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隋唐當好漢 第111章 徹底失望

作者 ︰ 泠雨

姜松也是突然想起此事,如果不能為李靖、杜如晦、房玄齡等人謀到合適的一官半職的話,那可就太對不起這些牛人了。況且,到時候征招的人肯定不只這三人,還會有其他人,沒有官職那里來的薪水。

姜松心里還是懷疑是否能搞定李靖,畢竟李靖的夢想就是帶兵打仗,讓其來從事遠洋貿易有點牛頭不對馬嘴。至于杜如晦、房玄齡二人到是應該問題不大,畢竟這是內政之事,也是他們擅長之處。

「皇帝陛下,其他再沒有什麼要求了,只是您派去的監督官員要盡快就位,畢竟隨後就是大量的的購買絲綢、陶瓷、茶葉等商品。另外還要到江南一帶把水兵及戰船、貨船這些事落實。」

皇帝老兒看了看在身邊服侍的黃舍人,隨後道︰「就讓黃舍人隨你去,其他官員都不用了,有黃舍人負責監督足夠,再多去些人也沒有什麼用處。」

姜松點點頭,看來黃舍人這小太監挺得皇帝老兒信任的,這樣的美差都能輪上。看來今後得好好的和這小太監多加勾通,要多向小太監上上課。

黃舍人馬上跪下磕頭道︰「奴才會好好的為皇帝陛下辦事,請陛下放心。」

「皇帝陛下,既然遠洋貿易決定了,那草民也要出宮去準備一些具體的事宜,畢竟這事辦起來還有很多的地方要去,希望能爭取在開春後順利啟航。」

「小家伙,先不忙,你還是把那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及教育興國那一個條件的事好好的給朕說說,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至于遠洋貿易之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行,還需要時間準備。」

目的達到了,對于姜松來說更沒啥擔心的。至于那些什麼的十二字方針政策本來就不會隱藏。就算是目的未達到,為了華夏民族的復興姜松會毫不猶豫的說出來,更何況是目的達到了呢?

「皇帝陛下,農業生產是根本,是國家穩定的前提,更是百姓吃飽的保障。然而,要想讓國家強大,百姓吃好、穿好、住好僅僅依靠發展農業生產是遠遠不夠的。要讓百姓手中有更多的錢,國家有更多的財稅收入,僅僅依靠農業生產是不行的。目前大隋國的稅收主要來源于農業稅,要想讓國家稅收逐年增長,單單靠農業稅也無法做到,甚至遇到災害年景農業稅都得不到保障,更不可能讓國家的稅收年年增長。」

皇帝老兒听後點點頭,確實是這樣。這麼多年來都在尋求讓國家稅收多一點點,雖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實際情況基本沒有大的好轉。大隋國地盤大,每年都有受災的地方,也讓農業稅的征收更加的困難,這些事皇帝心里是清楚的。

「小家伙,你說的確實是事實,大隋朝的稅收近幾年都沒有什麼增長,算是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朝廷每年用錢的地方太多,總感覺錢不夠用。」

姜松微微一笑,也知道能讓朝廷的稅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就很錯了。畢竟沒有什麼大的工業,其手工業的發展也不好,商業又受到壓制,靠每年征點糧食,收點人頭費能有多少呢?

加上百姓手中的田地不斷的被大戶所佔有,農業稅的來源也越來越窄。老百姓失去田地,那里有錢再交人頭稅?

「皇帝陛下,國家稅收的增長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有新的稅源。目前朝廷沒有新的稅源,到那里去多征稅呢?甚至由于土地的大量被大的家族收購,原本的農業稅收都在減少。要讓國家稅收逐年增長,就要開源,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鼓勵百姓大發展手工業,鼓勵大的家族投資興建大的工業作坊就是新的稅源。」

「小家伙,你說的雖然有點道理,一旦大家都去做手工業、到作坊里勞動,那不是會影響糧食生產了嗎?那糧食怎麼保障呢?」

白痴!姜松在心中暗罵一聲。

「皇帝陛下,農業生產是有季節性的,不是全年都要進行耕作。再說了農村中別的什麼都缺乏,就是勞動力不缺乏。興建工業是不會影響農業生產的,百姓更重視農業生產。而工業的主體是有錢的家族,百姓僅僅是業余時間的手工活。如果不大力發展工業,就算農業生產搞得再好,其產量是有一定極限的,不可能讓單產無限的提高。所以要讓百姓手中有錢,要讓國家的稅收有新的稅源,那就必須大力發展工業。只有大力發展工業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才能讓百姓手中有更多的錢,才能讓百姓不僅僅是吃飽,還能穿好、住好。」

