朱尊師,朱尊師死後,又得朱師王月航之教。王卒,復得劉玉器重。黃元吉事劉如父,劉玉臨終前囑其嗣教,乃于西山擇地立玉真、隱真、洞真三壇以授弟子。至治三年(1323),黃元吉游京師,極得公卿士大夫贊譽。泰定元年(1324),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朝京師,向元廷推薦黃元吉並稱「宜表異之」。元廷因之賜號「淨明崇德弘道法師、教門高士」,為「玉隆萬壽宮焚修提點」。未行,玄教大宗師張留孫挽留其住崇真萬壽宮。次年卒于京師。遺囑火葬,弟子負遺劍歸西山,由徐異嗣教,為第三代傳人。黃元吉畢生以闡揚劉玉學說為己任,其闡釋發揮淨明忠孝學說的言論,由弟子陳天和編集為《中黃先生問答》,收入《淨明忠孝全書》卷六。他認為「只要除去欲念便是淨,就里除去邪惡之念,外而便無不好的行檢」;並認為居處端莊、齋戒沐浴、以崇香火,僅是外貌之淨,應內外交養,以達真淨。「學者但當行持能淨、能明、能忠、能孝,久久至于真淨、真明、真忠、真孝」。他對修道之士崇尚的「真人」。闡釋為︰「淨明教中所謂真人者,非謂吐納按摩休糧闢谷而成真也,只是懲忿窒欲,改過遷善,明理復性,配天地為三極,無愧人道,謂之真人。」認為十二真君皆慕孝道之教而成真,說明道由心悟,關鍵是內心的修煉。弟子問及有無罪福因果之事,則答稱︰「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大凡人作善者,譬如下五谷種子,分明是春種秋收,作惡者譬如彎弓入陣,決定有報箭來。」黃元吉繼承和弘揚劉玉的淨明忠孝思想,並將劉玉生平言行,輯為《玉真先生語錄》(分內集、外集、別集)三卷。由黃元吉編集,淨明道第三代傳人徐異校正的《淨明忠孝全書》,是淨明道的基本經典。注︰本篇引文散見《道藏》第24冊620∼653頁(《淨明忠孝全書》),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