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書生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
僧人來到她床前,從懷里模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躺在海灘上。這時,走過來一個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走過來一個人,將自己的衣服月兌下,給女士蓋上,走了……又走過來一個人,過去挖個空,小心翼翼的把尸體掩埋了……
疑惑間,畫面切換,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
書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換你一個情。但是他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
書生大悟,從床上坐起,病愈!
書生悟道了什麼呢?
愛情要隨緣。你跟對方在大學里相識是一種緣分;你們彼此相愛,也是一種緣分;你們最終不能走到一起,也是一種緣分。
然而,有的人卻不是這樣想的,或者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改變了初衷。不管從什麼時候開始戀愛,都想在畢業時把戀愛成果鞏固下來。似乎大學四年,談情說愛跟學業同種重要,即使拿到了畢業證,如果失去了戀人,那也算不上真正的畢業。于是,當畢業在即,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跟戀人的感情出現問題時,就很難去承受。感情挫折同就業一樣成為困擾大學畢業生的難題。于是,有人在感情挫折中不能自拔,失去理智走上極端。
實際上,這時間從來沒有完美的愛情,所謂完美的愛情,都是相對的。隨著時勢和條件的變化,在完美的愛情都會產生審美疲勞。無論多麼完美的愛情,都要靠一種責任感去維護,也只有如此,愛情和婚姻才會。在大學里花前月下產生的所謂完美愛情,踏入社會後,未必經受得住世俗的沖擊。
商界巨子李曉華(是國內第一個擁有法拉利跑車的人,第一個同時榮獲聯合國頒發的「科學與和平獎」及「和平使者獎」兩個獎項的中國人,並有一個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李曉華星」),初中沒畢業就插隊北大荒,當時他才十八歲。北大荒有過她的初戀。可女方卻回北京和一個結了婚。當時,李曉華扒著火車從北大荒回京,敲開女方家的門時,媽出來了,說︰「你不能給她帶來幸福,你也不能改變她的生活狀況,你要什麼沒什麼,就是一個農民,雖然他也是一個知識青年,但不能嫁給一個農民。」
這件事對李曉華打擊很大,後來功成名就,他這樣感慨地說︰「要改變貧窮的命運,只有加倍努力。奮斗對于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這時我要告訴現在年輕人的衷言。在我貧窮潦倒的時候,我在北大荒做一個農你們的時候,沒有人肯嫁給我。沒有必要的經濟基礎,只憑愛心與執著,連真愛都得不到。」
李曉華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愛情的殘酷。如果因為經濟原因,你的她提出跟你分手,你默默接受就是,不必為此耿耿于懷,不必為此深陷「傷心太平洋」。因為你即使暫時維系住這份感情,而物質條件又不會在短時內改變的話,分手是遲早的事。
反過來講,畢業之時說分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當你踏入社會後,你的眼界開闊了,這時你也許會發現你的大學愛情是幼稚的,也許會踫上更值得相守一生的人。經過社會的鍛煉,你們都變得比以前成熟了,這時做出的選擇也許更具有生命力。
有的人之所以很難放棄已經明日黃花的愛情,是因為再就業壓力的沖擊下,期望用戀人的感情來安慰自己必備的心靈,為自己療傷。但愛情絕不是一根救命稻草。當你打算用愛情來拯救你的命運時,只會讓你更加失望,讓你更加受傷。正確的做法是,即使放棄這份支離破碎的愛情,盡快從痛苦中走出來。
後漢時代,太原有一個叫孟敏的人。一天,他扛著瓦罐上市,一不小心,瓦罐掉在地上摔碎了,但他頭也不回地向前走去,旁觀者無不奇怪。有位叫郭林宗的人看到了,跑上前去問孟敏,為什麼不回頭看看?孟敏回答︰「從肩上掉下去肯定會摔得粉碎,我看她又有何用?我前面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郭林宗認為,這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一定會有所成就。果然,10年後孟敏成為知名學士。
當愛情已無法彌補時,沉浸在里面又有什麼意義?拿得起,放得下,專心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真情寄語︰
大學里戀愛都是正常的,分手也是正常的。
別把你即將失去的愛情看作一場完美的愛情,這只會讓你更加痛苦。實際上,所謂完美的愛情都是相對的。當你踏上社會,經受一番鍛煉之後,再回過頭看你的大學戀情,往往會發現很幼稚,結束並不見得是壞事。
當大學畢業,戀人卻跟你分道揚鑣時,不必為此陷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轉移自己注意力,去做更重要的事,這才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