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88.第六百二十三章 秦嶺打圍

作者 ︰ 關駒

[第3章vip上架章節]

第633節第六百二十三章秦嶺打圍

兩人在金華殿上翻雲覆雨,胡天胡地一番。劉備年紀大了,已無當年之勇,好不容易將劉貴妃的十八路彈腿一一應付過去,筋疲力盡,伏在案上直喘粗氣。劉貴妃翻身而起,穿好衣衫,跟著又替劉備著好衣衫。拿起酒壺,斟一爵酒。劉備擺了擺手,嘆道︰「唉,老了,不中用了。朕有些倦了,你扶朕去後殿休息。」

劉貴妃攙起他,笑道︰「皇上不是老了,而是……」說到這,便即打住。

劉備有點頭暈,伸手捏了捏額頭,道︰「而是什麼?」

劉貴妃扶著他向前走,道︰「皇上先時勢力弱小,故不得不披堅執銳,戎馬倥傯。如此日夜辛勞,勤學苦練,自然體格強壯,精神健旺。而今天下底定,四海昇平,九州同慶。皇上見內有良臣,外有良將,便心生懈怠,不事鞍馬,終日不是飲酒取樂,就是坐觀歌舞。缺乏運動,精氣神自然也就不濟了。」

劉備這幾日正概嘆自己久不騎馬,髀里肉生。聞言深有同感道︰「愛妃說的甚是有理。《司馬法》有雲︰‘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朕最近見國家安寧,歌舞昇平,四海共歡,九州同慶,是有些松懈了。」說著拍了拍大腿,道︰「你看,往常朕身不離鞍,髀內皆散。如今久不騎馬,脾里肉生。可如今四方安定,無戰可打,也是不爭的事實。朕就是想騎馬,也沒有這個機會。嗯,這樣吧,改明兒朕帶你到南邊的秦嶺一帶狩獵,順道去藍田看看穎川王及董祀這兩家子,朕也好久沒見到他們了,心里著實有些想念。」

說話間,劉貴妃攙著他來到床邊,扶他躺好,笑道︰「皇上,你去藍田真是為了看什麼穎川王和董祀麼?」

劉備老臉一紅道︰「這……朕累了,睡覺睡覺。」

劉貴妃笑靨如花,替他蓋好被子,跟著除下外衫,掀開被子,鑽了進去,道︰「皇上的主意當真不錯。不瞞皇上說,臣妾在匈奴天天打獵,進宮之後雖能天天見到皇上,卻也是久不騎乘,心中難免有些氣悶。」

劉備側過身子,道︰「愛妃既然氣悶,為何不早和朕說?」

劉貴妃道︰「皇上政務繁忙,日理萬機,臣妾怎好拿這些小事來煩皇上呢?」

劉備不高興了,慍道︰「這是什麼話。你可是朕的心肝寶貝,你要是有個什麼閃失,朕也……」

劉貴妃按住他的嘴,道︰「這種話可不能說。」

劉備笑道︰「不說,不說。以後你有什麼話,可別憋在心里,一定要跟著朕講。只要是你提的要求,朕那是無有不準。這麼說吧,就算是你要天上的月亮,朕也搬把梯子給你夠去。」

劉貴妃眼中珠淚盈然,道︰「皇上對臣妾真好,臣妾感動都不知再說什麼才好。」

劉備道︰「那就什麼也別說。你只要多給朕生幾個女圭女圭,就算沒辜負朕對你的寵愛。」

劉貴妃兩頰飛紅,嗔道︰「皇上!」

劉備道︰「這有什麼。昔周文王共有百子,枝繁葉茂,故而周朝江山安如磐石,延續了八百余年,為歷代王朝之最。漢興以來,歷代聖主賢君也都子孫繁茂,故而社稷綿遠,經久不絕。其間雖疊遇凶險,幸賴劉姓子孫起義兵,誅暴亂,中興立幟,延續漢統,一直傳到于今。朕少年時見奸黨亂政,皇綱不振,山河破碎,黎民涂炭,心痛如絞,故以國家大義為重,發宏願要掃除群雄,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正如你所說,初期朕創業艱難,不得不披堅執銳,征戰沙場,由此錯過了成家立室的大好時機。待到朕膝下有子時,已是中年。如今朕垂垂老矣,膝下僅有三子︰一是太子劉禪,甘夫人所生;一是趙王劉永,愛妃所生;再一個便是齊王劉理,淑妃所生。一旦朕有不虞,偌大一個江山便交給禪兒來打理,而他身邊只有兩個幫手,朕實在放心不下,是以朕打算乘現在身體還能行,多生幾個女圭女圭,將來好給禪兒搭把手。」

