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寧華之前雖然說是沒有打听荀佑寫游記到底是要做什麼,可是陸寧華手底下日益成熟的狼牙衛可不是假的。他們沒有盯著荀佑,盯著錦山,可是其他地方可都是盯的牢牢的。陸寧華看著最後的結果差點沒有噴出來。
荀佑這回做的事情可不是一個人在行動,南王可真心是拉仇恨,幾乎陸寧華所知道的那些名士大儒都有參與,還有好多陸寧華所不太清楚名號的人都混雜在其中。他們的行動十分的隱蔽。用陸寧華的話來說那就是不虧是一群老奸巨猾的組合,如果不是順著荀佑模過去,陸寧華要知道整個行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雖說文人口中聲聲說著忠義,可是那也是分人的,如果是明君的話那他們是九死其尤未悔,哪怕是昏君他們都可以肝腦涂地,可是南王這樣不算是昏君的人要將他們斬盡殺絕的存在,才是真正讓他們心寒的。雖說南王本身沒有這個意思,可是他的行為卻是完完全全貫徹了這麼一點。
南王地界中的文士齊齊死心,哪怕是當初對南王最為忠義全心的盛家也都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布置了退路,更何況是其他人。
文士之間相互也是有人脈的,同門同窗同學派,交錯復雜,只要有心思想要聯系上誰基本上都是沒問題的。南王的那些文士就十分大膽的給外面的那些人寫了書信,那些家世就在南王領地中的要小心猶豫一些,大多數都只是給家族中有才學天賦的晚輩鋪後路。如果本身就沒有掛記的,那就完完全全是跑路了。
和南王比鄰的就三個勢力,陳氏秦氏和陸氏,陳氏和南王打的你死我活的,那一段地界是戒嚴最嚴重的,也是最不容易跑的。而秦氏那邊因為一直以來都不參與亂世逐鹿,一副老實本分的樣子,無論是之前蠻軍還是後面的匪軍他都完全沒有擴張佔好處的意思。南王和秦氏的邊界是最為安寧的。
之後就是陸氏這邊的了。對于陸氏南王的那些人以前都是沒有怎麼把陸氏放在心上的,陸寧華的消息封鎖做的很好。
陸寧華建立的狼牙衛在這一個時代可以說是獨一家,無論是消息的精準度還是反偵察的能力都是一等一的。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有了對情報的意識,只是大多數都還是更多的做細作的用途。主要目的實際上並不是在于獲得情報,而是在于破壞或者盜取方面。
即便是臨近邊境地帶,南王的人也都只是知道陸氏對臣民十分的照顧和優惠,有著古時候聖賢之君的典範,完完全全可以說是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且東曲城中還破天荒的立了一個公告板,上面詳細的記載著各個縣的征稅情況,然後這些稅錢具體用在了哪里。如今的百姓們不識字也不知道什麼算法,只是這樣的公告板倒是很容易就可以把各個縣的經濟發展給比出來。
有了比較自然就有人不服輸,尤其是倒數的幾個。過去不知道也就算了,現在知道了,誰願意自己的治下是最為貧窮落後?!這樣豈不是昭示自己無能?于是陸氏底下的各個縣令官一個個都和打雞血一樣,拼命做事發展。再加上有著狼牙衛的監督,也沒有出現什麼虛假夸報的浮華情況。
在各個官的努力下,百姓們的生活自然就越來越好了。這兩個勢力的邊界其實就是一條不存在的線,在這一條線的兩邊其實大多數相距都不會超過幾里的路,大家都各有來往聯姻。村子里的平民百姓不知道什麼政策發展的,也不可能知道陸氏的什麼機密事情,可是對于自己家的生活水平變化卻是有著深刻的記憶,尤其還可以和南王的屬民相比較。
于是陸寧華的名聲就這樣漸漸的傳入了南王部下的耳朵里,大多是仁愛聖賢之類的溢詞,文士們從來接觸的就是贊美古代聖賢,贊頌三皇五帝功績的文,對于陸寧華的所作所為那也是驚嘆不已。只不過三人成虎,他們也不敢相信他們知道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直到現在,他們手中收到了一本來自他們師長前輩甚至于是父兄的送來的冊子。
這個冊子其實用書來形容比較合適。
這是一本游記。不過卻不完全是荀佑寫的,荀佑所書寫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這個冊子里都是大儒們寫的他們所在地方的游記,其中包括了陳氏秦氏魏氏陸氏還有已經呈潰散趨勢的祖軍。也就是說除了南王和鄭氏之外,所有地方都在這冊子里。而且是大儒親自掌筆寫的,完完全全用自己名聲信譽擔保他們所書寫的內容的真實性。
民為本的概念大家心里都清楚,除非是喪心病狂或者必要的政治手段之外,諸個勢力對自己的臣民除了強制征兵之外,幾乎都可以說是十分厚道的。無論是稅收還是賑災什麼的,都會比當初大燕朝在的時候要好的多。
他們這樣的情況在旁的時候,絕對是足夠被稱贊一聲愛民的。只是在和荀佑所寫的游記比起來,卻是讓人覺得遜色很多。
其他人寫游記心里面都清楚游記只是一個幌子而已,實際上就是拉人而已,上面寫的都是各個勢力主的施政理念,然後說明這勢力中的優勢還有劣勢。只有荀佑他是真真切切寫的就是游記而已。
荀佑寫的游記詳細描寫了陸氏地界的風土人情甚至于還包括了物價人文。乍一看其實沒什麼大問題,只是覺得荀佑的語句優美,所書寫的太平盛世十分的愜意祥和而且富足,可是問題也就是在于這和太平盛世一般的愜意祥和之中。
南王的那些文士在收到冊子的時候,大多都已經決定去往秦氏了,只有少部分考慮陳氏魏氏和陸氏。而荀佑的這一份游記倒是讓他們對陸氏起了興趣起來。
他們在南王手底下打拼自然也是有著輔佐帝王名垂青史的野心的,秦氏眾所周知那是與世無爭的地方,他們若是投奔十有□那就是眼睜睜的看著他人一統天下的結果,而陸氏卻是不一樣,無論是主動進攻魏氏還是後面無恥了搶佔了匪軍的地盤,都十分充分的表現出他們對那九五之尊的位置的覬覦。雖說陸寧華只是一名女子,可是她那如同聖君一般的仁德之政卻是可以完完全全把這一點抵消掉。
于是在南王的眼皮底下,他們這些文臣嘀嘀咕咕相互討論了一番,分析利弊之後各自都做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