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隋唐當好漢 第235章 到寶島補給

作者 ︰ 泠雨

海上的風浪時大時小,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適應了二天後就消除了暈船的狀態,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適之感。姜松心里也明白,這只是開始,苦日子還在後面,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頭。挺過南海一帶的風浪才勉強算過關,只有真正經歷過印度洋的狂風暴雨才能說是徹底適應海上的漂泊。

幾天後,姜松一行到達琉球島,琉球島早在秦漢時期就被拿入中原的疆域管轄,只是歷代朝廷都不很重視琉球島的發展,更沒有認真經營琉球島,使琉球島不斷的月兌離中原朝廷的控制。

此時的琉球島是二年前剛剛被劉芳將軍收回,這次劉芳將軍收回的琉球島不僅僅是寶島,而是琉球系列島嶼。這也是姜松剛剛從水師何蠻將軍那里和到的情況。

劉芳將軍在歷史的記載中說的很少,其實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將軍,不僅收復了琉球系列島嶼,此時正在對林邑等地用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不用多長時間林邑同樣會被拿入中原的版圖。

姜松明白,劉芳將軍就算把整個林邑都征伐下來,隨後的朝廷也不會認真經營。如果真的此時就認真經營林邑的話,就不會再有世後的那些地盤問題。其實古代很多的朝代都打下了不少的地盤,最後都慢慢的丟掉,原因還是朝廷沒有用心經營,沒有用心管轄、治理。

「大家都到寶島上走走,咱們要在這里進行補給。」

姜松一行在寶島不僅僅是補給淡水,還要采購大量的水果,這是姜松交待的。在大海上航行,長期吃不到蔬菜,身體會因為缺乏維生素而出現水腫等嚴重問題。古代人不清楚是缺乏維生素,以為是得了什麼重病。

古時候,很多海商都會出現水腫等現象,有的甚至會送掉性命。都無法找到原因,以為是凡是出海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疾病的考驗,那里會知道是缺乏維生素呢?

姜松帶著一行人上岸後,看到寶島上非常的荒蕪,野草長得比人還高,沒有什麼象樣的建築,船隊停靠的地方只是一個小村莊,是一個簡易的碼頭,和江南一帶根本無法相比。

「姜哥哥,這地方好荒涼。」

「曉雅,你別看島上很荒蕪,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寶島,不論氣候、地理條件都是上好的地方,這地方如果治理好的話,比中原任何一個地方都好。這里氣候條件能生產出很多的產品,島上本身就擁有無數的礦產資源、植物品種,只要開發得好,會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不要說琉球島的治理不受朝廷重視,就算是嶺南一帶同樣不受歷代朝廷所重視。江南的開發也是到了漢末時期才開始受到重視,原因是孫策為了增強實力,努力開發江南一帶,從而才有今天的局面。

宋朝以前,朝廷一般都是重視關隴、山東、兗、冀等地的治理和開發,江南一帶都屬于邊遠地區,嶺南一帶則是貶職官員的流放地。官員都不喜歡到嶺南一帶任職,到嶺南一帶任職的官員都是犯有錯誤的官員,都是有問題的官員。

流放到嶺南一帶的官員同樣沒有心思認真治理地方,都是抱著被流放的思想到任,整天想的是什麼時候能返回中原,那有心思治理地方。嶺南一帶都如此,可想而知琉球的情況會是什麼樣,更不會有官員願意到琉球來任職。

姜松和蘇曉雅的對話引起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人的驚訝,他們不知道姜松話里的意思是什麼?怎麼會說琉球島是個非常好的地方,其評價那麼高,能和中原的地方相提並論,真的出乎意料。在他們眼中,嶺南都是偏僻的地方,這琉球島就更不用說了,是個拉屎不生蛆的地方。

「老大,你能否解釋一下,這島怎麼是寶島呢?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好嗎?」

姜松看了看問話的杜如晦,再看瞧瞧杜淹、韋福嗣、虞世南的眼神,一付你就吹吧,騙女孩也不能這樣胡說八道的神色。就連房玄齡都覺得是姜松忽悠蘇曉雅的話,根本不會相信眼前的島嶼是寶島,是個好地方。

姜松心中也清楚,在他們的眼中,嶺南都是邊遠地區,更別說眼前的琉球島了,其荒蕪程度遠遠超過嶺南一帶。況且是島嶼,四面臨海,治理、發展更不容易。

呵呵!

