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

作者 ︰ 殷揚

大明宮,是唐都著名的宮殿。始建于了唐太宗年間,是唐太宗給高祖李淵修的夏宮,用來避署。

在當時,唐朝的宮殿主要是太極宮,發布政令軍令,處理國政都在太極宮。不過,太極宮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地勢稍矮,有些潮濕,不宜居住。是以,唐太宗決定在龍首原修建大明宮,給高祖李淵避署。

到了唐高宗年間,就成了唐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

大明宮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這里干燥,再也沒有太極宮的潮濕之苦。

大明宮宮殿很多,宮室很壯麗,很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令、軍令都是在這里發布,傳到帝國各處,然後再被嚴格執行。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是舉行朝會的主要場所。今天,含元殿里人頭攢動,前來上朝的人多不勝數,因為今兒是還都之後的第一個大朝會,只要在京的官員,不論官職大小,都會前來。

「大朝會啊,多少年未在含元殿舉行大朝會了啊。」

「是呀,好想念含元殿。」

「含元殿啊含元殿,大唐很多震驚天下的政令軍令就是從在這里發布,傳遍全國各處,被嚴格執行。如今,含元殿再復盛況,難得呀難得。」

群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大聲感慨。

從唐高宗時期,唐朝的主要政令軍令就是在含元殿發布的,甚不乏很多重大政令,影響歷史走向。自從武則天定都洛陽後。這里就被放棄了。少有人問津。

如今。重新在含元殿舉行朝會,群臣不能不感慨萬千。

「楚王來了。楚王來了。」就在這時,群臣發見李隆基到了,臉上泛著笑容,沖李隆基見禮。

與李隆基一起到來的還有李成器、李成義,只是因為李隆基名重天下,群臣自動把二人忽略了,忙著向李隆基見禮。

「跟著三弟來。我們是倍受冷落呀。」李成器臉上泛著笑容,開起了玩笑。

「倍受冷落倒在其次,要是去見美人,千萬莫與三弟一起去。」李成義調侃一句。

「哈哈。」群臣放聲大笑,李成義這話挺逗的。

以李隆基的威名,英俊,要是與李隆基一起去見美人的話,包證沒有李成器和李成義什麼事兒,那絕對是陪襯。

李成義這一打趣,氣氛一下活躍了。群臣說說笑笑,很是歡喜。

「陛下駕到!」就在這時。只听賈銘尖細的聲音響起。

群臣忙一肅,按班次站好,個個一臉的肅穆。

只見李旦頭戴皇冠,身著皇袍,在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大袖飄飄而來,神采飛揚,與往日里大為不同。

往日里的李旦事事小心,處處謹慎,如今當上皇帝了,多了幾分神采,多了幾分威嚴。

來到寶座前,李旦掃視一眼群臣,坐了下來。

「參見陛下。」群臣忙見禮。

「平身。」李旦輕啟金口。

「謝陛下。」群臣謝恩,站起身來。

「今日是還都後的第一個大朝會,你們滿臉喜氣,一瞧便知你們心里歡喜。沒給你們說,朕也很歡喜。」李旦臉上泛著笑容道。

「呵呵。」群臣發出一陣暢笑聲,個個歡天喜地。

「歡喜歸歡喜,國事還是得處置,有本就上奏。」李旦道。

然後就是群臣開始奏事。雖然還都了,但事兒卻不少,有很多事情要處置,這一上奏就是費時老長。

終于告一段落了,李旦問道︰「還有本奏麼?」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沒有人上奏了。

「沒有本奏了,那朕就說一件事。」李旦站起身來,眼楮瞪圓,道︰「眾卿皆知,立太之事爭爭吵吵近十年,難以決斷,以致于各種見不得人的事兒層出不窮,朕多次遇險,死一生。朕思來想去,這立太一事不能拖,還是早立早好。」

武則天一朝為了立太一事爭爭吵吵近十年,為了當上太,武三思和武承嗣見不得人的事兒做得很多,多次對李旦痛下辣手,李旦是死一生。

「朕有,成年者有長成器,次成義,三隆基。」李旦打量李隆基三兄弟,緩緩道︰「朕能當上皇帝,皆因隆基之功,若立隆基為太,是理所當然。然,成器年最長,而曾為太。如何決斷,還請眾卿暢所欲言。」

李隆基非凡了得,把李旦一手推上皇位,要是沒有李隆基,李旦不可能當上皇帝。甚至于,他很可能遇害了。李隆基有大功,立他為太,名正言順。

可是,李成器是長,而且在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時,就被立為太,他也有資格當太。

群臣把李成器和李隆基瞧瞧,沒有人說話。

兩人一個「賢」,一個「長」,各有優劣,就看從哪個角度出發了。這事兒,還真是難以決斷,群臣不能不慎重。

「國老,你以為呢?」李旦只得點名了。

「這……」立太這事兒來得突然,狄仁杰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區處,沉吟著道︰「一個年長,一個賢明,立長還是立賢皆可,還請陛下裁處。」

