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天天看,好站天天來,好貼天天頂,好書慢慢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里就是黃金屋,這里是$$
其實人的成長是受多方條件制約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這三者中,家庭教育當居首位。孟子之所以能成為大學問家,與其母三遷是有直接關系的。而「子不學,斷機杼」更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貴在堅持。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父母行為對孩子的燻陶。其實為人父母,並不一定什麼事情都體現在嘴上,言傳身教,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爸爸雖然打我,但是這輩子給我影響最大的就是父親」。後來周成建在回憶時如是說。
周成建出生在浙**田石坑嶺村,那是一個非常窮的村莊,貧窮往往是跟落後站在一列的。這種落後往往會將人的眼光縮短在一個小小的極限範圍內。當時一家人只有幾畝地,全家的年收入也不過幾百塊錢,每年糧食種了還不夠一家人吃,家里兄弟姐妹6個,周成建排行第四。在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當中,唯有他得到了大家的寵愛。在父親的眼里,他頭腦靈活,反應問題快,而且眼光獨到,思考問題總是相對比較周全,所以在他8歲的時候就將家里的雜貨店交給他打理。ΣΣbk
當時在農村種田的收入非常有限,大多數人要麼去外面經商,要麼學一門手藝。當然,選擇去讀書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是不可能很投入地去讀書,一方面當時農村教育的整體環境很差,另一方面從家庭的經濟條件到人的思想觀念方面,都沒有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追求。
從這點來說,是環境促使他出去尋找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也不單純說要到城里來的問題,只是說到一個新的環境里面再次謀生,尋找一個新的生存空間。
還是在計劃經濟年代,每個村莊只有一個雜貨店。而周成建的父親是公社里一家算盤長的廠長。父親每年都要出去幾次到全國各地推銷算盤,以他那僵硬的普通話卻能將生意做得很好,這是一種內在的美德在起作用,毫無疑問,那就是堅持。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跟父親一起出差,看見了市場上一些新鮮的事物和五彩繽紛的服裝,他就會去認真地看,回來就在紙上畫,做一些版式。這就是原始服裝設計的雛形,只不過他當時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浙江鄉村的尋常人家,素有送子弟學手藝的傳統。平均每人只有半畝地,又沒有什麼礦產資源的現實,逼得人不得不靠一門手藝安身立命。
在周成建的心中,父親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跟暴君劃等號的。因為每當他犯錯誤的時候,難免會挨一頓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