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b。更新)明末命運之抉擇4︰更新時間︰24-2-269::7。在佔領蓬州後第二天上午,楊昭召見六房有關留守人員。小……
看到戶房遞過來的土地、人口、賦稅,財政數字,楊昭大驚,連連模模自己眼楮,不敢相信的瞪著戶房書辦遞過來的數字。692265
揉揉眼楮,狠狠的按了按自己太陽穴,楊昭還是不敢相信的問道︰譚書辦,上面登記的,我相如縣只有4萬人口,只有4萬畝土地,每年正賦不過千擔糧食,加上三餉也不過萬6千擔糧食,換算成白銀,應該征收萬6千兩白銀(簡單的按照每擔糧食兩白銀計算),全縣萬千多戶,每年役銀7千7百兩白銀,再加上商業稅,每年合計應該征收2萬4千兩白銀。
大人,自萬歷年間施行一條鞭法後,我們相如縣是將役銀一半攤入田畝之中,另一半直接向農戶征收。(施行一條鞭法後,對役銀一般采用下列三種方式攤入土地之中,到時候征收相應的稅銀︰1以丁為主,以田為輔,以州縣為單位,將役銀中的小部分攤入地畝,戶丁仍承擔大部分役銀。2按丁田平均分攤役銀,即將州縣役銀的一半攤入地畝,另一半由戶丁承擔。3以田為主,以丁為輔,即將州縣役銀中的大部分攤入地畝,其余小部分由戶丁承擔。)
但是,大人你知道民眾逃荒非常厲害,再加上連年天災,每年收上來的不到7成,一年下來真正能征收到的不過萬6千兩紋銀而已。
听到這里,楊昭冷冷的一哼道︰哦,是嗎,你知道我是本地人,我們相如縣才這樣點土地,這樣點人口?
抬起頭,吏房書辦譚達簽眼中透著一絲暗光,看著楊昭回話道︰大人,是啊。我祖宗五代都是蓬州戶房典吏,不會有問題的。
楊昭大驚,前世說什麼官二代,想不到蓬州吏房典吏(相當于現在的財政局長)竟然五代干同一個官職,真是子承父業,拿著洪武帝要求做的魚鱗冊,顯得頗為迷茫,良久迷茫的問道︰譚典吏,一年俸祿俸祿怎麼這麼多?
每個新知州都會這樣問,想到這里,譚達簽眼中露出一絲狡黠,回答道︰大人,洪武爺規定七品官員以下都發俸米,還有衙役,守城門的兵丁,這些都要吃俸米啊,你看看,這有錯嗎?
楊昭一邊翻著眼前的各種賬本,一面暗自盤算,這賬目雖然沒有問題,正如譚達簽說自己是吏五代,大家都是干這種的,怎麼可能有問題呢?
大明施行三種稅賦,即田賦,丁賦,商業稅。
田賦就是按照土地多寡征收稅賦。
戶賦就是將各家各戶按照人口多寡,每年征收丁賦。
商業稅那只停留在名目上,整個相如縣商業稅不到千兩白銀呢。
在萬歷年間,明朝最有作為的改革家張居正施行一條鞭法,也就是將一縣應該征收的田賦、丁賦換算成銀子,然後派出胥吏向各家各戶征收銀子。
這雖然是張居正的一個大膽嘗試,但正如反對者所說那樣,對農民來說出產的是糧食,你不征收糧食反而征收白銀,于農民非常不利。
民眾為了繳納稅銀,在收成的季節糧食價格往往不及平時的半,如此這般,民眾為了繳納田賦,往往會多繳上6成7成的糧食。如此一條鞭法在現代人看來簡直是**決定大腦,朝廷為了多征收白銀,苦了普通老百姓。
所以在整個大明王朝,這一條鞭法沒有得到徹底執行。
更可惡的到了蠻清統治,蠻清最勤奮的皇帝雍正認為人丁可以跑掉,可以逃荒,但土地不能跑掉,為了增加稅收,徹底施行了攤丁入畝的制度。
但這最後又造成另一個後果,那就是白銀退色,最後還搞出一個火耗歸公。如此加強了對老百姓剝削,但後世一些蠻清學者竟然為他們高唱贊歌。
看楊昭無語,譚達簽內心顯得一絲放松,這個知州不過是一個小秀才,雖然行五出身,但應該還是好欺騙啊。
想到這里,譚達簽拱拱手,說道︰大人,若是沒有其他的吩咐,小的告辭了。
看楊昭不置可否,譚達簽也不理會,邁著步子就往外走,看到走出大廳門檻,楊昭一拍案幾上的驚堂木,吩咐左右道︰帶譚達簽。
突然听到這陣爆吼,譚達簽大吃一驚,整個人差點癱在地上,連聲吆喝,被兩個兵丁夾著,扔在案幾前面。
旁邊的同知袁定也頗為驚訝,急切問道︰軒輊,譚典吏五十多歲的人了,你這樣對他?
