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書海,品嘗文化,陶冶情操,彰顯智慧。為您營造舒適閱讀環境而努力,希望書友繼續支持。)
二蔣、李「斗法」
在蔣介石早年的歷史上,曾有兩次下野經歷,但每次他都能以退為進,又東山再起。與先前同樣,他在1949年1月第三次下野後,即開始準備重掌大權。他嚴密遙控自己的部下,處處與「代總統」李宗仁掣肘,使李不能順利行使權力,以迫使其知難而退。隨著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的大規模潰敗及李宗仁對局勢表現出的無能為力,蔣介石在其親信的慫恿下,開始籌劃實施取李宗仁而代之的計劃。
10月8日,「國民大會」秘書長洪蘭友密電蔣介石「廣州危急,李宗仁有知難而退之意」;「參謀總長」顧祝同也致電蔣介石︰「粵省西北與湘黔軍事已趨劣勢,請毅然復任總統,長駐西南」。《風雨中的寧靜》,第246頁。10月9日,吳忠信奉命到台灣見蔣介石。吳臨行前專門去見李宗仁,問其「有無知難而退之意」程思遠︰《李宗仁先生晚年》,中國文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頁……根據這些跡象,蔣介石于10月18日召集國民黨中央設計委員會議,研討其復職問題,並得到大多數與會委員的支持。隨後他又向丁惟汾、于右任、吳敬恆等國民黨元老征詢意見,但遭到反對。他們認為蔣介石在1月21日宣布引退,是根據其「憲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權,此為舉國的會議,若非李宗仁出于至誠,自動退職,「則蔣不宜徑自宣布復職」。同時,蔣本人也認為「李宗仁之求退並非心悅誠服,亦僅知難而退,想月兌卻沉重包袱而已」《風雨中的寧靜》,第256頁。,他一時不想接過大陸這個爛攤子,更不想負起國民黨失敗的領導責任。于是他暫緩考慮復職問題,而繼續在幕後操縱全局。
廣州解放後,李宗仁及其國民黨政府逃至重慶,桂系勢力進一步削弱,見此情景,蔣介石的文武親信公開「勸進」。系和政學系控制的報紙直呼蔣介石為「總統」;台北的《中央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川康人民竭誠效忠,電迎總裁蒞渝領導」的新聞;吳忠信、張群、宋家驊等人也紛紛向李宗仁施加壓力,希望李「聲明‘引退’,並參加他們的‘勸進’」。面對國民黨軍的一敗再敗,李宗仁本無意戀棧名位,但他認為「蔣欺人太甚,起初,我並不想上台,是蔣強迫我做代總統的;在我到職後,他把庫存金銀外匯和武器彈藥全部運往台灣,並且先後破壞守江計劃和保衛廣東的軍事措施。等到局面搞垮了,他又要出來了。好像我的進退完全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似的」《李宗仁先生晚年》,第132頁……故對蔣介石親信的勸導,李宗仁毫不客氣地拒絕。他怒氣沖沖地對叨叨不休的吳忠信說︰「當初蔣先生引退要我出來,我誓死不願,你一再勸我勉為其難;後來蔣先生處處在後掣肘,把局面弄垮了,你似又要我來‘勸進’。蔣先生如果要復闢,就自選復闢好了。我沒有這個臉來‘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