周朝可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朝代,且不說它的開國史被後人濃墨重彩演譯出了一部鬼話連篇的《封神演義》。就單說這周文王就有三項了不起的本事,後人絕難望其項背。第一,他繁殖能力特強,前前後後共生了一百個兒子;第二,他被紂王關禁閉的時候,閑著沒事干,就在小黑屋里胡思亂想,終于給他想了一部讓後人想破了腦瓜也最多只能領會一兩成的奇書《周易》;第三他勵經圖治,一手開創了周朝江山八百年。

編寫《周易》不過僅能證據周文王這家伙腦瓜好使,能掐會算,古代的那些君王在夢里估計也會,倒也不算什麼稀奇事。可是其余兩樣本事,卻是古代那些個明君做夢也無法辦到的。貴為帝王哪個不想自己能生下一大堆兒子?又有哪個不想自己的江山能如鑽石一般,恆古不變,永遠流傳?秦始皇為什麼管自己叫始皇,管自己的兒子叫二世,還不就是想一二三四的這麼傳將下去,直到千千萬萬世?這想法倒也不賴。可惜他的兒子是個白痴,沒有他老子的一半本事,可偏偏貫徹他老子的錯誤路線,堅定不疑的走下去,結果二世就亡了。周文王所生的兒子在歷代帝王中估計是最多的,他所開創的江山也歷史上最長的。就這兩點,足以讓古時的聖主明王羨慕死。于是他老人家當之無愧的成了古代帝王的楷模和偶象,按理秦始皇的功勞不比他老人家小,可就因江山只傳了二世就沒了,便被歷朝帝王把來做反面教材。同是開國之君,苦樂業報卻大不相同,這也不得不說是天意了。

周朝子孫眾多,又采用分封制大封同姓,以明親親之宜,這樣國家一旦有事,眾兄弟一齊竄將出來,有力氣的上前搭把手,沒力氣也能在邊上站腳助威,搖旗納喊。當然這其實和周朝江山傳了八百年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分封制其實是有很大弊端的,周朝是存在了八百年不假,可除了頭前那兩百年太平無事之外,其他時間大多都是在打打殺殺,弱肉強食。春秋戰國實際上就是一段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血腥歷史,周王號令不出都門,已是名存實亡了。秦朝就是一個飽嘗分封制苦果的王朝,如果沒有分封制,秦始皇估計也不必費那麼大勁統一天下,于是他不實行分封制。可恰恰就是這個不實行分封制的王朝偏偏二世亡國,于是歷代君主特別是漢朝的君主都認為分封制是周朝傳了八百年而秦朝只二世的主要原因。劉備繼承並發揚了他老祖宗的優良傳統,自然也認為江山延續的年數和生出來的兒子數量及封出去的諸侯王的數量是成正比的。

劉貴妃見他張口劉禪,閉口也是劉禪,好象只有劉禪才是將來大漢帝位的不二人選一般,心里著實不樂意,可臉上又不敢表現出來,道︰「嗯,皇上說的一點也沒錯,如今家里這人口是顯得單薄了點,將來禪兒即位,身邊沒幾個幫手,這如何能成?可是話又說回來,皇上若是老在女人的肚皮上浪費功夫也會惹來非議。別的不說,這**無恥,荒廢國政的賊名肯定是逃不掉的。這該生多少個女圭女圭,皆由天定,皇上雖想子孫繁茂,可上天不許,如之奈何?」

這一句話正好說中了劉備的心思,劉備長眉一軒,道︰「嗯,愛妃說的有理,天生萬物,世人的壽數及子孫的數量,皆早已注定,朕錯過了生子育女的良辰吉時,以致子孫單薄,這八成也是天意。可朕……可朕……」

劉貴妃笑道︰「皇上有些不甘心?」

劉備點點頭,劉貴妃道︰「何不誠心禱告,上天見皇上心誠,必會降福。」

劉備道︰「朕每次祭祀都誠心祈禱,不敢有絲毫怠慢,何以上天一直不讓朕多些子嗣,難道還嫌朕的心不誠嗎?」

劉貴妃眼珠一轉,道︰「怕真是如此。」沉吟半晌,道︰「對了,皇上何不到泰山封禪?一來皇上安定天下,當登封報天,降禪除地,二來也可乘此良機將心里的這番心思跟上天說說。據說泰山離天最近,皇上在那禱告,上天一定會听到的。這第三嘛,從長安和泰山相隔千里,皇上在路上大可盡情體驗騎馬之樂,不用在概嘆髀里肉生了。有此三樣好處,何樂而不為?」

