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業 第三十四章 這里不是特區

作者 ︰ 牛貝塔

這種老式電話系統都是人工接轉的,這邊一搖,總機接線員便看到燈光信號或听到鈴聲,接線員先接听來電問要往哪打,然後再幫來電接到需要打去的某個部門的那根電話線上。若是要打其他單位的電話,就得由本單位的總機轉接到整個縣城的電話總機,再由縣里的電話總機接到對方單位的總機,最後再接到對方單位的某一個部門的電話機上。中國在八十年代的前期和中期,絕大多數政府部門和稍具規模的企業單位都會有自己的總機室。

同林公社總機接線員很快給蔡忠明接通了財務的電話,蔡忠明交代了幾句範洪泉要借款的事,要財務馬上就給範洪泉準備好現金,便掛了電話,扭頭看了眼周建華,說道︰「我現在就給陳主任打電話……」說著又要去搖電話機。

周建華趕忙阻止道︰「蔡書記等一下!我還有話說!」

「怎麼?」蔡忠明放下電話問道。

「蔡書記,我們現在是要制作一台熱處理爐,而不是像維修那麼簡單,需要做一個每面都帶冷卻回路的雙層金屬箱體,里面還要貼合耐火保溫材料,還要設計溫控電路,制作控制電路箱等等,時間又這麼緊迫,所以,除了我之外,還得有幾個幫手才行。您最好也和陳主任說一下,明天開始讓同林煤礦的方師傅也過來幫幫手。」

周建華回答道。

「哦……干嘛要舍近求遠呢?同林機修廠也有這麼多人,也有懂機修的人。」蔡忠明不解地問道。

「蔡書記,我是這麼考慮的,這個熱處理箱做出來,不光是機修廠自己用,同林煤礦的機修班偶爾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過來使用下,這樣煤礦既不用另花錢添設備了,又可以大幅提高需要熱處理的維修件的維修質量。我想這個時候如果同林煤礦派人來支援一下的話,日後我即使不在同林煤礦了,同林煤礦要用這個設備的話也會好說話一點。而且,現在機修廠的人手本也比較緊張。」周建華解釋道。

「原來如此!你倒是很為你們同林煤礦著想嘛!哈哈!好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蔡忠明高興地說道,心里不禁對周建華又多了幾分贊賞。

「蔡書記,我這可不單單是為同林煤礦著想,我是在為同林公社所有社辦企業的綜合效益著想呢。」周建華賣乖地說道。

「呵呵呵,好吧!同林公社是不會忘記你做出的貢獻的!」蔡忠明表示接受,他可不想和一個年輕人在這種無可無不可的問題上去討價還價,顯得自己多沒風度。

蔡忠明隨後就給陳國棟打了電話,說了下周建華這幾天的工作安排,又按周建華的意思提出了讓方桂生也過來幫幾天忙的建議,一切談妥後,掛了電話。

周建華也給長紅煤礦技術科的顏東海科長打了個電話,簡要地說了下要做熱處理爐的事,請他幫忙找人了解一下,看看縣城和省城哪些地方能買到電子元器件、熱電偶、高溫石棉板和耐火磚之類的東西,顏東海爽快地答應了,問了周建華會在哪里接電話之後,便說下午下班前會給周建華答復。

忙完這些後,周建華和蔡忠明都坐下來喝著茶等範洪泉回來。

周建華給蔡忠明和自己的杯子又添了些開水,蔡忠明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熱茶,問道︰

「小周呀,你剛才說還要去讀書,趁年輕多讀點書學些知識倒是應該的,像你這樣的腦子,成績應該不錯吧?」

「呃……」周建華一下子被問得糾結了起來,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蔡忠明才妥帖。

若說是在前世,自己的成績那是沒得說的,不論是在國內讀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成績一直都是拔尖的,即使在國外留學讀博士的時候,自己兩個專業的博導也私下承認自己的學術水平已經超越了他們,但是現在,周建華只是劍城一中初中部一個成績非常平庸的學生,這次寒假前的期末考試,周建華在同年級的四百來個學生里,總成績排在了兩百多名的位置,周建華不禁責怪起以前的周建華來了,心說,你讓我情何以堪啊!

「其實,我的成績並不好……主要是我的精力都花在這些課外的知識上了……」周建華紅著臉說道︰「我這段時間也在想,自己到底還要不要讀下去了。」

周建華臉紅,倒不是因為以前的周建華成績不好而臉紅,而是因為自己這些天,為了解釋這類問題,說謊話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心里不免郁悶地想,我的節操都去哪了?!

