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林在村公所開會,新任保正宮鐵金西陶村人,半截頭發,不見辮子,穿的褂子,沒有扣子,說是「喝過羊水,吃過面寶,出過樣,日過羊女……世面見得了不得……頒布縣里新命,司馬農是大村,管轄司馬農、司馬崗、王洛村、小西營、南胡、步城、駕部。」一氣說到日頭偏西。村民雖說听的稀里糊涂,但有一點,「你們,都欠著政府銀子,本該追繳,姑且念初犯,既往不咎。……今年,全村交三千塊銀元。」
村民摳著眼屎,挖著腳丫子,打著呵欠,有的忍著肚饑,勉強听完,懶洋洋回走。
劉學林只管走路,好像很餓的模樣。街邊商鋪沒有生氣地半開半閉,過往的人,也無人有意進去。日頭偷偷地藏著,將灰色隨意涂抹。
「學林兄,慢走!」
劉學林听聲音,知道是西鄰劉三,就停住,轉身等著。
「哎呀,好幾天就找你,高低不見身影。」
「哪能啊。你老兄生意興隆達四海,莫不也漂洋過海喝羊水了?」
「喝羊水?那不成個妖怪了!老兄咱不說笑。有個天作之合等著你家哩!」
「等我?開玩笑哩。」
「怨俺,走得慌張,話沒說囫圇。是二孩。東張羌原富水,相中了你家劉武,要把四姑娘說給二孩。」
「二孩有了,不是經你的手里,難道你老兄給攪黃了?」
「不是,不是。你看老兄,話趕話說兩岔了。這事那是板上釘釘的百年好合。退一萬步,看誰是媒人哩?這事人家听了,沒別的意思,就是做小,也要許給你家。」
「哦?」劉學林感到意外,這東張羌原富水,方圓百里,鼎鼎大名,家有上千畝地,經商做到開封外山西里。
「他家姑娘嫁不出去?」
「老哥,你喜糊涂了吧。才十二,哪就找不著婆家哩。人家主動提,還是前段來咱村走親戚,覺得劉武是個可造什麼來著,就央人,三托兩不托,托到咱手上,那還不說成,不就壞了咱名聲哩。」說著,掩嘴笑了。
「那是,那是,」挺精明的劉學林,被這喜事沖糊涂了。「是不是人家小姐腿瘸腰駝……」
「哎呀呀,你還信不過老弟台哩,是不是發昏了?給你說吧,開始俺也以為,這樣追著,是不是有啥見不了人事哩。側面打听,見過了,沒有說丁點丑哩,天花亂墜,只差嫦娥降世,仙女來凡間。俺去家里坐,主家也曾叫倒茶著來。哎呀,可折了俺的壽哩——那麼嬌滴滴、賽楊柳、說話細聲細語小女孩,不說話,俺還以為畫上人出來哩;一說話,俺個娘們,登時從太師椅上出溜下來了,好不丟人哩。」
拿手帕掩面,腰肢亂扭,可把劉學林酸的……等等,「你見著人了,沒看錯人吧?」
「看你把俺說的扁樣。俺媒人的眼,那是村東頭飛過個蚊子,咱村西頭三里外,能辨出公和母的來,母的還能查清懷孕沒有?公的,能分清雞雞有多長!那名聲……」
「得得,老哥,看你是和誰說話哩?漏相了不是?」
「嘿嘿,咱也不怕笑話,本行麼。老兄,你說……」
「得問問咱叔哩。」
「對,對。你看俺不孝樣,把咱叔忘了,改天上門道罪。那行,過兩天,不,明早,俺過來侯問,行不?」
「那咱說定。」拱拱手,分別。
過了幾天,媒婆劉三從中牽線搭橋,男家原富水與劉學林見了面,女家婆子又見,越見越親熱,越見越相逢恨晚。當下商量好,下了定禮。略過不提。
這天,劉學林爺幾個正在補栽地黃,發現哪個發苶拔掉重栽。劉文站著尿尿哩,眼尖,看見西北方向,一群一群人跑著,肩上扛著啥,「爹你快看——」
劉學林霍地跳起,只見老小不一人群往這方跑來。「快收拾家什,是咱村人。」定楮再看,這幾群人,跑的沒有章法,就放心了。「爹,您和劉文他們回去,我等等,看看咋回事。」
「那你小心點。給,留個鋤頭!」
爹,劉文,扛著家什趕緊走。新新新婆子要留下,公爹喝住她,「你不嫌拖累哩!」新新新婆子一走一扭頭,後來劉文拽住,才走得快些。
等了一會,劉學林看見村西頭魏春林,截住,「咋啦,跑啥哩?」
「打……打……打起來……」老魏氣不接氣,咳……咳……咳嗽。
「誰打,咋打起來哩?」
「土……土匪……」
「哦,土匪。在哪打?」
「快到咱村西北……保安莊人……跑來,咱也跑來哩。」
「那您趕緊回去,哪兒能躲哩?」
「光土匪打,一時怕到不了村里。」
回家,給爹說了,「怕是不平靖哩。若是窩里斗,就像蛐蛐,留下的,更禍害人哩。」
「可不是哩。爹,俺看,今秋也不出去了。下半年,還不知道出啥⼳蛾子哩!」
「那也中。錢多少沒關系。有命,啥錢不能掙哩?」
看看時辰還早,西頭干不成活,劉學林決定和劉文去村東割些荊條,趁早儲備些。
倆人提著鐮刀,挽條繩,爬上七丈八尺高寨牆,寬六尺半,沿高低起伏寨牆頂走。
放眼望去,北邊十來里地,能看見。玉米長出匝把高,這兒看,貼在地皮上,像鋪墊,全是綠。里邊低矮灰舊房子,凌亂地蹲著,有幾處宅基地上樹林茂密,房舍掩映,加上水坑藍水,倒也好看。
內側鄧家墳地,柏木森森,百十來畝大,很有氣勢︰可惜,鄧家子孫不再出啥能人,這不,家道眼見越來越凋,旁邊的房屋,愈來愈頹舊。
他把心里想法跟大孩說了,「他家抽大煙,都好幾個哩。」大孩學嘴說。
「哦,還有這事?那更壞事哩。」
「他家鄧世通,是俺發小,他也偷偷抽他爹剩下的。」
「你呢?」劉學林心里擔憂。
「俺當然知道咋回事哩。自然不抽哩。」
「好,你能明白,爹高興哩。」
爺倆說說笑笑,下了寨牆,到護城河岸,荒地荒岸,平日乏人出入。隨意選個平坦地兒,牽割荊條︰如長柳枝、楊樹枝、槐樹枝、荊條之類,太粗、太細的留下,劉文取中拇指大小、劉學林取小拇指粗割下。
不慌不忙,眼先到位,看準下刀處,貼著樁根,留下明年發芽余地,斜向上猛中又快提鐮刀,力道拿捏需準狠,但不能過大,鐮刀余勁容易沖到腿部,割傷自己;又不能太弱,夾住鐮刀刃更容易毀壞農具哩。
劉學林父子都是武人,手腕抖勁分寸自然十分恰當。只听「唰唰」響聲一片,荊條扔在野蒿雜草梢上一片。沒一會功夫,倆人覺得夠背了,就解下腰帶上繩子,雙線鋪開,將枝條橫著擺放,整整齊齊,合力系好繩子,一聲號子,上肩,**頂住,腰一頓,荊條捆服服帖帖,抬腿回去。
倆人捆子不大,背起來不至于太出力即可。學武的人,懂得咋保護身子。即使如此,他們背的,比常人的量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