劉備眼楮一亮,繼而黯然失色道︰「封禪之典,花費甚巨,怕非現時所宜行。且朕即位日淺,無德可稱。又兼東吳尚存,鮮卑蠢動,武功亦不足道。至于祥瑞,自朕即位以來,從來未至。祥瑞不來,證明朕的功績尚不足以封禪,怎敢亂封?」

劉貴妃道︰「當年皇上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皇上盡舉當世名士,曹操皆不許,而獨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以其時曹操之權力,猶不敢居皇上之先,皇上何必太謙?後漢自桓靈以降,宦官專政,奸黨弄權,以致朝政大壞,民不聊生。黃巾賊黨乘機煽惑百姓,群起造反,各地叛軍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朝廷無力剿除,便任由各州刺史自行募兵平亂。各地刺史郡守借機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服朝廷約束,終于鬧得天下分崩,九州副裂,諸侯最多時幾達十數路之多。皇上起于白身,不比其他諸侯,一開始便有雄厚的勢力,故初起時屢受挫折,屢遭喪敗。可皇上憑著自身的武勇才智及頑強的毅力,硬是在眾多強敵的環伺下,殺出一條血路,據有關洛,奠定基業。其後又破馬騰,滅劉璋,以國賊曹操勢均力敵。雙方經過多次角逐,魏主曹丕終究不敵皇上的智謀,自焚而死,如今天下三分之二都是大漢疆土,且在皇上的治理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堯舜之治,不過如此。而東吳只是一個跳梁小丑,不過仗著地遠山險,又有長江天塹,故敢負隅頑抗,不服王化。以皇上之威德,我想用不了多久也即平定。適才臣妾所言,不過是皇上文治武功的一小部分,已足以震驚天下。如今普天下老百姓都在稱頌皇上的功績,上天怎麼可能不知道?我想這祥瑞很快就要來了。」

這一番話說得劉備心里十分敞亮道︰「這麼說朕夠資格封禪了?」

劉貴妃道︰「按我說皇上早就夠資格封禪了,只是皇上顧慮太多,是以直到今天還沒有實行。」

劉備道︰「朕也覺得朕夠條件了,不過這畢竟是轟動天下的大事,待朕明日……對了,既然愛妃久不出獵,心里氣悶,不如朕明日就帶你去秦嶺打獵。封禪之議待朕回來後再和眾大臣商議不遲。」

劉貴妃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倒也不敢過分催促,否則就要露出馬腳了,道︰「皇上還是專心處理國事要緊,薛珝常替臣妾打听里巷趣聞,臣妾听到這些笑話,哈哈大笑,就不覺得如何悶了。」

劉備道︰「難為愛妃處處替朕著想,朕要不替愛妃著想一次,如何對得起愛妃?好了,這事就這麼定了。」說著叫來薛珝吩咐明日免朝,跟著吩咐他準備好出獵所須的一應物事。薛珝一一記下,自去吩咐有司。有司听說皇上要去秦嶺打獵,忙了個半死,而他不過是動動嘴皮子,這活看似復雜無比,其實十分輕松。

三更時分,劉備忙了一天十分的累了,沉沉睡去,打起了呼嚕。劉貴妃睜眼醒來,向他看了幾眼,輕聲叫道︰「皇上,皇上。」

劉備沒有答應,呼嚕聲更大了。劉貴妃壯起膽子,輕輕推了他兩下,劉備說了兩句糊話,轉過身去。劉貴妃微微一笑,掀開錦被,披衣而起,躡手躡腳的開門出殿,來到後花園。薛珝早已等在那里,問道︰「娘娘,您到底想偷什麼東西?可曾偷來?」

劉貴妃笑道︰「我親自辦的事情,什麼時候辦砸過?自然是手到拿來。」取出一道杏黃道符在薛珝面前晃了晃。薛珝莫明其妙,道︰「這張道符有何神奇之效?娘娘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偷它?」