「能學以致用,倒也不是什麼壞事。不過,多讀點書也總歸是好的——要是你不讀書了,又能干啥去呢?」蔡忠明饒有興趣地問道,他知道無論周建華是繼續讀書還是放棄讀書,都不大可能會一直在同林煤礦里做下去的。

「我想……可以做個體戶,或者自己辦企業……蔡書記,日後我掛靠到你們公社來辦個企業怎麼樣?」周建華趁機問道。

「掛靠到我們公社?辦企業?」蔡忠明一下子沒弄明白咋回事,便蹙著眉問道。

「就是以同林公社的名義辦個廠啥的,在用工上從同林公社來招人,除了能讓公社社員提高收入外,每年還會向同林公社交些管理費啥的。」周建華淡淡地解釋道,那神情就像是在說一件和自己無關的事。

「啥是管理費?」

「呃……就相當于你們的社辦企業每年上交給公社的利潤吧!」

「利潤?那怎麼又叫管理費?」

「這個企業只是借用公社的名義,名義上是社辦企業,事實上卻不是。它名義上是要接受公社的領導和管理,但實質上卻是自己獨立經營管理,並不受公社的干預。作為借用社辦企業名義的回報,這個企業每年會付給公社一筆費用,就像公社自營的社辦企業每年給公社上繳利潤一樣,這筆費用就稱之為管理費。」

「那是辦什麼企業呢?」

「什麼企業都行啊!比如收音機廠、電視機廠、電風扇廠、電冰箱廠、電動廠,或者是什麼設備制造廠啥的,只要是能掙錢的、不犯法的,都行!」

「那這個辦廠的錢,誰來出?」

「當然是誰要辦誰來出唄!」

「廠子賺了錢歸誰?」

「當然是誰投的資,賺的錢就歸誰了。」

「那誰會來投這個資?」

「當然是有閑錢又有經營能力的人來投資了。」

「你是說……私人投資來辦廠嗎?」

「當然……」

「這……不成了資本家了嗎?!」蔡忠明皺起了眉頭,他不確定周江華是不是真的明白「資本家」這三個字的意思有多嚴重。

「這個……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吧?都是為社會創造財富……國家現在不也允許有個體戶了嗎?」

「那不一樣!個體戶的雇工人數不能超過8個;辦工廠,可就不是僅僅8個人的問題了,性質不同!我們國家從57年開始就不再允許私營經濟存在了!」蔡忠明板起臉來嚴厲地說道。

蔡忠明覺得,即使僅僅是隨便聊聊天,也絕不可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讓步,他必須要讓周建華意識到某些事物的敏感性和危險性,他可不希望這個小神童將來在這方面出什麼閃失。

「可是國家領導不也說了暫時先不用去關注這個雇工人數的問題嗎?」周建華又故意說道︰「而且,深圳就有很多私人投資的企業呀!」

「嘿!你小子知道的還真不少啊!」蔡忠明詫異地說道。

關于個體工商戶雇工人數不能超過8個人的說法,是因為幾年前有幾個閑的蛋疼的人無意中發現馬克思《資本論》里有「雇工超過8人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就是剝削」的話,然後就紅了眼,針對有些發展較快的個體工商戶雇工人數超過8個人的現象有了許多異議,這些異議並沒有出現在官方報紙上,但卻在政府官員中流傳甚廣,令許多人面對改革產生了新的困惑,直到去年中央領導對這個人數問題提出了「先看一看」的方針,這事才算是暫時平息了下來。

「深圳特區現在也只是個試點,誰知道將來會怎麼樣呢……再說了,深圳是特區!我們這可不是!」蔡忠明依然不願意松口,但口氣已經明顯地軟了下來。

「所以呀!我才會說要掛靠在公社下面來辦社隊企業呀!蔡書記,社辦企業,可是集體性質的哦!」周建華繼續循循善誘地說道︰

「我說的這種企業一旦辦成了,國家有稅收,公社有進賬,社員有收入,您也不用像現在這麼勞什子、成天操這麼多心……這比起真正的社隊企業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嘛……」

周建華當然知道蔡忠明故意說得那麼嚴重,只是為了給自己打一下預防針,免得自己走偏了,他這是為了自己好,只可惜他多慮了——自己作為穿越了一回的過來人,出現在這樣的年代,已不啻是個「先知」的存在了。

「呃……你說的……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違反國家政策精神的事,我們可不能干啊!去年國家就整治了「八大王」,這個事還沒了結呢……」蔡忠明依舊是滿臉不以為然的表情說道︰「再說了,你到哪里去弄那麼多錢來搞投資?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吧!」

中國改革開放進入1981年的時候,由于國營企業受到了新興私營經濟的沖擊,導致國家對私營經濟的態度有所搖擺,並最終決定要整治經濟秩序,針對「擾亂市場秩序」的人要進行一次「一地一個團伙」的定點式打擊。

1982年初,浙江溫州柳市鎮8家個體工商戶作為首批被打擊的「經濟犯罪」團伙,被列為重大經濟犯罪分子、全國重點打擊對象,這就是蔡忠明所說的「八大王」事件。國家去年對「八大王」的高調討伐,令時下的民營企業噤若寒蟬,現在再也不敢公然與國營企業搶原料和「攪亂市場秩序」了。

——求收藏!求推薦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科技霸業最新章節 | 科技霸業全文閱讀 | 科技霸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