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文]
第489節第四百七十九章壺關大戰
李典叫道︰「胡扯,壺關固若金湯,漢軍如何能輕易殺將進來,這不過是漢軍想要驚擾我軍而使的惑敵之技,傳我將令,如有妄動者先斬!」
那親兵親眼見到城門大開,成群結隊的漢軍涌入,這才急急忙忙跑來報信,怎料李典竟然不信,直斥他胡扯,這當兒卻也無法解釋,當下連聲答應,轉身退出。
李典忙披掛整齊,一名親兵牽過馬來,李典為安撫軍心,故示閑暇,十分從容的躍上馬背,屁屁才觸到馬鞍,忽然剛才那名親兵又闖了查來,顫聲道︰「不……不……不……」其時他心情實在激動,一連說了三個「不」字,怎麼也接不下去了。
李典皺起眉頭,道︰「又怎麼了?」
那親兵定了定神,道︰「不好了,不好了。韓將軍引著敗兵大開城門,漢軍高喊著活捉……活捉……一擁而入,弟兄們抵敵不住,四下奔走。這壺關守不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將軍還是先跑路吧!」
李典板起臉來,刷的一聲,拔出長劍,向那親兵的胸口刺去。那親兵不及閃避,胸口中劍,哇的一聲,口中鮮血狂噴,如一股血柱般的射了出來,身子向前一傾,倒在地上,兩腿一蹬,死翹翹了。李典向那尸體瞧了一眼,冷冷地道︰「再有敢胡言亂語,動搖軍心者斬!」原來韓浩曾做過漢軍的俘虜,李典畢竟放心不下。韓浩入城時,他曾私下里詢問過不少敗兵。眾敗兵眾口一詞,都說韓浩為了營救夏侯淵,浴血奮戰,幾次三番殺入重圍,將其救出,而且在走馬換將時還中了馬超一箭。李典反復詢問,發現眾人所說若合符節,無論如何造假不來,便不再起疑。事到如今他兀自還以為諸葛亮為了賺取城池,故意放出假消息,以擾亂軍心。他曾和張遼守過合肥,硬生生的將孫權的十萬大軍給頂回老家去,自然深諳守城之道。知道軍心一旦有變,外敵乘虛而入,那樣便是再堅固的城池,也如同紙糊的一般,一推便倒。這當口若自己不鎮定從容,那兵士也就跟著驚慌失措,無心抵抗,那樣便就兵敗如山倒,再也不可收拾了。他這樣做照常理來說是完全沒錯,可就是沒有料到,韓浩已進投敵,大開城門,放漢軍入城。事情已經無可挽回,就算他再鎮定百倍,也是無濟于事。
便在這時,城中火光沖天,煙霧騰空,喊聲震天,殺聲動地。四下里「活捉李典」的呼喝聲紛紛響起,越來越近。親兵流水價似的來報,稱韓浩造反,引漢軍入城,如今漢軍離將軍府越來越近了。
當年太史慈攻打合肥時,也曾叫戈定混入城中,聯絡養馬後槽,于中取事,自己則領軍在外接應。結果這條賺城毒計被李典、張過看破,太史慈功敗垂成不說,還搭上了一條性命。李典有了這個經驗,自然以為諸葛亮如法炮制,想要將自己驚走,他便可輕輕松松的取了壺關。當下微微冷笑,道︰「公嗣受我大魏厚恩,豈會造反?此必是漢軍離間之計,欲令我們自相殘殺,他好于中取事。如有亂動者立斬!」
一名親兵親眼見到韓浩引著漢軍,耀武揚威,胡亂殺死自家弟兄,便道︰「韓浩真的反了,末將親眼見他手持大刀屠殺自家弟兄。」
李典將信將疑,喃喃自語道︰「哦,難道韓浩真的反了?」
恰在這時,韓浩引一支軍馬,大刀闊斧,殺進府來。李典親兵忙挺起器械,上前相斗,由于人數相差懸輸,不片時那些親兵便一個個尸橫就地。韓浩手中大刀連揮,當者披靡,最後一擊更是將一名親兵劈得倒飛出丈余。他露了這一手功夫,面上大有得色,對李典說道︰「壺關已被我大漢佔了。魏國日薄西山,不久必當滅亡,將軍有為之身,豈可居此無為之國,隨其覆亡?不如跟我一起改投大漢,將來富貴榮華,享之不盡。」
李典面如死灰,道︰「大魏待你不薄,何故背反?」
韓浩道︰「我在魏國位不過偏將,且言不听計不用,何謂不薄?今我歸了大漢,當即被封為奮威將軍,言听計從,你說如此大的差別,我為何不降?將軍本事在我之上,以其同快要滅亡的魏國俱死,不如降我大漢,他日封侯拜將,前途不可限量。」
李典啐了他一口,道︰「呸!卑鄙小人,有女乃便是娘。只恨我當初瞎了狗眼,竟將你這樣一個卑鄙小人放進城來!」說著挺起兵器迎將上前,準備先將這個反骨仔滅了,再同漢軍決一死戰,以報曹操知遇之恩。
他身後數十名親兵見他沖上,便知其意,忙大步搶將上前,將他拉了回來,一名親兵說道︰「徒死無益!將軍先走,我等拼死斷後!將軍可速回鄴搬來救兵,為我等報仇!」
