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兵法在手,寧清依要上陣打仗被接受,現在是商量應付皇上反水的時候,否則寧清依會很難過。
「沒事兒,君無戲言,我會說服皇上的」雪兒不怕傳召她,只怕不容她反駁,皇上就下旨撤她的職。
皇上的傳旨太監很快就到,他們還沒想出具體的辦法來。
「皇上有旨,安老太爺接旨」,聖旨下達,不是下給寧清依是下給安老太爺的。
皇上會傳他進宮,安老太爺意想不到,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草民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安老太爺被貶為庶民,不再自稱微臣,以草民自稱。
「老太爺請起,不必多禮,論輩份,你還是朕的岳父」,安皇後是安老太爺親女,說是岳父,一點都不為過。
安皇後死得不明不白,那聲岳父,安老太爺不敢當,「皇上嚴重了,草民不敢當」,皇上跟現任皇後情深意重,他多少為女兒不值。
「知道朕傳你來,所為何事嗎」,安老太爺明著沒為難皇上,暗地里對皇上是有意見的,皇上清楚,不想自找麻煩。
皇上傳他來,不是為了寧清依,為啥,「為鎮遠將軍,其實皇上大可放心,鎮遠將軍是有妙計大敗敵軍的」,安老太爺對寧清依有信心。
有妙計,原來是有備而來,「有何妙計,安老太爺盡管到來,否則朕迫于壓力不得不收回成命」,皇上不是想收回成命的,不過如果可以套出作戰之法,正合他的心意。
「鎮遠將軍有兵法一本,呈給聖上,請聖上過目」為了寧清依能上戰場,也為了不懷璧其罪,安老太爺不妨將孫子兵法出讓。
「孫子兵法,有這本書,朕從未見過」皇上大概瀏覽一遍全書,好個三十六計,不失為作戰上成兵法,王朝有此書,如虎添翼。
「不知此書如何得的」此書奇妙,寫書的人更是奇才,不容錯過。
安老太爺哪知道書從哪里來,皇上問起,他無從作答。
「不知道,寧清依將書呈給朕,一定不會介意將寫書的人推介給朕才對」,難道寫書的人是個隱士,不願出山,皇上懷疑。
「請皇上怪罪,草民不知」安老太爺承擔不起欺君的罪名,編一個理由的立場都沒有。
不知,可惜了,是否該傳寧清依進宮,皇上嘆氣,再次翻開書,「本人曾為將士,不料身體殘缺,特作此書,傳與徒兒何志文,望將此書發揚光大,傳與後人,難道是何志文的師傅,那個被陷害爾後下毒報仇的乞丐」,皇上總結書上所說,再聯系何志文曾經說的身世,以為書為何志文師父所作。
只是安老太爺奇怪,書是寧清依拿出來的,何志文拿到書的樣子不像是知情的,怎麼會是何志文的師父傳給何志文的,但是皇上要這樣以為,就將計就計吧!書上的話只怕是寧清依先想好的計策,傳她來有什麼用。
「好吧!果真好計,此書朕放入藏書閣,為獎賞鎮遠將軍,朕賜尚方寶劍三柄分別給征北大元帥、征西大元帥、鎮遠大將軍,望他們能夠收回失地,得勝還朝」疑兵不用,用兵不疑,為朝廷安危,皇上有意在他們身上賭一把。
「謝皇上,草民告退」皇上要用尚方寶劍收服人心,安老太爺听之任之,江山穩固了,他外孫做皇帝才做的安穩。
安老太爺佝僂著身子就要退下,看著他的背影,皇上心有不忍,都是他多疑,任憑他們害了安家,「等等,朕還有旨要下,你帶回去吧」,皇上突然想恢復安家聲譽,有何志文和寧清依不愛江山的人在旁,又有安國侯府在朝,不怕他們反了,而且繼位的人定為雲騰,安府應該會輔助雲騰對付皇後和周貴妃的人馬,不讓雲騰被他人所害,安楊和安護也可用心打仗,保家衛國。
「是,皇上」安老太爺回轉,立于一旁,只是身子不似從前,已經站不直了,以前的他即使年紀大了,威武之姿猶存。
「爺爺,你回來了」安楊等人等在安府門口,安老太爺身後跟著大隊人馬,像是有賞,他們放下心。
「皇上有旨」傳旨太監有旨要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安將軍府安楊、安護大才,為國出力,保家衛國,安家長輩教導有功,今封安老太爺為太師,安老夫人為一品誥命夫人,安老爺為鎮北將軍,陪同征北大元帥一同出征,安夫人為三品誥命夫人,另外征北大元帥、征西大元帥、鎮遠將軍各賜尚方寶劍一柄,望能帶領大軍收回失去城池,護住王朝江山不朽’
一下子,安府榮耀空前,一門俱榮。
旨意傳到敵人耳朵里,少不得讓那些人坐立不安。
安國侯府也听到消息,朝中少了將軍府,多了個太師府,不知是福還是禍,會不會為將來太子即位埋下禍根。
「爺爺,皇上下旨定有他的用意,您老別擔心了」楚小姐楚柔然是楚家唯一的後代,是一家子的掌上明珠,可惜不是個男孩子,否則帶兵打仗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