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雲 第七章 仕進兩朝

作者 ︰ 滿圓

伯父李濂自幼聰穎好學,是曾祖的長孫,更得到曾祖的厚愛和器重。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151+他三歲時由曾祖親授啟蒙,啟蒙課本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古代啟蒙讀物叫蒙學,最著名的是「三百千」,三指《三字經》百指《百家姓》千指《千字文》,這三本經典,伯父在曾祖悉心教授下,一年就學完,且爛熟于心。三字經中︰幼兒學,壯而行;勤有功,戲無益;蠶吐絲,蜂釀蜜;戒之哉,宜勉力。他小小年紀不僅記在心里,且身體力行。曾祖告訴孫子︰「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將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個字,編篡而成,它吸取國學精華,文筆優美,千字文與書法息息相關,仔細研讀每一個字,抄帖習字能提高人文素養,書法技藝。」伯父四歲練字,大小楷書、隸書,曾祖每日給規定的篇幅字數,他一定超額完成,成年後他的書法可與名家媲美。伯父四歲以後,曾祖教授內容已經涉獵很廣︰《弟子規》《朱子家訓》《古文觀止》《增廣賢文》《唐詩三百首》等等。曾祖認為︰小孩子記憶好,把先輩的生活智慧,人生經驗牢牢背記,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會逐漸深刻理解和領悟,長大成人後才能厚積薄發,做出一番事業。現在人們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幾百年前智者已經這樣做了。

曾祖給伯父兄弟們請來的私塾先生都是百里挑一,有才學的。伯父們上的學堂是遠近聞名的名校。伯父是我父親的堂兄,他兄弟三人,都長得濃眉大眼,聰明過人。曾祖教子有方,教孫有方,兒子個個做官,孫子們小小年紀勤劬勵學,嶄露頭角。但是長大成人,有所建樹,並非容易,有挫折,甚至慘痛失敗。

伯父的二弟李濤,三歲啟蒙,熟讀詩書。兩個哥哥是他學習的榜樣,學知識,求功名,從來不甘人後。他日日秉燭夜讀,效仿古人,就差頭懸梁錐刺股啦。但是他身體孱弱,大哥勸他︰「仕途並非唯一的路,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再熬夜啦。身體要緊。」他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嘛!」二哥跟他談心︰「你十五歲就考中秀才,已經令人矚目。凡事不能把勁兒使月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再說,你已經訂婚,養好身體,結婚成家吧。父親常年在外,祖父年事已高,你成家有人照應,我們大家都放心。」

接受大家的建議,濤放下功課,專心修養。三個月之後祖父力主給他操辦了婚事。婚後夫妻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轉年生個兒子。濤對媳婦說︰「我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下一個目標是考取舉人。」媳婦說︰「你不能太拼命,我和孩子全靠你,平穩過日子就是福氣。」

為應考舉人,濤夜以繼日用功苦讀,筆耕不輟,積勞成疾。大哥曾經帶他到北京看病,遍訪名醫,醫生的診斷大致相似︰心髒病,心力衰竭。重病期間,大哥經常在床邊守候、安慰、鼓勵,藥吃了不少,可惜沒有見效,病體日日不支。臨終時濤暗淡的目光里,充滿對生的渴望、乞求,對死的恐懼、無奈,他含淚對大哥說︰「我對不起爹娘,不能為他們養老送終。對不起大哥、二哥鼓勵幫助,更對不起曾祖孜孜不倦地教誨。可憐一歲的兒子,只得托付給大哥。你對他要嚴格管束,不要因惜孤而嬌養,粗茶淡飯布衣布履足矣。大哥撫養吾兒長大,小弟九泉之下感知感恩……」李濤大口喘氣,幾次昏迷,一屋子人掩面而泣。他為功名所累,十八歲少亡。

伯父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厚德人,這是他一生的信條,如一的追求。收養佷子,他分外上心,總想到弟弟臨終托孤的一幕,想到他的眼神,他的話語。伯父對待佷子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愛護、嚴格要求。

伯父和大弟弟李澔同為進士,伯父尤為殿試進士,皇帝欽點。當年考試是在故宮保和殿進行,監考老師是尚書級別的高級官員。伯父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仕進兩朝,他上效國家下愛黎民,為官清廉,低調做人,不事張揚。伯父連任民國國會議員,著述甚多。有些著作至今保存在國家博物館,歷史檔案館。他與很多名人交往甚好。他與沈鈞儒同科進士,與李大釗同為北大教授,與李鴻章,徐世昌商榷國事。他桃李天下,**早期領導人張國燾、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歷史學家顧頡剛都是他的高足。伯父很喜歡著名書畫家王雪濤、李叔同的墨寶,收藏他們贈予的多幅書畫極品。他自書鄭板橋的詩;《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听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一條幅一直掛在他的書房,書畫言志。

伯父在京做官,每年回家鄉省親,一來看望親屬,二來訪談家鄉父老,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民意。鄉親們親切地稱呼他「京官」。伯父智慧超人。清正廉明,在家鄉甄別冤案,為民伸冤。