劉貴妃道︰「你忘了。前幾年,皇上請了通曉妖術的甄宓進宮,那小妮子給皇上畫了一道符,說來也怪了,從此之後皇後娘娘就老實不少,咱們也一直無法抓到她的把柄。看來這張符還真有些鬼門道。這個鬼門道要是不破,我們永遠也無法興風作浪。你說說,這麼要緊的物事,難道不值得我冒一次險麼?」

薛珝道︰「娘娘不是一向不信鬼神之說麼?怎麼這次竟也信了這種無稽之談?」

劉貴妃道︰「那皇後突然變得老實了,你又怎麼解釋?」

薛珝搖了搖頭,劉貴妃道︰「還是啊。咱們干的可是天大的事,千萬不能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而前功盡棄。這事雖然荒涎不經,不過現而今的眼目下,也只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先毀了它再說。」說著取出火絨將那道符點著了。

劉貴妃燒了道符,伸嘴在薛珝耳邊道︰「劉封不是催咱們趕緊下手麼?眼下就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明天皇上要和我去秦嶺打獵,你馬上通知咱們的人假扮皇後死黨伏在半路上下手。」

薛珝身子劇震,哆哆嗦嗦地道︰「這事搞不好可是要掉……掉腦袋的,娘娘可……可要三思啊!」

劉貴妃冷笑道︰「怎麼,你怕了?」

薛珝定了定神,道︰「娘娘待我無話可說,臣這條命早就娘娘的了,娘娘什麼時候要,盡管拿去。」

劉貴妃笑道︰「你想死,我可不想死。皇上巡狩,成千上萬的羽林衛士前呼後擁,防衛可謂十分的嚴密,這次行刺根本不可能成功。咱又不是真要皇上的命,只要能嫁禍給皇後娘娘,便算是頭功一件。這些年咱也培養了一些死士,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現在就是檢驗他們平時訓練成果的時候,你是個聰明人不用我再教你怎麼做了吧。」

薛珝陰惻惻的笑了笑,道︰「臣知道了,臣這就去辦。」

劉貴妃若有所思,點點頭道︰「嗯,你去吧。」

薛珝走了出約百來步,忽見一道人影倏得飄來,擋在他的身前。他嚇了一跳,正要尿褲子,卻見那人格格嬌笑︰「膽小鬼!」卻是劉貴妃的聲音。

薛珝松了一口氣,道︰「嚇死我了。娘娘,以後可別這樣了,會出人命的。」

劉貴妃沒理他道︰「我改主意了,特來通知你一聲。」

薛珝道︰「就是,就是。行刺皇上可不是鬧著玩的,鬧不好咱都得搭進去,臣看這事還是要從長計議。」

劉貴妃道︰「看把你嚇得,又不是你去送死,你怕什麼?」

薛珝道︰「臣賤命一條,死了也就死了,自然沒什麼好怕的。臣是怕下面的人不會辦事,連累了娘娘,那時娘娘的努力可就全白費了。」

劉貴妃道︰「怕擔風險,能干成什麼大事?孫尚香仗著是孫權的妹妹,一進門便是正房,養子劉禪也名正言順的成了嫡長子,這江山已穩穩的落在了他們的手里。咱們現在處于劣勢,要是老老實實,按步就搬,永兒什麼時候才能當上皇帝?這該豁出去的時候,還是得豁出去,听我的沒錯。我說的改主意不是不打算行刺,而是改一個對像,不刺殺皇上了。」

薛珝道︰「那刺殺誰?」

劉貴妃道︰「我。」

薛珝嚇了一跳,道︰「什麼,娘娘,你瘋啦!」

劉貴妃冷笑,道︰「我可沒瘋。」抬頭看了看天,道︰「時候不早了,我可不能出來的太久,你趕緊去安排。狩獵那天,我會給他們創造機會,你讓他們把眼珠子都給我瞪圓了,一見有機會就上。」

薛珝道︰「刀劍無眼,萬一傷到娘娘,這可如何是好?」

劉貴妃板起臉來,道︰「少嗦,趕緊照我說的去辦!」

薛珝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劉貴妃悄沒聲息的溜回了房去,剛到門口,便听見劉備的呼嚕聲,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氣。她輕手輕腳的走到床邊,剛把錦被掀開一條縫,就听劉備說道︰「嗯?愛妃你怎麼起來了?快進來,小心著涼。」

