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囂張女寨主柳如風 057 古代之中秋的傳說

作者 ︰ 莫小薇

小翠這丫頭說的的確都是她的心里話,當初她答應歐陽馨語說幫助她,是因為她怕她跑了,自己會被老爺、夫人怪罪下來,而丟了自己的性命。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151+後來,她發現這位叫歐陽馨語的姑娘非常善良,所以就決定真心地要幫助她了。

靜下心來想一想,小翠說的也有道理。既然老爺和夫人答應讓她們一同去參加廟會,以後就一定還有機會出去。這大晚上的,雖然天空有月亮掛著,但是兩個女孩子在這樣的夜晚去到山上的懸崖邊確實很危險。小翠不是不想幫歐陽馨語,但是現在還不是能夠幫她的時候,她們需要等待更好的時機。

「那這麼說來,你後來答應幫我的話都是的?」開始听小翠說怕因為幫了她丟了性命,她有些生氣,以為小翠這丫頭說話不算話,或許她根本就不想幫她,只是在利用她。後來,听小翠這麼一說,心中的怒氣頓時一下煙消雲散了。

「是的,小姐。但是小翠請小姐以大局為重,不然小翠還沒有幫到小姐,就已經先命喪黃泉了。」

「小翠,你記得答應過我的一定要做到,不許反悔啊!」

「那是當然,小翠怎麼會騙小姐呢?不過,小姐目前你得听小翠的,畢竟這是在我們古代而不是在你們現代,這里有很多規矩你是不知道的。」

「我知道了,我以後什麼都听你的還不行嗎?」

「馨語小姐,你一定要相信小翠,小翠是不會害你的。我們需要機會,我們需要更多、更大的機會,你明白嗎?」

「小翠,對不起,你對我這麼好,我竟然還懷疑你。」

「小姐,你的懷疑很正常,如果這件事情換作是發生在小翠身上,或許會更糟糕呢。所以,你就不要再自責了。」

「小翠,你不生我的氣啊?」歐陽馨語以為剛才自己懷疑小翠的問話,會讓小翠感到不高興,因此她剛才的心情非常忐忑。她偷偷瞄了一眼小翠,小聲地向她問道。

「沒有啊,小翠怎麼會生小姐的氣呢?如果換作是小翠,小翠也會像小姐一樣這樣想的,小翠為什麼要生小姐的氣呢?」

「小翠,你真好,我以後再也不懷疑你了!」

「小姐,那你快點換衣服,我們晚上去參加廟會吧!說不定,你還能遇上一位風度翩翩,高大帥氣的公子哥呢!」為了活躍氣氛,小翠又開始調侃歐陽馨語了。

「要是真的遇到這麼一位公子的話,小翠你可不要跟我搶哦!」歐陽馨語莫名地心情突然變好起來,竟然也跟著小翠開起玩笑來。

「我哪里敢搶小姐你的心上人啊,要是被老爺和夫人知道,還不把我給活剮了!」

人的心情一旦變得輕松,這時間也會突然覺得過得快起來。很快又到了用晚膳的時間了,上官夫人交待小翠,用過晚膳後就不用陪小姐回房間了。在院內小憩一下,然後直接去廟會。

一直以來,古代中秋有祭月、賞月、觀燈的習俗。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用過晚膳後,上官府大門口兩邊的那兩串紅紅的大燈籠被點上了,上官府頓時沐浴在一片節日的喜慶中。這古代,除了祭月、賞月、觀燈,還有些什麼節目呢?好像,在《宮女談往錄》中有一個關于玩兔兒爺的故事。

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後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後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後按著宮里的習慣,要由皇後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著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

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里搗藥),插在香壇里。香壇是一個方斗,晉北的斗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听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斗,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滿新高粱,斗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

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還有兩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里用涼水沖一下。就這樣,由皇後帶著妃子、格格和我們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我們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點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難。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斗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而虔誠。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

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游戲有余,盡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游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代囂張女寨主柳如風最新章節 | 一代囂張女寨主柳如風全文閱讀 | 一代囂張女寨主柳如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