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宋添財早些時候就有招人的想法了。茶攤子看著小,可事情卻不少,宋添財自己忙也就算了,看著陳桂枝和宋大山一天到晚沒得歇,總是覺得過意不去。而且,宋添財是個嘴把式,許多食物只能說說做法,陳桂枝卻是做不來的。宋添財一直想招個會廚藝的來幫工,這樣,對茶攤子的生意能更好。
可宋添財曾經暗示請人,不說宋大山連忙搖頭,就連一向一邊倒的陳桂枝都不贊同。這麼一來,宋添財也就再提了。現在小寶沒人看,宋添財再提招人的事情,宋大山和陳桂枝也就不反對了。
宋添財例了招人的幾個要求給宋大山和陳桂枝看看︰第一,這人要本分老實心眼好,最好知根知底,宋家老老少少的,可禁不起那壞心眼的謀算。第二,這人最好會點廚藝,茶攤子上現在大多賣吃食,會廚藝才能幫得上大忙。第三,這人最好是個男的,雖然現在民風開放,可宋添財也不打算招個女人。畢竟,他是個大光棍,要真招個女人,村上就要閑言碎語了。
可會廚藝的男子本就不多,知根知底的就更少了。他們給的工錢也不可能給多少的,這樣一來,招人容易,招到滿意的人那就不太容易了。宋大山想要在宋家村這邊的親戚鄉鄰們中間找,陳桂枝就有些偏向自己娘家那邊了。
宋添財有些頭疼,沒想到自己家爹娘也有一天會楚河漢界似得。沒法子,最後,宋添財想來想去,決定到鎮上衙門那兒瞧瞧,有沒有發賣犯事的大戶人家廚子的,最好能弄一個回來。雖然買賣人口宋添財並不贊成,可有賣身契在手,確實能讓宋添財比較放心。不然,真弄個親戚過來,做的好則罷了,做不好又是一場糾紛。
宋添財把自己的想法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宋大山和陳桂枝一說,兩人就啞了。最後,雖然還有些不甘心,可想想買回來的人不敢做怪,最後也就同意了。
于是,第二天,宋添財就坐著牛車,揣著自己的五十兩銀子去了鎮上。第一次去衙門,宋添財本能的多帶一些銀子,打算有機會能結識一些衙門中的人,以後,做什麼事情也能有個門路。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宋添財還把那知府給他的名帖帶了。
到了鎮上的衙門,宋添財說明自己的來意,又給守門的衙役遞過去一個荷包,里面有二百個銅錢。那衙役就領著宋添財去了衙門里找了一個姓蔡的師爺,宋添財是秀才公,對著蔡師爺也就行個拱手禮就行了。
蔡師爺也不是個難講話的,且宋添財又有功名在身,看著宋添財禮數周到,還給他送了個荷包,態度就熱絡了很多。宋添財事情還沒說,就花了一兩二百文了,心中有些肉疼,可一想磨刀不誤砍柴工,能和衙門中的人認識,也不失為一種投資。
寒暄過後,宋添財剛剛要開口講明來意,結果,就有衙門進門,對著蔡師爺道︰「師爺,那趙家小子到現在還沒人交恕罪金,您看,是不是明天就把他發賣了。」
蔡師爺撫了撫胡須,沉吟道︰「趙才青是個好人,他死的冤,他這養子雖然做的過了,可卻情有可原。我和趙才青也算是同窗。這樣,你再去給趙才青身前交好的人家去說說,看是否有人能願意出這恕罪銀。」
宋添財在旁邊先前听著還沒什麼,贖罪銀是本朝太、祖為十五歲以下的少年們設置的一種懲罰制度。說是因為一些少年,年少無知,犯下的罪過也不算嚴重,就可以銀錢代之。不然,就發賣犯事少年,得了銀錢,賠償給受害人。
可後面听到趙才青三個字,宋添財腦子里就炸開看。宋添財以前在書院的老師就是趙才青,對宋添財可謂恩重如山。當初,他被誣陷困于牢獄之中,多少之交好友避之不及,師座親朋,羞于提及。