數十名親兵一齊點頭,大聲呼喝,奮力沖上,與韓浩纏斗。有道是一夫拼命萬夫莫當,這些親兵人人賈勇,個個爭先,奮力死戰,漢軍人數雖多,一時倒也奈何他們不得。李典見追隨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親兵一個接一個慘死,不禁心中惻然,淚水奪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當下他便欲沖上,和眾親兵同死。轉念一想,徒死無益,不如突出重圍,搬來救兵,再圖恢復。當下一跺腳,扭頭便走,向側門跑去。
韓浩見李典逃走,忙挺刀追趕。李典親兵一見他抬腿,便知其意,一擁而上,將其攔住,韓浩費了好一陣功夫,才將這伙親兵一個個解決,四下一瞧,李典已不知去向。
李典出了後門,策馬急奔,路上遇到三五名見到功勞眼楮都綠了,不知死字是怎麼寫的漢軍攔住去路。李典好歹也是當時名將,十分輕松的將這些家伙殺散。沿著長街一直向南,不多時到了南門。只見馬岱引著漢軍在城門口與魏兵接戰。魏兵死傷極多,余下的四下亂竄,更有不少人跑到漢軍陣中繳械投降,其中只有極少數大魏的鐵桿粉絲,武帝的忠實信徒,仍堅守崗位,負隅頑抗,但已是岌岌可危,轉眼將滅。李典大喝一聲,手挺大刀,沖將上去。這邊馬岱拍馬迎上,正斗間,背後喊聲起處,漢軍如潮水一般四下涌來,李典抵敵不住,急叫兵士打開城門,親自斷後,引著數百名兵士殺開一條血路,往東南方向逃去。
奔出十數里,山坳里金鼓齊鳴,喊聲大震,一彪軍馬殺到,為首大將吳懿,橫刀立馬,攔住去路,大聲叫道︰「李典休走,趁早投降,免你一死!」
李典大怒,兩腿一夾,策馬沖將上去。二將各挺兵器斗了數合,背後馬岱麾兵殺來。李典月復背受敵,胸中氣血上涌,奮力死戰,吳懿抵敵不住,回馬便走。李典殺散漢軍,望林慮小路而走。吳懿、馬岱合兵一處,在後掩殺。李典所隨之兵,漸漸稀少。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聲又震,火光又起,馬忠驟馬舞刀殺來。李典大怒,策馬迎上,戰不三合,馬忠敗走,李典不敢戀戰,急往山路而走。回顧左右,只剩十余人,且一個個蓬頭垢面,狼狽不堪。
李典長長嘆了一口氣,指揮軍馬繼續前進,又行出十余里。只見兩下是山,山邊皆蘆葦敗草,樹木叢雜。其時已是五更將盡,天色微明,正奔走間,忽然間道兩旁喊聲大作,兩下伏兵齊出,長鉤套索,一時並舉,先把李典坐下馬絆倒。李典哎喲一聲,翻身落馬。龐德見李典落馬,心下大喜,拎著長繩搶上前來,便要將李典綁成粽子一只。李典見漢軍如鐵桶一般圍裹上前,長嘆一聲,道︰「不想我今日竟死于此處。」四下瞧了一眼,只見小山上許多亂石樹木擠在一起,風景一無足觀,心想他跟著曹操出生入死,大小數十陣,頗立戰功。如今雖不敢說威震寰宇,也算是小有名氣。雖然當將領的整日價都過著刀口舌忝血的日子,以戰死殺場,馬革裹尸為幸,但自己這麼一個名人,既便不得不死,也該死在一個山明水秀、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這樣才合自己的身份,也才能保佑子子孫孫,公侯萬代。可此間窮山惡水,既便他這個對風水之道一無所知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塊吉地,葬身此間,家里的老婆孩子肯定是要倒大霉的。他本不願忍受被俘之辱,想要抹脖子自盡,可一看到此間風景不佳,雅不願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葬身于此。
正猶豫不決之際,忽然喊聲大震,一彪軍馬殺入重圍,正是司馬懿。李典大喜,舞刀迎上。司馬懿大戰一場,漢軍方退。一名兵士牽過一匹馬來,李典飛身上馬,司馬懿問道︰「曼成因何到此,壺關丟了?」
李典羞慚滿面,道︰「末將不知韓浩已投了漢朝,混進城中為敵張目。還令他上城防守,結果讓其大開城門,引漢軍入城,失了壺關。末將有眼無珠,還請將軍重重責罰。」
司馬懿嘆道︰「我就是擔心此事,連夜引軍來此,沒想到緊趕忙趕,還是來遲了一步。」
李典道︰「諸葛亮初得壺關,立足未穩,太尉馬上引軍殺上,還來得及。」
司馬懿道︰「你有所不知,此番我未得皇上詔命,私下進兵,所帶的軍馬不多,不足以同諸葛亮相抗。如今諸葛亮既佔了壺關地勢,我們不可久居此處,宜去漳水險要處安營,再作良圖。」
