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思想 第十四節 找尋生命的春意

作者 ︰ 蔣偲昕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似乎只是一首尋春的山水詩,寫的只是春去的無奈以及在另一個天地里找到春色的欣喜。但是,拔開自然的春色,我們又能發現一片新的人生境界。

多少人把官場得意看作是人生的春天,繁花錦簇,生機盎然,所有的生命的激情,所有的年輕時「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夢想,都將在這里燦爛地開放。士子上榜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歡暢與「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落第者的無限淒涼開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也許正因如此,才會讓那些書生日復一日地讀書于寒窗之下,用歲月去賭一個「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輝煌未來。多少的士子在無數次的望鄉又望鄉後,面對著煙波浩渺的江面,頭腦中浸潤著月下樓頭守望的淚光,卻又是狠狠心,返身走進了考場。想想那麼多的淒婉而美麗的思念,那麼多的望斷天涯路望不回歸鴻的希望與絕望,都盼不回游子的身影,就可以知道官場在他們心中的份量了,在還沒有其中的文人眼中,那永遠是一個神秘的瑰麗的充滿希望的所在,而當他們在越來越近地走近它而沒有走進去的時候,它永遠都是一方再明媚不過的春天。

有的人進去了,白居易、王維包括那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他們都走進了那個他們夢了多少次的夢境,卻沒有走進他們生命的春天。剛剛邁進門檻的他們,應該藏有多少讓人自信的理由啊,仿佛整個天下,就要讓他們像用手中的那只輕飄飄的狼毫揮灑出詩文一樣地瀟灑一回了。然而,他們偏偏忘記了,走進官場,就意味著必須學會阿諛奉迎,學會溜須拍馬,學會欺上瞞下,學會放棄自己的稜角,學會做一個沒有自我的圓形。于是,走進去的每一個人,天涯何處無芳草,人生何處沒有春天呢?白居易走出來了,在生命中政治的春天已經凋謝之後,他走進了山寺,在這里的清幽里,他找到了生命的桃源。人間與山寺,這正是生命中的兩種境界,一種是仕,一種是隱,在年輕的心中,很少有人會選擇山寺,那里太少人間的氣息,太少生命中拚搏的激情,太少讓人為之忘情的誘惑,這里太少鬧動的春意。這里多的是一種天高去淡的秋韻,多的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況味,多的是生活的戰場上塵埃落定的平靜。「身似菩提樹,心如明境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在這里,所有的來自人間的浮躁都被洗滌一空,留下的是一個空靈的山水,是一張琴,一卷書,一溪雲。

人間的春天太容易凋落了,尤其是對那些太愛做夢的讀書人來說,而春日的易逝又能給他們多少的悵惘。「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但是長恨之後的白居易,卻又給了自己一個驚喜,又找到了一個新的春天。

白居易的一生,品嘗了大悲大喜的人生況味,他少年得志,「大雁塔下題名處,二十人中年最少」,是何等的風光無限,而此時的他也是以天下為已任,希望以一枝弱筆扶起這個正走向生命暮年的王朝。然而元和十年,災禍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因為小人詆毀,他被貶謫為江州司馬。下是在這里,他邂逅了那位年長色衰,委身商人的琵琶女,讓潯陽的瑟瑟秋風,悠悠江水,冷冷秋月,以及飄飛的蘆花記住了白司馬的兩行清淚。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他對人生逐漸有了新的理解,早期的鋒芒漸漸削弱,轉而開始用道家的思想來平衡自己。在無數次的寂寞里,在無數次的怨春異春里,他才發現,生命中還有這樣的一個美麗的奏,正躲藏在這樣的一個山寺之中。此後的他,就能真正地領略生命的詩意了。「歲月是有顏色的,他可以是青青的苔蘚,也可以是蒼蒼的白發」,應該說,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怨春悲秋的嘆息里度過終生。「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自然的每個季節,都找到了生命的春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愛的思想最新章節 | 愛的思想全文閱讀 | 愛的思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