可趙才青卻花錢花力的來牢中看望宋添財,問明原委後,確信宋添財是被冤枉的。之後,趙才青為宋添財四處奔波,又是陳情,又是送禮。趙才青在書院做老師多年,桃李滿天下,他平時為人處世又十分的和善,真有不少人被他說動,聯名為宋添財求情。
最後,宋添財才能沉冤得雪,還保住了功名。可以說,沒有趙才青的鼎力相助就沒有宋添財在了。不過,先前宋添財大病,又跑了妻子,不願再去書院面對昔日同窗好友就沒去見過趙才青,只是把自己積攢的一下銀子書畫送過去還情。而穿越來的宋添財一心在宋家村這一畝三分的上想著怎麼發家致富,也沒想過要去見見昔日的師傅。其實,也是心虛,怕被熟人看什麼不同出來。
可宋添財萬萬沒想到,趙才青會沒了,好像其中還有隱情。宋添財哪能置之不理,也不去買人了,等那衙役走了,趕緊對著蔡師爺問道︰「師爺,小生不才,曾被趙先生教導過幾日。小生遠在鄉下,不聞村外事已久。這,趙先生怎麼會死的冤呢?還有那趙家小兒又所犯何事?還請師爺問小生解惑一二。」
說著,就又遞過去一個荷包。這次,蔡師爺卻是把荷包連同上一個一道給宋添財退了回來。面露難色的對宋添財道︰「我和才青有同窗之誼,這銀子你拿回去吧。哎,要是可以,還請宋秀才幫那趙家孩子一把。」
說著,就把趙家的事情說了出來。
趙才青出生于永樂鎮的富商趙家,可他生母早逝,親爹寵愛府中一姓唐的妾氏。好在趙才青生母留下嫁妝,又有忠僕相護,這才長大成人,又考娶功名。之後,娶了自己啟蒙先生的女兒為妻,日子過的也算和樂。
趙才青妻子身子弱,子嗣不易,恰逢趙才青外出撿到一嬰孩。兩人隧把這嬰孩收養在膝下,取名趙言修。趙才青從小和趙父關系就不好,所以,等娶妻子後就直接搬出了趙府。
趙才青身為長子,卻搬出了趙府,流言蜚語就多了。那趙父被寵妾唐氏一鼓動就腦子抽的要告趙才青不孝。可惜,趙才青平時做人十分成功,趙父的言論明顯有些無理取鬧。雖然沒有鬧大,可終究讓趙才青止步于舉人。
趙才青深恨趙父如此不顧父子情誼,毀他前程,找了自己舅家的親戚直接告趙父嫡庶不分,寵妾滅妻。于是,趙父被仗著四十,丟盡了臉面。連帶著趙家商鋪生意都一落千丈。
趙家族人一個個跳出來就差指著趙父鼻子罵了,于是,父子兩個算是徹底反目。好在趙才青有功名又頗有人緣,直接進了書院做先生,又有生母嫁妝,日子相當不錯。
原本兩邊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可偏偏作為長子,趙才青和趙父就是再不對付,可只要趙才青沒出宗,他就是嫡長子,趙家的家業趙才青少說也能分到七成,特別是有那些族老在,為了不坐實趙家寵庶滅嫡的傳聞,只會給的更多。
趙父的寵妾唐氏生有一子,名為趙才興,只比趙才青小了三歲。唐氏得寵,在趙府內也就差了個正室名分了。趙才興早就把趙家當做他的所有物了,這下被告知要被分出一大半出去,還給那一直壓著自己一頭的兄長。
趙才興那個恨啊,趙父也十分的惱怒,兩父子一合計,就生出了歹心。以趙父病重,要趙才青侍疾為名,逼的趙才青去趙府盡孝。然後,趙父就各種折騰趙才青,趙才青身體本就積弱,被趙父要求著做著做那,再遇到個小丫頭不懂事,倒盆水在身上,一次兩次的,身子也就受不住了,病倒了。
就在這時,趙父又以趙才青的妻子無所出要休了她。趙才青自然不肯,趙才興就天天帶著人來假意勸說趙才青孝順趙父,實則干擾趙才青治病。趙才青也瞧出來了,把人打出去,干脆閉門謝客。
結果,趙父就要以不孝之罪把趙才青逐出家門。
