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 第109章 天道可勝

作者 ︰ 橫笛落梅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襖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歷,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于春夏,畜積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上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禮義。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禮義不加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于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大自然運行變化有一定的常規,不會因為堯統治天下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統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確的治理措施適應大自然的規律,事情就辦得好;用錯誤的治理措施對待大自然的規律,事情就會辦糟。加強農業生產而又節約開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貧窮;生活資料充足而又能適應天時變化進行生產活動,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規律而又不出差錯,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禍。所以水旱災害不可能使人受饑挨餓,寒暑變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現象不可能使人遭難。農業生產荒廢而又開支浪費,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資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產活動,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違背事物規律而胡亂行動,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結果。所以水旱災害沒有到來就發生饑荒,嚴寒酷暑沒有迫近就發生疫病,自然界反常現象沒有出現就發生禍害。遇到的天時和太平時期相同,可是遭到的災禍卻與太平時期大不相同,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規律就是這樣。所以說,明辨了自然界的規律和人應采取的行動,就可以稱得上聖人了。

社會的太平和動亂,是天決定的嗎?回答說︰日月星等天體運行和歷法現象,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條件,夏禹憑借這樣的自然條件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卻把國家搞亂了,所以太平和動亂不是天決定的。是時節變化決定的嗎?回答說︰莊稼在春夏都生長茂盛起來,在秋冬則收獲儲藏起來,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條件,夏禹憑借它把國家治理好了,夏桀卻把國家搞亂了,所以治亂不是時節變化決定的。是地理條件決定的嗎?回答說︰莊稼得到土地便生長,離開土地就死去,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條件,夏禹憑借它使國家大治,夏桀卻把國家搞亂了,所以治亂不是土地決定的。

流星墜落,樹木爆裂作響,國都里的人都驚恐。問道︰這是怎麼回事?答道︰沒有什麼。這是自然界發生的變化,事物較少出現的現象。對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對了。日蝕月蝕發生,刮風下雨不合時節,怪星偶然出現,這是沒有哪個時代不曾有過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這些現象同時發生,也沒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這些觀象一樣也不出現,也沒有好處。所以說,流星墜落,樹木作響,這是自然界發生的變化,事物較少出現的現象。認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對了。

舉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這是為什麼?答道︰沒有什麼,就如同不舉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樣。出現日蝕月蝕就敲擊鑼鼓去搶救,天旱就舉行求雨的祭祀,先佔卜然後才決定大事,不是用它來作為得到所祈求的東西的手段,只不過用它為政事作裝飾。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種文飾,可是普通百姓卻把它看作神靈存在的具體表現了。認為是一種裝飾手段就會有好處,認為有神靈就有害處了。

在天上的東西,沒有什麼比太陽月亮更顯明的;在地上的東西,沒有什麼比水火更顯明的;在萬物中,沒有什麼比珠玉更顯明的;在人類所具有的東西中,沒有什麼比禮義更顯明的。所以說,太陽月亮如果不高懸空中,它的光輝就不會顯著;水火如果不積聚起來,它們的光輝和潤澤就不會廣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顯現在外面,王公貴族就不會把它們當成寶貝;禮義如果不用在國家的治理上,執政者的功績和名聲就不會顯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國家的命脈決定于禮制。統冶別人的人,推崇禮制而又尊重賢人,就可以在天下稱王;重視法治而又愛護人民,就可以在諸侯中稱霸。如果貪圖私利、多用欺詐,就很危險;如果使用權術、顛覆、陰險等手段,那就徹底滅亡了。

與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當作物一樣蓄養起來而控制著它呢?與其順從天而贊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利用它呢?與其盼望、等待天時,哪里比得上適應天時而役使它呢?與其依順萬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著人的需要有所變化呢?與其思慕萬物而使它成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萬物而不失掉它呢?與其希望于萬物能自然生長出來,哪里比得上掌握萬物的生長規律呢?所以放棄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萬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韓非︰貧賤者追求富貴,大禹為治水改變山川,這是不是人道戰勝天道呢?

荀子︰道者,分為天道和人道,分別是研究自然人體和人生的規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人道可廢,天道永存。

人生活在天地間,自然要遵循天地自然的規律,天道總是控制著人道,人會死,宗族會滅絕,大地會滄海桑田,星斗會凋,而這些對茫茫宇宙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所以我們說人道可廢,人道戰勝天道的幾率不高。

但人道也可以抗衡或改變天道,人道對付天道的方法有三︰1、被動的去適應天道的規律和變化,天道也是會改變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2、主動的去改造自然,從改造自己的生存環境入手,讓自然為我們人類服務。3、改變人類自己,向魚學會在水中生活,向鳥學會在天空飛行,向龜蛇學會潛行于在地下---,則人類為天地之主宰也!

王侯享樂,百姓疾苦,他們把這說成是天命和神授,這根本就不是天道,只是愚民的騙術。君王之道是君王統治國家的技巧,也要遵循天道和人道的規律。

貧賤者追求富貴,大禹為治水改變山川,正是人道的發展和進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大秦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大秦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