「克明,你們別用那眼神看我,真以為是忽悠曉雅的話?絕對不是,這琉球島確實是個寶島。你們看一下四周平坦空曠的地理位置,難道不能種植糧食作物嗎?這里氣候宜人,很少有低溫天氣,非常為適宜農作物生長。」

杜淹搖搖頭道︰「老大,這里氣候和江南一帶有點相信,濕度卻比江南一帶潮濕多了,人居住不是很舒服。就算是能栽種小麥,也不會有高的產量。江南一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所種植的小麥不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無法跟北方相比。這里種植的小麥品質也不會比江南一帶的好多少,怎麼能說此地是好地方呢?」

姜松微微一笑,看了看大家,見基本都是這種觀點。杜淹、韋福嗣二人被皇帝流放到江南一帶多年,當然明白江南一帶的小麥品質、產量都趕不上北方,這是事實。對于北方人不習慣在氣候潮濕的地方居住,是習慣問題,也是情有可原,無可指責。

「執禮,你說的不錯。江南一帶的小麥其品質、產量都無法跟北方相比。這一方面是耕作的水平有差異,關鍵是江南一帶氣溫比北方高,小麥的生長期比北方短,也就是說小麥在江南生長比在北方生長周期短很多,這是小麥品質差的重要原因。氣候的問題關鍵是習慣,如果長期住在這些地方同樣也有好處,這里就算是冬季氣溫也不會很低,夏季也不會太高,這樣的氣候條件怎麼能說不好。農作物的生長靠的是什麼?就是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氣候條件,這些條件南方都比北方強。」

韋福嗣點點頭道︰「老大,你說的有一定道理,江南一帶的小麥其生長期確實比北方小麥生長期短,江南一帶的種植水平確實沒有北方的高,這一點也是真的。」

呵呵!

「其實在這地方不一定非要種植小麥,可以考慮種植其他農作物。如佔庭稻之類的作物,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如果種植佔庭稻的話,江南一定能二熟,此地應該能三熟,第一熟單產都在四百斤左右,第二熟在三百斤左右,第三熟在二百斤左右,你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概念?三熟加起來差不多達到了近千斤的產量。」

後世僅僅一熟的產量都達到上千斤,三熟才近千斤算什麼東東。這是古代,正常的小麥在北方種植,其單產普遍只有三百斤左右。一下子達到上千斤,把房玄齡、杜如晦、韋福嗣等人嚇得一跳。

好半天回過神來的房玄齡道︰「老弟,真有你說的那種什麼佔庭稻?」

姜松知道房玄齡、杜如晦、杜淹、虞世南等人確實沒有見過水稻。就算是姜松到隋明都一年多了,也從未吃過大米。心中明白此時隋朝真的還未種植水稻這類農作物,水稻這種作物雖然在古代不有,那都野生品種,沒有經過改良或試種,也沒有人注意,不知道是正常的。

「姐夫,怎麼說呢?這事肯定是真的,我們這次到西洋諸國,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各種農作物品種,能帶回來的農作物咱們都要帶一部分回來進行試種。到時候看能否發現一些適宜咱們隋朝種植的作物。」

國家的發展,植物的搶奪更是重中之重,把各地的各種植物都弄到手,對于進化各種農作物是有好處的。後世的發達國家為什麼老派人到欠發達地區去偷偷采集各種植物種子和標本,目的不說大家都清楚。

物種的重要性在此時沒人會關注,在後世卻是大事,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物種的保護和研究,這是農業技術、生物技術研發必不可少的東西。

房玄齡听後激動的道︰「既然如此,咱們這次出去一定要把相關的植物種子都購買些回來。如果是踫上好的糧食品種,可以考慮購買一批帶回來試種,真要是成功的話,百姓就不會再擔心吃不飽肚子。」

看到幾人正在議論,姜松微微一笑道︰「曾經听家師說起過,有一種植物的單產能達到數千斤,生長期非常的短,只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姜松所說的當然是馬鈴薯、紅薯之類的作物。只是此時隋朝還沒有這種植物,貌似這種東西是在南美州發現的。如果真的能把這東西搞到隋朝來的話,百姓真的不用再擔心吃不飽的問題。

「什麼?單產數千斤!」

「真的?」

看到房玄齡、虞世南、杜如晦、韋福嗣、杜淹等人震撼的臉色,有的甚至發出驚呼聲,知道他們受到的沖擊真的好大,已經完全顛覆了他們腦海中的常識。

姜松呵呵一笑道︰「你們別震驚,這是真的。家師曾經告訴過這種植物生長的地方,只是離咱們隋朝有點遠。不過你們放心,在有生之年,本人一定能把那種單產數千斤的植物弄到隋朝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隋唐當好漢最新章節 | 回到隋唐當好漢全文閱讀 | 回到隋唐當好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