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電子出版的效率比是傳統出版要高的多了,因為節省了書號、印刷等等制作費用,以及書體書籍在商業上運輸、存儲、銷售的費用。
2004年國內一本實體書20萬字賣20元一本,也就是千字1毛錢的定價。
網絡小說的vip的定價千字2份錢,對應的也是實體出版相當于千字一毛錢以上的零售價。
實際上,一本出版物零售價中,書的內容僅佔據很小一部分比例,而零售價中更多是將書號、紙張、印刷、存儲、運輸、銷售等等環節的費用包括在內。
一般實體書批發價是5折,這里面50%的差價,分配給了商業流通渠道。
也就是說,一本書實體書的零售價千字1毛錢中,出版社獲得5分錢。而出版社的那5分錢里面則是包括了——書號、印刷、紙張之類的成本。
最終,去掉了紙張、書號、印刷類的成本,小說的內容生產成本,一本書大約是千字2~3分錢。
消費者用20元購買一本實體書,書里面只有4塊錢是給內容付錢,其他是則是,書號、紙張、印刷、商業流通成本。
本質上,除掉了商業流通、紙張、印刷、書號等等費用後,一本實體書里面內容成本也就是千字兩三分錢。
網絡的vip小說中,定價千字兩三分,對應的其實是03年~04年之間,市場上實體書內容的生產價格。
電子書沒有紙張、書號、印刷、流通,既是只賣內容,那麼也僅是參照實體書內容的價格。
而電子書定價相當于紙質書的五分之一,但是每銷售一次,分給作者的錢,卻是和實體書銷售一本是一樣的。
讀者vip訂閱中的千字2分錢,給作者1分,對應出版社的作者10%的版稅分成。千字2分,給作者1。4分,對應出版14%的版稅分成。
啟點賣1元錢的作品,效益相當于傳統出版社賣5塊錢實體書的效益。對作者而言,讀者在電子版上產生訂閱10萬元,作者可以拿到7萬元。而實體書需要銷售70萬元,作者才能到類似網絡作者銷售10萬元的稿費。
以商業模式而言,啟點的vip銷售模式的效率,完爆傳統紙質書籍幾個檔次。至少,只賣內容,不再賣紙了。
其實,按照互聯網行業的一般規律而言,網絡小說應該是從互聯網普及率更高的發達國家出現,再向中國這麼一個發展中國家傳導,才符合互聯網產業一般的規律。
但是,偏偏就是中國,誕生了全世界最發達的網絡電子書出版模式,不得不說的一場令人意外的奇跡。
當然了,不是說網絡原創的電子出版是中國獨有,外國沒有的。
比如,美國的亞馬遜網站就有電子書平台,一開始全部是實體書掃描成電子版,後來也開始鼓勵作者直接繞開出版社,在亞馬遜的平台上,直接上傳內容,進行電子版銷售。
日本則是率先發展出了手機小說,由于日本3g網絡發展的早,手機網速在此時已經非常的快。當時,全世界主流是進入2g時代,別人不願意和一樣那樣2g還沒搞好,直接跳到3g時代。于是,最早推廣3g技術的日本,被排斥在手機主流技術標準之外。
本質上,日本就是太信奉「一流的企業制定標準」,于是,紛紛去制定標準。上個世紀,日本在標準上嘗到不少甜頭,但是,21世紀日本推出的標準,卻不被買賬。21世紀以來日本許多的巨頭們出現了連連巨虧,就是因為強行推廣自己的技術標準,不被買賬遭遇的苦果。
不過,提前進入3g時代的日本,也自然誕生了3g時代的手機文學。後來,中國在08年以後網絡小說開始進軍了手機閱讀時代,在商業模式上,借鑒了不少日本手機文學的經驗。
本質上,電子小說出版業務,未來的前景是光明無限的。以2011年的數據來看,這一年,由于手機小說市場的火爆刺激,中國網絡小說正版市場規模達40億人民幣。而日本2011年手機小說市場經過了十年發展,也達到了500億日元的規模,這直接超過了發展了30多年才獲得300多億日元出版規模的輕小說市場。
而電子出版,直到2013年還在狂飆猛進,每年50%以上的增長速度,應該不成問題。
——————
北京,百度公司總部,氣質儒雅大boss李彥宏,顯得有點生氣。生氣的理由,是近期互聯網行業冉冉升起的團子網旗下的團子貼吧項目。
「這是赤luoluo的抄襲,我們百度先搞百度貼吧的,他們的創意完全是抄襲我的……」李彥宏語氣顯得很重的說道。
實際上,百度貼吧從想法到布局,完全是李彥宏自己一個人拍板。本質上,百度貼吧與天涯、貓撲的論壇,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關鍵是百度有搜索引擎資源,如果搜貼吧的鏈接放在搜索引擎的網頁中,直接可以從搜索引擎首頁導入流量。
只不過,百度貼吧剛剛推出沒有幾個月,為了慎重起見,還停留在實驗性質,並未將貼吧項目與百度搜索引擎的網頁進行捆綁。
沒有百度搜索導入流量的百度貼吧,流量一直不溫不火的、
但是,4月份新冒出來「團子貼吧」,忽然就做的風生水起了。無論用貼吧的流量,還是用戶的活躍度,百度貼吧都遠遠不及團子貼吧。
底下一名員工低估說道︰「互聯網這點事,怎麼能說抄呢。」
另一名員工說道︰「起訴他們的話,可能是抬舉了。被我們百度一起訴,他們還不立馬揚名立萬了?」
「起訴解決不了問題,他們最多改名團子論壇、團子社區什麼的……」
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技術,往往是你模仿我一點,我模仿你一點,包括微軟、谷歌、隻果在內的巨頭,都是山寨抄襲大戶。
任何一個巨頭覺得是機會,能取得授權買下專利技術自然是最好,不能買下的話,抄定了!
哪怕最終打官司,官司輸掉了,不外乎賠一點錢,將時間拖長了,項目做大了,賺到的利益,可不僅僅是賠償那麼一點點的事情。
中國境內的侵權賠償,更是比海外更低廉。
歐美經常爆出,it巨頭之間的官司,賠償額達幾億美元十幾億美元級別,也阻擋不了那些巨頭山寨、抄襲的沖動。
目前而言,國內的很多專利侵權賠償方面,一般是在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最多不超過50萬元。有這麼一條上限規定後,很多的公司侵權有恃無恐——好,我確實侵權了,你贏了,我賠給50萬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