因為之前趙才興把自己的胞妹送給縣太爺做小,很得縣太爺的喜歡,所以,趙父這樣做,又有著所謂的「證據」,也就名正言順了。族老們得了一些好處,也就不再多言。好在趙才青人緣不錯,又身有功名,這事就僵住了。
趙才青病的都下不了床了,再被這些紛紛擾擾的流言蜚語所累,沒幾天就魂歸地府了。趙才青的夫人深恨趙府無情,買通了趙府下人,放了一把火,燒了大半個趙府。之後,就撞死在了趙家門口。嚇得趙父真的重病了,本來這事到這就結束了。
可被送到外邊學武藝的趙才青養子趙言修回來後,趁著夜色,翻牆進了趙府,打斷了趙才興的四肢,又把唐氏剝光了外衣身上掛了寫上她所做惡事的概述木板,把她綁在趙家大門口,又用趙才興的血在趙家大門寫下了父逼子亡,寵庶滅嫡,天理何公,天理何在。
這麼一鬧,趙父知曉後又氣又羞又恨,一口氣沒上得來就去了。唐氏顏面掃地,貞潔不在,被族老們逼著要送她去佛堂清修。趙才興把趙言修告到了公堂,縣太爺的小妾,趙才興的胞妹趙氏對趙言修恨之入骨。叫囂著要讓趙言修償命。不過,縣太爺倒是有頭腦,只按照律法判了趙言修杖責一頓外加交恕罪銀。
但趙氏和趙才興私底下傳出風聲,誰要敢恕趙言修就是和他們趙家和縣太爺過不去。那些和趙才青有交情的人家能拿出錢的人家不願意得罪縣太爺,而那些願意救人的卻拿不出銀錢。再加上各種顧慮,趙言修也就被壓在牢中了。
趙才青夫人在死之前,把趙家家產都賣了,等死後,那些銀錢也都不見蹤影。所以,趙才興一家本想要趁機佔那趙才青的家產成了一場空,可現在連趙言修也就一清二白,連打點一二的銀子也沒有。
趙家就打著壓住別人買下趙言修,然後等發賣趙言修的時候把人買回去好好磋磨。一個良民和一個奴僕,自然是千差萬別的。
蔡師爺是縣太爺聘來做幕僚的,因和趙才青有幾分交情,為趙言修多方周旋,可卻不能太打縣太爺的臉。畢竟,他也是有家小要養活的,為了趙言修得罪縣太爺這個頂頭上司,蔡師爺卻是要再三掂量的。
而其他人何嘗不是這樣的想法,有些涼薄的,恨不得裝作從來不認識趙才青才好。更何談來救人花銀子得罪縣太爺,眼看著期限將至,蔡師爺心中也十分的為難。
宋添財听完後,心中要感嘆一句,虎毒不食子,趙父和趙才興那是活該。趙言修這樣以牙還牙的手段雖然簡單粗暴,可還是很和宋添財的心思的。不過,要是宋添財去做,絕對不會這麼簡單粗暴,這樣做解氣是解氣,卻容易把自己陷入困境。打蛇不死,最後倒霉的就絕對是自己,比如這位趙言修。
宋添財心思轉了幾圈,他也有老有小,還沒什麼家世,得罪一縣之長,這個買賣確實弊大于利,太不劃算了。當然,這是作為商人評估風險的本能,可作為宋添財本人來說,趙言修他卻是要救的。
要是沒有趙才青,宋添財早就死背負著罪名死在牢里了。然後,依著宋進寶和馮金花的尿性,宋家老夫妻帶著宋小寶日子會過成什麼樣是可以想象的。
當初,宋添財得罪的人可比縣太爺大多了,趙才青難道沒有顧慮。可他最後還是費心費力的把宋添財救了出來,圖的是什麼?宋添財要是今天因為一己顧慮,讓恩人的兒子陷入困境,眼睜睜的看著恩人的兒子被仇人磋磨,那以後就不要怨自己被忘恩負義和被見死不救。因為他自己立身不正,因為他錯待得到旁人的真心和幫助。
宋添財做人一直很分明,有恩,他是一定要報;有仇,他也絕不放過。所以,趙言修這次他是要救的,想想身上的名帖,宋添財感嘆一句,當初要不是趙才青為他張羅,那知府也不會給這東西,現在,怕是要靠它來狐假虎威一次。
有的時候,事情就這麼奇妙,兜來兜去,都回到了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