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熱血宅男 第四十七章 無奈感概

作者 ︰ 修仙的三少

這話一出,杜如晦不干了。////

他拉住關志義的手,可憐兮兮的說道︰「三郎,你說。是不是某家二郎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可不能瞞著某,這關系到杜家的生死存亡啊!」

關志義說道︰「東施效顰,這個詞語請杜閣老記住了。某能說的就這麼多了,你們關心自己的子女,才能好的為大唐工作。」

李承乾氣呼呼的說道︰「某听了半天,唯一的發現就是關三郎在為自己偷懶找借口。」

看來這個半大的小孩兒一眼,關志義說道︰「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時莫強求!某曾經對賽珍珠說過︰‘在陛下的有身之年,任何人謀反都法成功’。」

杜如晦猛的咳嗽起來,好一會才停下來。他沒有休整,而是直接說道︰「三郎,你說‘謀反!!’」

關志義笑道︰「某什麼時候說了要謀反。某只是想告訴賽珍珠那樣的人,造反是沒有前途的。跟著陛下,才能安然度過一生。」

杜如晦看了看李承乾,有看了看魏徵、蕭瑀。

他知道自家的杜荷可能會參與謀反,第一次關志義說要他教育二兒子,第二次說東施效顰,這些都讓他知道杜荷可能需要他教育一番。可是等李承乾問話後,關志義直接說道謀反。他杜如晦還不能把杜荷將要和李承乾謀反聯系在一起,他就不是杜如晦了。

只是他也有些不解,李承乾才十來歲,這個年齡別說想謀反,就算讓他當皇帝,他也當不了。難道關三郎真是的神仙,能夠知道未來發生的事?

想想那個被稱為道玄仙子的花魁,杜如晦不知道她們是關志義找來的花魁,還是從神秘修真界帶回來的修真者。

杜如晦回京師後立馬關注起杜荷的舉止,可是人畢竟不是動物。////

就算杜如晦三番五次的教育,萌生賭性的杜荷仍然認為自己有掀翻李世民的機會。這是李承乾、杜如晦都想不到的,也不是杜如晦想看到的。

送走了京師的官員和各州儒家大師,關志義專心自己的生活了。

春節一過,不久就是春耕生產了。

論在大唐還是二十一世紀,農業生產在華夏始終佔有重要地位。華夏一向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一直都重視農業的發展。若是只發展工業,那麼百姓的生活物資怎麼辦?記得有一個超級大國就是只重視重工業,結果忽視掉輕工業以及農業,讓老百姓造了反。

作為一州刺史,關志義不僅不能阻礙農業生產的進行,還有大力的發展農業才行。

要說一個宅男懂多少農業,那是忽悠人的。不過,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吧!

宅男小時候可是在農村待過一段時間的,對于農業活動也有一定的了解。雖然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可是也不會出現把麥苗到蒜苗的事情發生。

到岳陽這些日子,關志義已經把岳陽的情況了解得差不多了。

對于岳陽的農業發展,他已經有了初步規劃,那就是立足于水稻,發展旱作物,合理規劃林業,適當增加特色產業。

水稻是南方主要農作物,相當于小麥在北方的地位。可是就算在南方,也不是都能種植水稻的,畢竟哪兒沒有一點兒小山頭呢?在這個靠天吃飯的年代,水稻種植的地方,必須一年四季都有水。

不知道是百姓自己知識匱乏,還是種子的原因,反正大唐沒有利用半旱田種水稻的做法。

關志義因為不清楚情況,也不打算把這種形式種植方法推廣開來。畢竟一損失,就要動搖大唐的根基,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以前,大唐人就是在旱地種點兒果樹,栽些茶葉什麼的。

這種生產模式關志義不想繼續了,果樹種再多也法給百姓帶來收益。因為這個年代的水果是法長期保存的,時令性過強,讓水果法進入高端市場。茶葉倒是好東西,可是這個時候茶文化還沒有興起。茶只是作為一種治療、預防疾病的方式,沒有太高的經濟價值。

關志義覺得,可以把荒坡、灌木叢開發出來種點兒小麥什麼的。

大唐怎麼種小麥關志義不清楚,可是他知道重生前那個時代,小麥都是秋天下種夏天收獲,春天一般都是種玉米和紅薯。

可是、但是這個時代沒有給關志義提供這兩種作為,因此,關志義也沒有辦法。

要說他也知道怎麼把旱地變成農田,可是對于給地球做外科手術,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論是砍伐林木,還會移山填海都不是合適的方法。把山給削平了,把河道給填平了,經濟效益有了。考慮過後來的子孫沒有?他們會面臨什麼樣的生態環境。關志義任務消耗大量資源來發展經濟,不是一種好的發展模式。

總書記提出的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因此,關志義決定仍由百姓發揮,保持他們原有的習慣。府衙派出督促人員,把水車、犁頭等百姓欠缺的生產物資供應上去。若是百姓要買,可以用先賒欠,收獲後還款的形式。若是百姓力購買,朝廷可以用租借的形式。

別看大唐已經推廣曲轅犁n年了,實際上擁有這種工具的人並不多。

老李同志是關心百姓,但是他還沒有免費為百姓提供曲轅犁的那個心思。在李世民同志的腦子里,從來都沒有想過給老百姓免費的午餐。

話又說回來,李世民或者說是朝廷憑什麼要給百姓好處。

憑什麼?

難道就是因為你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

也許有些人會用他們上繳了賦稅來說事兒,可是自己想一想,你種的地是自己的嗎?那是國家的東西,你用別人的東西上繳點兒稅款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大唐的百姓都接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因此他們並沒有對李世民的所作所為提出抱怨。

只要官員不胡作非為,把百姓欺壓得法生活,許多人還是願意接受同志的。當然,論哪個時代和哪個地方,都有些人認為天是老大,他是老二的人。要大碗喝酒,大塊兒吃肉的綠林好漢,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辛苦勞作,而是通過捷的搶劫方式獲得財富。並且美其名曰︰劫富濟貧。

若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那大家伙兒都不要搞什麼生產了,不要去做買賣經商什麼的。那些賤籍不僅僅自己遭殃,連子孫後代都有些抬不起頭來。

法生活,怎麼辦呢?

搶,反正劫富濟貧都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哪個敢去搞生產,哪個富裕了就搶誰。這就是施耐庵等人自以為是的正確理論。為富不仁就是他們的說法,只是哪個敢說自己有錢後就能把錢分給大家使了。自己不努力工作,卻老實覺得別人欠他的,別人都是為富不仁。官吏一個個都是壞人,可是等他有權、有錢了,他的行為加的過分。

吵鬧著官二代、富二代欺負人的刁絲,卻總是大吼︰老子的女人你都敢惹?老子的兒子,是你能教訓的嗎?

模著自己的心窩想一想,當你吼這些話的時候,你想過沒有。你若是有錢人,那麼你的兒子就是富二代,你不讓他受欺負。不就是富二代欺壓人的現實版了嗎?為什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人的劣根性可見一斑。

當然,不僅僅官字兩個口,怎麼說怎麼有。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同觀點就不一樣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貞觀之熱血宅男最新章節 | 貞觀之熱血宅男全文閱讀 | 貞觀之熱血宅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