一年冬天伯父省親回鄉,有人攔轎喊冤,伯父不顧旅途疲勞,第二天到縣衙門親自與縣官共同審理冤案,巧破一件案中案。

城東有戶何姓人家,外號何老能,五十來歲,長得五短三粗,眼楮不大滴溜溜轉,一看就是個蠻有點子的人。育有三個閨女,一個兒子。他經營二十多畝地,一半地種植蔬菜,一半地套作,桃樹杏樹下面種植糧食。種的糧食自給有余,收獲的蔬菜水果賣到城里,城里有他固定的客戶。兒子何拴柱負責跑外。老能亦農亦商家境富裕,可是日子過得並不如意。三個閨女遠嫁他鄉,獨子栓拄,娶妻仇氏,結婚五六年,沒有生育,兒子已經三十歲,孫子還沒有影兒呢,盼孫心切,想要個孫子成了心病。

老能隔壁住著吳姓一戶,外號老蔫,老蔫腦子不活絡,守著幾畝薄田土里刨食,可是人丁興旺,育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成家搬出另立門戶。老蔫跟剛結婚一年的三兒子三寶和媳婦葛氏一起過。

仇氏和葛氏隔壁鄰居住著,經常來往串門。一日陽光明媚,春風和熙,兩人相約到河邊洗衣,河岸綠草青青,河水清澈見底,河面泛著漣漪,兩個女人沐浴在春光里,心曠神怡。兩人一邊洗衣服,一邊愉快地聊天。仇氏神秘地說︰「我兩個月沒有來月經,會不會懷孕?」葛氏說︰「我也兩個月沒來。」兩人越說越巧,驚喜地發現預產期竟然不差幾天。兩人不約而同地說︰「咱倆改天找王接生婆給檢查檢查。」兩個月後,兩個女人結伴去找王婆進行孕期檢查,王婆檢查後說︰「恭喜二位,要當媽媽啦。你們報一報經期,我給你們算一算日子。」

懷孕七個月的時候仇氏感覺沒有胎動,告訴丈夫情況異常,公公老能听說急呀,做夢都想抱孫子,盼了幾年才懷上,可不能出事呀。于是急忙帶著兒媳婦去看醫生,醫生問診望診把脈,然後給開了幾副藥,醫生扭臉悄悄告訴老能︰「胎心微弱」。仇氏天天熬藥吃藥,保胎成了何家的頭等大事,藥吃完了,肚子里仍然沒有動靜。老能再次帶著兒媳婦去看醫生,醫生仔細把脈,遲疑片刻說︰」用不著吃藥了,回家慢慢養著吧。「媳婦剛剛走出門,老能急忙轉身低聲問醫生︰」有事?」答︰「一個月前我告訴你,胎心十分微弱,藥沒能起死回生,現在胎死月復中。」老能嚇的一**跌坐在地上。醫生把他扶起來,老能冷靜一會兒說︰「誰都知道我老能要當爺爺啦,現在憑空沒有了,倒霉呀!丟人呀!別人會譏笑吧?你千萬不要給任何人說。」醫生說︰「放心吧,我不會多嘴多舌。」

老能回家動起歪腦筋,怎樣神不知鬼不覺「弄」個孫子?他想到同住一條街的王婆,王婆四十多歲長得黝黑精瘦,是個技術不錯的接生婆,幾條街的婦女誰懷孕了,要生孩子都請她給檢查接生。老能找到王婆說明來意,王婆驚訝地說︰「你兒媳婦懷孕四個月的時候我給檢查過沒事。醫生說胎死月復中?靠準嗎?你的意思是想弄個死孩子換個活孩子?還想要個男孩?虧心!你真會想!」老能說︰「我不能讓你白冒風險,先給你二兩銀子模模底,探探路。」王婆說︰」二兩銀子?哼!」老能忙說︰「事成之後我給你十兩。」王婆有些心動︰十兩銀子夠我一年吃用不完,冒一次險?老能見勢忙作揖打拱說︰「老能一輩子不會忘記你幫的大忙。」

王婆排查孕婦們生產日期,暮然想到仇氏和葛氏一同來檢查過,她倆同一天的預產期。貪婪的王婆心生一計——調包。她準備了一個荊條籃子,里面放一堆棉花,籃子上蒙著一方藍布,籃子是日後調包工具。王婆找來老能,兩個人商量調包的步驟、方法,如何掩護、如何接應。

葛氏臨產,家人來請王婆,王婆挎著籃子相隨而去,給葛氏檢查之後說︰「需要三四個時辰才會生產,我一會兒再來。」王婆匆匆忙忙挎起籃子走了。王婆出門拐進老能家,給仇氏做檢查,同時吩咐屋里三個時辰不許進人,家人全部回避,免遭血腥之災。王婆雙手在仇氏肚子上使勁的按、壓、轉,兩個時辰孩子下來了,真是個男孩,可惜是死的。仇氏被折騰得痛苦不堪、神智迷糊。王婆麻利地把死孩子用布裹嚴實放進籃子,用藍布蓋好,挎起籃子閃身出門,拐進另一個院門。

一進老蔫家,她立即吩咐家人趕快回避,別沖撞了太歲。然後迅速溜到葛氏房間,王婆在葛氏的肚皮上輕輕地撫模、按摩、擠壓,一個時辰孩子生下來,沒有等孩子哭出聲音,王婆利索地把活孩子與死孩子調了包。

王婆閃進老能大門,慌忙把籃子遞給早已等在門後的老能。轉天老能給王婆送去八兩銀子說︰「這個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婆說︰「那沒有說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秋天的雲最新章節 | 秋天的雲全文閱讀 | 秋天的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