楊昭舉手制止了袁定,然後整個身體躺在椅子上,眼楮眯成一條細線,問道︰譚達簽,我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給我說實話,我們相如縣到底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稅田?
譚達簽擋開兵丁的手,不慌不忙的說道︰回大人,我相如縣只有4萬人口,只有4萬畝土地啊。
楊昭睜開眼楮,滿臉堆滿笑容道︰譚大人,既然如此,那就請死囚牢吧。左右何在,將譚達簽一家老小全部打入囚牢。
譚達簽也顯得頗為惱怒,罵道︰你這個楊昭,小人得志,我看你能得意到什麼時候?到時候走著瞧,就是土暴子佔領蓬州的時候,也對我等客客氣氣的,你既然敢給我打進死牢,到時候看你怎麼將我請出來。
楊昭笑了笑,吩咐身邊的小旗道︰你們去,將譚達簽關進一個黑牢房里面,除了喝的,其他什麼都不要給。
另外,將譚達簽家人關在另外幾個房子里面,記住,不要讓他們互通消息。
小旗一听,連忙帶著幾個衙役跑了出去。
看著楊昭如此反常舉動,袁定顯得非常迷茫道︰軒輊,你舉動奇怪了,怎麼一上來就與譚達簽開這樣一個玩笑,又是抄家,又是打入死牢,你這是與譚達簽開玩笑啊?
你不知道,譚家在蓬州雖然為典吏,但舉足輕重,自從譚達簽曾祖父在成化年間成為戶房書辦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年時間,每個知州都離不開他啊。
楊昭笑了笑,擺弄著眼前的魚鱗冊道︰我的袁老師哦,你看看,這就是譚達簽給我的魚鱗冊,你仔細看看,從永樂年間到現在,歷年人口沒有增減,你再看看,每次丈量土地,也沒有增減啊。
袁定拿起一看,吃驚的看著楊昭道︰軒輊,是啊,這是怎麼回事情呢?是啊,奇怪了啊,從永樂年間到現在兩百多年,我們蓬州也曾經遭到一些大難啊,怎麼人口沒有增加,土地也沒有增加啊?
這就奇怪了,怎麼會這樣呢?歷朝歷代,人口與土地都是最大的事情啊,怎麼會這樣呢?
楊昭搖搖頭,吩咐左右,讓戶房所有辦事人員堂前听問,楊昭想瀝青這人口,這土地。
當天下午,同知袁定、鎮撫劉世鉉、董克治分坐楊昭左右,那些把總,百總分列兩旁,大家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按照大家的意思,打入蓬州之後,應該大規模的擴軍,應該大規模的升官。
看著眾人滿臉興奮的樣子,楊昭笑了笑,指著案幾上的魚鱗冊說道︰哎,可能讓大家失望了啊,你們看看,這就是戶房譚達簽給我的魚鱗冊。
我相如縣才4萬人口,多少耕地,4萬稅畝啊。每年正賦不過千多擔,丁銀不過7千多兩啊,即使加上三餉,雖然可以征收到萬6千擔糧食,7千多兩紋銀,但最多收到七成,不到萬6千兩紋銀呢?
劉豹急切的問道︰大人,你說什麼?這樣一個大縣才4萬人,太少了吧?不可能,大人,你騙我的吧?
王暢瞧著楊昭道︰這樣一點糧食,不要說我們幾個司吃,就是我們司吃也不夠啊?大人,你說怎麼辦呢?
劉世鉉顯得頗為不解道︰大人,除了田賦、丁賦、商賦,還有三餉啊,三餉與田賦差不多,如此可以有一萬6千擔糧食,如果官府正常開支要4千兩紋銀,留給我們的也有萬2千兩紋銀啊。
袁定搖搖頭,嘆息道︰劉鎮撫啊,這正賦每年收到的還不足7成,現在連年天災,再加上流寇、土暴子在側,明年能收到幾成,只有天知道哦。
劉世鉉也嘆息道︰大人,看來擴軍之事就免了吧,即使三餉這些餉銀都收上來,余下來的只夠買萬擔糧食,兄弟們吃什麼,兄弟們軍餉怎麼來?
更不要說擴充軍備,更不要說打造兵器了。
劉豹長嘆一聲道︰哎,千總,怎麼回事情,你看看,這相如縣怎麼才這樣一點人,這擴軍啊,還擴不擴了?如果只有這點人馬,不要說擋住馬元利,就是驅趕土暴子還是難上加難。
土暴子用兵馬萬余,這次雖然死傷甚大,但還是盤踞營山、儀隴啊。
明末命運之抉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