「小家伙,錢在人家手中,朕總不能強迫那些大家族去興建作坊吧?這事就算朕想,也很難推進。」

「皇帝陛下,利益是引導產業發展的最佳因素。如果興建工業所帶來的利益高于農業生產的話,那些大家族會不投資興建嗎?還有必要的時候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朝廷專控產品的生產,這一方面繁榮了市場,另一方面能讓技術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比如兵器制造、食鹽的生產、茶葉的生產銷售、沿海的放開、各類礦山的開采、鋼鐵的冶煉等等行業,在朝廷的嚴控下無法得到大的發展,如果把這些產業放開的話,其產能就會得到釋放,稅收也會增加。而百姓到作坊勞動,也能得到收入。」

話雖這樣說,姜松心里也清楚,這是不大現實的。畢竟這些產業都是朝廷嚴控,基本不允許民間興辦,目的就是國家想多賺點錢,事實上賺到的錢卻不多。如果放開的話,僅稅收一塊就比朝廷自己干還多。

皇帝搖搖頭後道︰「小家伙,那些都是敏感行業,要是放開的話不僅朝廷的收入會減少,更重要的是那些產品容易流向其他國家、草原上,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

靠!

這樣嚴控同樣有大量的鋼鐵流入到草原民族手中,老頭你真的控制住了嗎?還不就是想獨霸好處,想獲得更多的利潤。當然,就算是後世也同樣存在這樣的事,屬于國家壟斷行業,目的就是國家想佔好處,不想把利益分給百姓。

這是數千年來的傳統觀念,要想改變不那麼容易,姜松心里也清楚。封建王朝不比資本主義,其觀念上的差異太大,這是和傳統、習俗作對,很難會被說服。

姜松知道,再多說也沒有啥意思,搞不好還會讓皇帝老兒不高興,還是點到為止,至于是否接受那是皇帝老兒的事。姜松只能做到盡人事,不可能左右皇帝或其他眾臣。

工業的發展能快速提高其科技水平,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可此時的姜松卻毫無辦法,只能是自己慢慢的弄,也不期盼朝廷會有什麼大的改變。

「皇帝陛下,大力鼓勵商業的發展,能讓各個地區地方的產品相互流通銷售,這本身就能增加稅收,還能讓百姓手中生產出來的東西銷售出去,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人說商業不創造財富,是在投機倒把,其實是不正確的。商業同樣是付出了勞動,產生的費用,獲得一定的差價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沒有商業,那其產品就無法銷售,所以說無商不活就是這個道理。」

「小家伙,商業不用鼓勵,那些商人比誰都精,有錢賺他們會弄的,朕何別多管那些事。」

「皇帝陛下,那最後一個條件也不用草民再多說了,估計教育興國之事陛下也不會感興趣。」

「小家伙,朕感不感受興趣沒關系,你可以說出來其想法,反正朕不會治你的罪,放心大膽的說出來。」

姜松徹底失去了敘說的興趣,知道說出來只是白費口舌,皇帝老兒肯定不會當一回事。教育的根本就是讓全民有知識,開發智慧,讓百姓懂得更多的道理,讓百姓能判斷是非好壞,不會盲目相信于人。這本身對封建王朝的統治是不利的,皇帝會支持才怪。

而且,姜松清楚此時的朝廷就連地方上的學堂都取消了,目前只有洛陽有一所,其規模還受到控制,每年只從全國各地招收37人。想要讓皇帝老兒花錢辦更多的學堂那不是痴人說夢嗎?

皇帝不打壓民間辦的學堂就已經算是謝天謝地了,還想讓皇帝掏腰包讓更多的人上學。清楚了不可能後,姜松沒有繼續說更多的廢話,是簡單的敘說了一下就止住,知道再多說也無益,何別浪費時間、精力、口舌呢?

姜松心里也明白,一旦百姓都有自己的主觀思想的話,再想奴役就更難了。封建王朝的帝王誰不想奴役手下的臣民,誰會願意讓臣民聰明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隋唐當好漢最新章節 | 回到隋唐當好漢全文閱讀 | 回到隋唐當好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