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書海,品嘗文化,陶冶情操,彰顯智慧。為您營造舒適閱讀環境而努力,希望書友繼續支持。)
序一
陳紅民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民黨史,以及民國史的研究工作,歷有年所,卓有成就。發表的著作,質、量均豐。陳教授研究的途徑,是從研究國民黨人胡漢民著手,進而擴及更多的相關人物和史事。其所表現的成就,是精于資料考訂和分析,來探求歷史的真相。故其發表的著作,深受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和肯定。在史學界中,陳教授屬于年輕的一代,所負的任務,至為重大。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和浙大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可謂任重道遠。
江浙文風至盛,歷代皆然,于今亦然。當此中國國勢蒸蒸日上,社會經濟欣欣向榮之際,人文學科的研究發展,更顯得重要而特出。本人兩年前在奉化溪口參加民國史研討會時,深有所感,曾應當地民國研究中心之囑,留一題詞︰「山明水秀,人杰地靈;地大物博,民富國強。」意思是說,要使富強可大可久,人杰地靈至為必要。而要人杰地靈,就要重視人文學科的研究發展。陳教授以浙大人文學院教授之職,來推動這兩大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工作,必可大展宏圖。尤其是對蔣介石的研究,有地理、人文與資料之便
陳教授在南京大學時期,曾經參與《蔣介石全傳》和《台灣30年(1949—1979)》,以及《80年代的台灣》、《蔣家王朝2——台灣風雨》等撰著工作,對蔣在台灣26年(1950—1975)的經過,至為熟悉。現在出版《蔣介石傳的後半生》,論述蔣介石在台灣統治時期的史事,加以評論。這是陳教授的「拿手好戲」。現在,陳教授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借近年新資料的出現,特別是蔣氏檔案與日記分別在台灣與美國對學者開放的有利時機,對蔣氏歷史地位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陳教授在書中所記述和評論蔣介石統治台灣26年(1950—1975)這期間,正是我在台灣充當國民黨的「小卒」,對這段史事,雖然身歷其境,只是「身在廬山中,不知廬山真面目」。讀了陳教授這本著作以後,恍然有悟。但也覺得蔣對台灣和中國文化,有相當的貢獻。例如隨蔣和國民黨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一批專家和知識分子,使台灣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走上近代化,實在功不可沒。尤其台灣回歸中國,正是蔣氏領導對日抗戰的結果。過去由于政治的原因,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兩極化,即如我十年前在陳教授《蔣家王朝2——台灣風雨》的序中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