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理知事,讀人讀理讀書。書香伴我成長,閱讀圓我夢想。精彩內容盡在}
〞〞
韓國李承晚政權與蔣介石關系極為密切,蔣介石1949年夏曾訪問韓國,「共商**大計」。在各國紛紛拋棄台灣之際,惟有韓國與它保持「大使級」外交關系。韓國的命運自然使蔣有唇亡齒寒的預感,但以他當時自身難保的處境,「與其他國家洽商具體措施」雲雲,不過是象征性安慰罷了。
蔣介石所采取的上述應對策略即能說明一切,其中多半是鼓噪吶喊而已,其實質性的軍事戰略還是以防守、力保台灣不失的。
但隨著形勢的變化,蔣介石的心思也在發生變化。先是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爆發後與美國國防部長約翰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等人炮制了一個所謂的「在亞洲遏制**的戰略計劃」,在強調美國加強對韓國援助的同時,建議發揮台灣「這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的作用,作為其陸海空軍作戰的後方供應基地,並同時建議從台灣調一個國民黨軍馳援李承晚。據此,李承晚再次向蔣介石提出援助請求。
美國人直接參加**戰爭是蔣介石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許從麥克阿瑟的計劃中看到了這一希望,他對李承晚的請求也迅速作出回應,6月26日蔣介石再次召集軍政要員集會,集中討論出兵援韓問題。剛剛在大陸經歷了潰敗而驚魂未定的將軍們,大多借口國民黨軍隊裝備差、台灣防守壓力大,不贊同出兵。但蔣介石認為︰「國民黨之所以痛失大陸,就在于不敢痛下決心,不敢冒險。今日黨國已無路可退,惟有拼死一搏,方可收復河山。」《蔣介石宋美齡在台灣的日子》,第50頁。他力排眾議,通過了出兵案,並決定派遣其最精銳的第五十二軍3萬余人,另配以裝甲兵1個旅,飛機20架。馳援李承晚。會後,台北即立刻電告了麥克阿瑟和杜魯門國民黨的出兵方案,表示一俟美國同意,「即可從空中和海上前往南朝鮮投入戰斗」。同時,蔣介石還命令「陸軍總司令」孫立人立刻整頓第52軍,做好出兵準備。在7月份的預定工作中,蔣特意列入了「援韓部隊之編成與出發及今後補充」一項。《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50年6月30日,「下月大事預定表」。
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一項聲明,聲明稱他已下令美國駐遠東海空軍支援和掩護韓國陸軍抵抗朝鮮人民軍的進攻,同時,他還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巡邏以防止大陸對台灣的進攻,並要求台灣的國民黨軍隊也停止對大陸或對公海和中國水域內的航運采取軍事行動。聲明還宣稱,有關台灣地位的確定,有待該地區恢復穩定與和平,或者簽訂對日和約後決定,或者由聯合國討論決定。《顧維鈞回憶錄》(八),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