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某地,一處官道之上,兩支治軍嚴謹、步調整齊的軍隊快速前進。為首之人,卻是兩個二十左右的年輕人,正是袁友才孫策二人。
話說上回,袁友才不但激起了孫策的滿腔仇恨,將孫策的傷口撕開了又撕,擠出了些血水,更是漸漸將孫策的矛頭對準荊州劉表,達到那禍水東引的效果。
劉表其眾利用孫堅輕功冒進的特點,于是便設計誅殺了孫堅,害得孫策兄弟自幼就缺少了父愛,缺少父親庇佑,至此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袁友才的老爹袁術,雖然指使孫堅攻打劉表,一定程度上害死了孫堅,後來又吞並了孫堅遺留下來的兵馬,對孫策來說,確實能算上有些仇恨。
但畢竟劉表才是孫策的殺父仇人,因此主要矛盾在劉表身上,欲報殺父之仇,自然是要先伐劉表。
自大漢武帝始,獨尊儒術,提出以孝治天下,來鞏固王權統治。至于今日,孝悌的輿論威力依然不可小覷。如今更是儒生的天下,漢末名士,十有**為儒家門徒。孝悌為人之本,孝道早已深入人心。
倘若日後孫策想要月兌離袁術,出來獨立,那麼就有個問題亟待解決——殺父之仇。
倘若無法報殺父之仇,那麼就顯示了自己的無能。倘若是不想報殺父之仇,那麼就是不孝。
「不孝」可比「無能」要嚴重的多了。在古代,倘若一個人被冠以「不孝」之名,那麼這個人就成了眾矢之的,壓根活不下去。
倘若自己的主公是無能之人,大不了就像袁術、袁紹那樣,功敗身死,至少還會有一些人看得上眼。
不過,無論是無能還是不孝,都是孫策不想背負的!故而,歷史孫策自立,一統江東之後,就經常找劉表的麻煩。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荊州是四戰之地,並且富得流油,而是不可不為,不得不為,畢竟一日殺父之仇未報,頭上便多兩頂不自在的「帽子」。
後來孫權繼位,也是如此,常常找劉表的不自在,攻打江夏。後來最終經過多次戰役,依靠精兵猛將,斬殺了江夏太守黃祖,以其項上頭顱作為祭品,以安撫其父亡魂,殺父之仇,因此告一段落。
……
對于後世的袁術來說,稱霸揚州有好幾個大敵,一個是後來朝廷委派的揚州刺史劉繇,一個則是月兌離出去,雄霸江東的小霸王孫策,最後一個則是鄰居荊州劉表。
因此,袁友才為繼承其父在揚州的基業,為了以後戰略圖謀,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掃除內部危險。
攘外必先安內,此乃古之明理。
內部不穩,以何破敵?
如今劉繇的威脅尚未顯現,而孫策以及劉表二人所隱藏的危機,卻迫在眉睫。
依靠通曉歷史這超級金手指,袁友才率先一步將張紘收為己用,一方面減少了孫策的發展潛力,也減慢是孫策崛起的速度,另一方面則是想到可以在張紘這般遭遇孫策,倘若能讓孫策為自己所用,也不失為一妙計。
想想老爹袁術的競爭對手劉表,不但因荊、豫交際的南陽跟自己老爹鬧有糾紛,也因為當年劉表走馬上任荊州的時候,在南陽被袁術截留,心懷怨恨。
因此為報一箭之仇,劉表在袁術圖謀兗豫二州的時候,進逼南陽,斷掉了袁術的糧道,使其再也無法盤踞南陽,迫使他往兗豫方向出走。
袁、劉兩家素有恩怨,但孫策與劉表也是有不共戴天之仇。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孫策與袁耀素有交情,倘若是讓袁術來說這麼一番話,暫且不說袁術願不願說,就是說了,孫策也不會听,畢竟年紀不是在一個層次上,這是會有代溝的。
袁友才和孫策年紀相仿,袁友才虛長孫策一年,再加上早先袁友才為其灌酒,孫策早已暈乎乎的。
利用年輕人氣血方剛,沖動易怒的特點,袁友才各種手段齊下,就看孫策入不入圈套。
果不其然,袁友才****起孫策的怒火之後,在袁友才三言兩語之下,成功的使其將矛頭指向了荊州劉表。
不過,孫策也不是一個愣頭青,知道自己手里沒糧沒兵,無人相助,自己孤掌難鳴,成不了氣候。
袁友才卻大收人心,不緊不慢的說,我和你是兄弟,你的仇,就是我的仇。劉表殺了你老爹,如今你要去報仇,我這個做哥哥的,也不能閑著。
你沒錢對吧!也不看看我老爹是誰,豫揚兩州的霸主,四世三公之後,而我呢?也是三國頂尖的富二代,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只要你想干,哥哥什麼都答應你,在我這里,沒什麼不能滿足你的!
袁友才財大氣粗的說,我老爹袁術富有豫揚兩大州的財富,供養幾十萬人馬都不成問題,作為兒子的我,你說我會在意你的那點人馬錢糧嗎?
我听說你舅父吳景在丹陽做太守,你為什麼不去找他要些兵馬相助,倘若不夠,你還有堂兄孫賁,以及你父親那些以前的部下。
現在這些人都在我老爹手下辦事,為我老爹打工,我作為少東家,自然有資格指揮他們。既然你嫌人手不夠,那我就放肆一回,直接將他們指派給你,讓你做他們的頭頭,想你老爹當年那樣,指揮他們打仗。
他們听說你要為父報仇,想必不會拒絕,都會拿出好吃好喝的來招待你,傾囊相助,助你討伐劉表!你看這樣行不行?倘若不夠,我還有辦法!不夠到時候再說……
縱使此次大敗而歸,也沒問題,你也不用怕我老爹來責怪你,大不了到時候我一力承當罷了!如今你這個仇,哥哥我是報定了!
孫策一听,頓時涕泗橫流,真尼瑪太感動了,差點沒把袁友才當再生父母給供起來。天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人啊,又送錢糧,又送兵馬,還不求回報,到時候損兵折將了,也不怪罪自己,還幫自己承擔過錯。
孫策一听就樂了,天上掉餡餅啊?不拿白不拿!立馬答應下來,有這種好事,誰會不答應!
于是乎帶著袁友才和張紘,回了曲阿老家,將此事稟告母親、舅父、堂兄,點齊兵馬搶糧,隨後一一拜訪其父孫堅的那些舊部,在袁友才的認可之下,一齊氣勢洶洶的殺向了荊州。
如今袁友才大力促成孫策為父報仇之事,更是無私奉獻了許多。孫策也因此認了袁友才為兄長,兩人就差天地為見,日月為證,找個桃園,義結金蘭。
孫策真得傻乎乎的認為袁耀是個天大的好人。其實不然,袁友才只不過是在利用孫策,各取所需罷了。
吳景、孫賁,以及孫堅舊部,本來是袁術手下最為強大的一支力量,不過只是名義上臣服袁術,暗里地卻不為袁術所用。畢竟這只武裝部隊不是袁術一手帶起來的,因此即使用起來,也是不能得心應手,反而要擔心他們離心離德,反戈一擊。
故而,縱使日後這只部隊落入袁友才手里,袁友才也未必能夠用得了。如今反不如賣孫策一個人情,用來拉攏孫策,暫且讓他帶出去,跟荊州劉表打打消耗戰。
等到孫策和劉表都不行不行的了,袁友才再坐收漁利!
「孫策啊,你還是太年輕,焉知此不是驅虎吞狼之計?」陰暗之中,閃爍著一雙明亮的眼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