「你……這話不如不說。」李旦很沒好氣,正因為李旦一時難決,這才找群臣商議,狄仁杰倒好,模稜兩可。

「陛下,臣真不知如何區處。」狄仁杰忙解釋一句。

「張柬之,你以為呢?」李旦問張柬之。

「陛下,此事真是難決。」張柬之沉吟著道︰「若是立長的話,大唐不會有問題,至少會八方不動。若是立賢,大唐將倡大。如何區處,還請陛下處置。」

李成器雖然不如李隆基有才。卻也不錯。也是一個精明人。守成絕對不會有問題。

李隆基的才干不需說的,他已經用他非凡的功業證明了這點,若是立他為太的話,很可能是又一個唐太宗,唐朝發揚光大不在話下。

究竟如何選擇,就要看李旦怎麼想了。

「姚崇呢?」李旦白了張柬之一眼,你等如沒說。

「陛下,臣以為當立楚王。」姚崇是李隆基的堅定追隨者。當即表明態度,道︰「楚王英明,才智過人,馳騁疆場,大破突厥,滅契丹,建立不世功勛。太宗皇上如此年歲,還未有如此奇功。若立楚王為太,大唐必將發揚光大,萬國臣服。」

「沒錯。」

「我支持楚王。」

「楚王必為太。」

姚崇的話剛落音。一片附和聲響起,整個含元殿嗡嗡直響。

「姚大人所言固然有理。楚王之才智臣也心服,只是長幼有序,哪有以兄事弟的道理,臣以為當立長。」長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市場,立時就有大臣反駁。

「沒錯。一國之道,必立綱常,先長後幼。立太,必立長。」立時有大臣附和。

長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力量,響應的大臣不少。

宋璟立即反駁,道︰「長幼固然重要,然大唐歷來立太以賢明,而不是長幼。太宗本為高祖次,因功大,定鼎天下,創建大唐,而被立為太。高宗皇上,並非長,同樣被立為太,大唐自有大唐的道,不必遵循長幼之道。」

「附議!」

「附議!」

一片響應聲響起。

牛閃閃的皇帝唐太宗,並非李淵的長,卻給立為太,這是活生生的例證,要群臣不響應也不成。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響應,總有那麼一些古板的大臣堅持長幼之序,道︰「高祖立長之意不堅,遂有玄武門之變,骨肉相殘之事。陛下,當吸取教訓,立長為宜。更要抑制楚王的權勢。」

「沒錯。太宗皇上權勢過盛,功勞過大,建成太感到巨大的威脅,不得不對付太宗皇上,遂釀成玄武門之變,還請陛下三思。」有大臣極力支持長幼之序。

你一言,我一語,一時難決。

李旦的眉頭緊擰著。

「好了,莫爭了,我來說幾句。」李成器上前一步,揮手阻止群臣爭吵,道︰「你們看得上我李成器,我很感激。但我要說句公道話,若無三弟,我們家早就遇害了,哪有今日的榮華富貴。我自認不如三弟,這太之位非三弟莫屬。」

歷史上,李成器主動辭讓太之位,這才落到李隆基頭上。如今,他還是主動辭讓。

「大哥。」李隆基對這個大哥是很欽佩。

皇帝,誰不想當?為了當皇帝,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可以骨肉相殘。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就是活生生的明證,而李成器竟然主動放棄,無論怎樣贊譽都不為過。

「啊。」群臣大為震驚,一臉的難以置信。

「我沒听錯?」

「有人放棄皇位麼?」

「這好象只有史書才有記載嘛,我怎遇到了?」

震驚的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議論紛紛。

就是李旦也是震驚,瞪圓眼楮盯著李成器。

「你們沒听錯,我不會當太。」李成器再度肯定一句。

「真的呀?這……如此高尚,只有周公能與之相比了吧。」群臣對李成器大為贊賞。

「二弟,我不當太了,你不會要爭吧?」李成器向李成義道。

「大哥,你說哪里的話。你是長,你都不當太了,我這個次還能爭麼?我們家是三弟保全的,這太之位非三弟莫屬。」李成義沖李旦道︰「還請父皇下旨,立三弟為太。」

「好!」李旦欣然應允,笑呵呵的道︰「為了太之位,可以骨肉相殘,你們倒好,讓來讓去。有你們這樣親近的兄弟,父皇欣慰。傳旨︰李隆基為太。」

一場原本難以決斷之事,因為李成器的主動放棄,立時就有了結果。

選定吉日,李旦正式下旨,立李隆基為太。(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天子最新章節 | 大唐天子全文閱讀 | 大唐天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