劉貴妃驚得險些背過氣去,顫聲道︰「我剛起來解手,不想吵醒了皇上,罪該萬死。」跪倒便要磕頭。

劉備忙把她拉到床上,道︰「快進來,快進來,小心凍著。」看著她鑽進被窩,略感放心,又細心的替她整了整被角,確認蓋嚴實了,這才道︰「這有什麼,值得怕成這樣?朕又不是老虎,還能吃了你?哈……這種事還真經不過說,給你這麼一講朕也要解手了。」

劉貴妃剛躺好,听了這話,又要起身道︰「宮女都下去休息了,臣妾來服侍皇上。」

劉備扶她躺好,道︰「你好好歇著吧。」

次日一早,群臣齊集朝堂,垂手跪坐,可等了半天,卻听到一句今日免朝,不禁郁悶萬分,各自散去。好在眾人最近天天起個大早上朝,都有些累了,難得有這麼一個放風的機會,自是高興萬分,當下他們忙工作的忙工作,泡妞的泡妞,溜鳥的溜鳥,下棋的下棋,打麻將的打麻將,自顧自的忙得個不亦悅乎,這來之不易的一日假期,自是過的緊張而又充實。劉備和劉貴妃乘著則豪華馬車,在御林軍馬的護衛下,出了南門,徑向秦嶺奔去。

秦嶺離長安不遠,快馬加鞭,不到半日便到。御林軍四散開來,圍出了好大一片場地,供劉備劉貴妃圍獵。劉備久不騎射,不勝技癢。獵場剛圍好,他便策馬進場,張起寶雕弓搭上金鈚箭,不片時便射殺十余只小狐小免。手下人要拍馬屁,每當他射中了,不管獵到的東西有多小,都齊聲納喊,萬歲之聲,攪得山鳴谷應。

劉備環顧四周,哈哈大笑,道︰「愛妃,你也來試試。」

劉貴妃解下繡袍,露出袍內預穿匈奴獻上的窄袖短衫,上罩西域進貢的黃金鎖子輕細之甲,腰系五彩純絲繡帶,又用玄色輕綃六尺,周圍抹額,以防塵土,腰懸箭壺,手執朱弓,妝束的好不齊整。劉備從未見她如此打扮,看得痴了,哈拉子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劉貴妃見他這痴樣,沖著她微微一笑。劉備登時沒了三魂六魄,險些從馬上栽下來。

劉貴妃來到場中,舉目四望。忽得草叢中趕出一只狐狸,劉貴妃張弓搭箭,只一箭便結果了那廝的性命,劉備回過神來,大聲叫好。劉貴妃又獵了幾只獵物,漸行漸遠,這時草叢中又奔出了一只兔子。劉貴妃一箭射偏,那兔子嚇了一跳,竄得更加的遠了。劉貴妃大叫可惜,將馬連鞭幾下,那馬騰空一般去了,轉過山腰,消失不見。劉備怕愛妃有事,忙躍馬而前,跟了上去。劉貴妃不愧在匈奴混過,也是個能在馬上睡覺的主,騎術甚佳。劉備縱馬轉過山坡,早已見不到人,詢問兵士,都說貴妃追趕一只野兔往西南方向去了。劉備恐其有失,帶著十幾個隨叢,隨後追趕。行了半里地,忽听一聲淒歷的女子尖叫聲從遠處傳來。劉備听出是劉貴妃所發,嚇了一跳,忙縱馬上前。

過了一會,劉備進了一片小樹林,只見十余名壯漢各執刀劍,圍住劉貴妃廝殺。此時劉貴妃已沒了坐騎,倚在一株大樹上,奮力博殺,肩頭,手上,腿上,血跡斑斑,顯是受傷非輕。那幾個大漢得理不饒人,各使拿手絕活,往劉貴妃身上招呼,招招都是致人死命的絕招。

劉備只覺得那些刀劍都像是砍在自己身上一般,心痛如絞,大喝一聲︰「豎子安敢如此!納下命來!」身後御林軍大喝一聲,挺起長矛,沖了上去。

這伙毛賊都是武林中人,單打獨斗還行,擺開陣勢群毆,就非他們所長,不片時就死傷大半,御林軍听得喊殺聲,越到越多,余下毛賊見難以逃月兌,都害怕被抓住五馬分尸,全都服毒自盡,自己給自己留了個全尸。

劉貴妃見到劉備,撲進他的懷里,哇地一聲哭了︰「皇上,虧得你來得早,不然可就再也見不到臣妾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最新章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文閱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