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歐陽馨語根本就沒有睡著。尋找最快更新網站,請百度搜索151+她躺在床上,眼楮一夜都沒有合上。她在想心事,想了很多的心事。她不明白的是,為什麼當她決定改變自己,努力地去試著取悅那個並不是她真正父母的上官老爺和夫人時,命運卻在這個時候又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他們台灣法定的結婚年齡是比較小,但是真正這麼早結婚的人還是比較少。16歲正是一個花季少年的年齡,一個還沒有行為能力的高中生或大學生,在自己上學的費用都還是靠父母供給的一代,他們有什麼能力去經營婚姻?以及婚姻給他們所帶來的一切未知的難題?
本來,自己莫名其妙地穿越到這個陌生又落後的古代,也就算了!可偏偏十八歲還沒到,就有人提及她的婚姻大事,好像十八歲再不嫁,她這一輩子就嫁不出去了一樣。最糟糕的事是,遇到這麼大的一個難題,竟然連個訴苦或者商量的人都沒有。雖然身邊有小翠丫頭一直幫著她,可畢竟她是古代的人,她又怎麼能夠了解歐陽馨語真正的心思?
「小姐,你這幾天干嘛總是悶悶不樂?是不是還在想老爺要給你相親的事?」小翠看一連幾天歐陽馨語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擔心地問道。
「小翠,中秋快到了,我不想去參加那個什麼中秋廟會了。」听到小翠問起自己,歐陽馨語怏怏地說道。
「這怎麼行?老爺和夫人是很看重這個節日的,往年的這個節日,老爺和夫人也都是帶著小姐和丫鬟們一起去參加的廟會呢!」
「可是,我根本就不是你們家小姐啊!要不,我干脆還是去跟你們家老爺和夫人說實話,講清楚算了!」
「可是,馨語小姐,你要想清楚了,這個你講得清楚嗎?除非你找到了我們家婉兒小姐,不然,你還是什麼都別想了!」
「唉喲,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到底要怎麼辦才好嗎?」
中秋快到了,小翠說他們古代在這天會舉行很多隆重的節目。而且,這天不管多忙,上官老爺和夫人都會帶著他們的千金婉兒小姐,一起去參加中秋廟會。對這次廟會,上官老爺似乎比往年更加期待。上官老爺的心思很明顯,他就是想趁著這個機會,讓他們家的寶貝女兒到廟會上去物色夫婿。
在古代,一般的姑娘家都只是在重要的場合露露臉,其他時候都是呆在府內讀書識字或是做做手工。這樣的姑娘家,成年後才能嫁個好人家。要是在廟會上有哪家姑娘被人相中的,過不了幾天就會有人托媒婆到姑娘府上提親。
歐陽馨語當然知道,中秋參加廟會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一方面對府外的一切是那麼的好奇與期待,一方面又懼怕遇到登徒子弟找人到府上說媒。這可如何是好呢?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現代,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都流傳甚廣。只是不知道,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歐陽馨語對這個節日的了解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