原來司馬懿听聞夏侯淵不听李典苦諫,引軍出戰。擔心壺關有失,便即入宮來見曹丕,說道諸葛亮善于用兵,而夏侯淵性格太剛,不死守壺關卻引軍出戰,必中諸葛亮詭計。這壺關是鄴城門戶,可萬萬丟不得,須派大臣鎮守,自己請旨前往,以策萬全。其時曹彰正引大軍猛攻易京,而青州刺史臧霸的大軍已攻陷樂成、武邑等縣,逼近冀州治所信都,各地告急文書好似雪片一般飛來。曹丕中心栗六,手足無措,急需司馬懿在旁以備咨詢,哪容他拍拍屁屁走人?當下便將頭搖的好似撥浪鼓一般,說什麼也不放他去。
常言道︰「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曹操使盡詭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方建起來的這所廣廈,如今已是搖搖欲墜,滿朝文武之中,也就只有司馬懿一人文武雙全,堪稱棟梁之才,他不頂,又由誰來頂?司馬懿也知大魏風雨飄搖,隨時可能覆亡,當此關鍵之時,他不宜離開鄴城。可壺關形勢岌岌可危,迫在眉睫,不由他不出。于是他便舌燦蓮花,陳說利害。可曹丕對夏侯淵極是信任,認定他自有法子克敵制勝,反勸司馬懿不必杞人憂天。司馬懿見曹丕不肯放人,便寫了一封密信,托心月復之人兼程急走,面交夏侯淵,勸他不可貪圖一時之利,而使國家蒙萬載之羞,當迅速回師死守壺關。可那封信到時,夏侯淵已連勝數陣,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又如何听得進司馬懿的逆耳忠言?反認為司馬懿嫉賢妒能,容不得他人立功,這才出言阻止,對那封能救他性命的書信竟是不加一瞥,一意孤行,引軍直進,結果中伏被擒,當真是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他卻闖進來。
司馬懿見那封信送出之後,如石沉大海一般,沓無音信。知道夏侯淵凶多吉少,不由得心驚肉跳,又跑進宮中來勸曹丕。怎奈曹丕對夏侯淵很有信心,不免將司馬懿的忠言直諫當成了耳旁風,仍是不放他前往壺關。這日晚間司馬懿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心中所思都是壺關之事,又怎能睡得著?挨到半夜,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便披衣而起,連夜來到和自己的交情過命的幾位將領家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將他們說動,瞞著曹丕點起一支軍馬。掌管鄴城城門的將官也和司馬懿相熟,知他連夜出城乃是為解壺關之圍,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門放他們出城。
一路之上,司馬懿心神不寧,這眼皮總是跳個不停,他雖是個無神論者,但當此關鍵之時也不禁有些迷信起來,當下不住催促三軍,向西北方向急行。行到林慮,哨探來報,說趙雲引著一支軍馬,于險要之處立營,扼住進兵之路。司馬懿見諸葛亮竟在此間布置軍馬,不由得驚詫萬分,心想諸葛亮布置如此周密,肯定是志在必得,這壺關直是危如累卵,不可不速速往救。于是便令偏將任峻領一支軍馬直欺到趙雲寨前搦戰,破口大罵趙雲的祖宗一十八代。趙雲大怒,引軍出戰。任峻且戰且走,向東面敗退,趙雲不舍,引軍追趕。司馬懿則乘趙雲往追任峻,大營防守松懈之際,翻山越嶺,繞過趙雲大營,徑投壺關。到得此間恰遇龐德擒拿李典,便即沖入重圍來救。
正說話間,忽地身後喊聲又起,一支軍馬殺到。原來趙雲追了一陣,覺得不對勁,恐前方有埋伏,便即收兵回營。甫一入營便有哨探來報,言道有一支軍馬乘大軍出寨之時,由山僻小路偷過大營。趙雲覺得此事大有可疑,心想估計是司馬懿想要偷過自己大營,這才故意使人將自己引開,忙盡起大軍來追。
司馬懿回頭見是趙雲軍到,道︰「諸葛亮已有準備,不可戀戰,速離此間,再作區處。」李典點了點頭,大聲呼喝,敵住趙雲,司馬懿招呼軍馬奪路而走。兩下正在激戰,孫禮、馬超、龐德、馬岱、馬忠等眾將指揮漢軍從後殺到,諸葛亮處理完後方之事,此時也到了壺關,親自引著軍馬前來接應。十數萬漢軍列成陣勢,如銅牆鐵壁一般鋪天蓋地而來,司馬懿麾下僅有萬余人,如何抵敵得住?大敗虧輸,死傷不計其數,余下的撇下司馬懿各自覓路逃命。司馬懿李典奮力殺出,引著敗兵往鄴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