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瞬之间到了八月底。////
宣州知府陆大人府上,知府陆湛正跟妻子陆二太太商量回京的事宜。
“十一月二十八的日子,也没多长时间了,好在自小订的亲事,一切早有准备,婚房、院子都是事先选好的,上次回京,就派了专人照看打扫,一应物件也添置的差不多了,我九月份带着王氏和柳氏及几个女儿先回去,准备婚事所需的一应物品及礼节,再到各处亲朋处走动走动,喜帖也得备好,秦氏就先留下侍奉老爷,到时跟老爷一块回去。阿琦也留下,到时陪着阿霖一起从宣州去迎亲,迎亲的一应事情我也交侍下去了,有万有元两口子跟着,也放心。”陆二太太絮絮叨叨地向陆湛述说着自己对行程和大儿子婚事的安排,陆湛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不时配合地点点头,他对妻子做事一向放心,所以对妻子的安排都是听之任之,这原本也是内宅之事,自己一个大男人总不至过问太多。陆二太太也没期望得到陆湛的意见,然则陆湛总是一家之主,这些人事上的安排,总要让他知道。
“老爷十一月中旬应该能赶到京都吧?”陆二太太犹不放心地问道,大儿子陆霖的婚事是自小定下的,儿媳是江南望族袁氏的嫡女,与自家是门当户对,自袁氏女及笄后,陆二太太就在筹划大儿子的婚事,眼看婚事将近,一切也都按原先的安排进行者,最后关头别出差错才好,若是陆湛这个做父亲的不能回去参加儿子的婚礼,岂不落人话柄,袁家人又会怎么想。
“自会赶回去,做父亲的怎么能缺席儿子的婚事。”陆湛一本正经地答道。
听自家老爷这样回答,陆二太太刚微悬的心,放了回去,老爷一向疼爱两个儿子,长子娶媳这样的大事,老爷定会慎重的。
“忙完阿霖的婚事,就该操心阿琦和嫣儿了。”陆二太太叹道,孩子们一个一个都大了,自己也老了。陆如嫣之上还有两个庶姐,陆如锦和陆如画,一个十六岁、一个十五岁,陆二太太早两年就为她们订好了婚事,只等忙完长子的婚事才好为她们定下婚期,如嫣还有一个庶妹,今年才十岁,婚事自是要过几年再说。
“阿琦的婚事,母亲心中可能已有人选,到时你多问问她老人家的意思。”陆湛低头斟酌道。
提到陆老太太,陆二太太就想起陆老太太准备说给陆如嫣的谢安来,如此不着调的一个纨绔,老太太竟舍得将自己嫡亲的孙女嫁过去,就算他是淑妃娘娘的亲侄子,自己也是万舍不得宝贝女儿如嫣嫁过去的,真要嫁过去了,还有省心日子过吗。想到此,心中不由得不快,难道为了攀附永平候府竟要舍弃自己的女儿不成?心中不满,口中自是不悦道:“母亲是不是跟老爷提过什么,怎么没听老爷提过,该不会是又像谢安那样吧!”
听出妻子语气中的不满,陆湛忙斥道:“没说过什么,有的话还能不告诉你。上次回京述职时,母亲只说将来阿琦的媳妇最好在京里找,门当户对,家势配得上的,其余又没说什么。只是母亲既存了这心思,平时肯定留意,你问一问她总好过自己到时手忙脚乱的,再说你好多年没在京都,许多人家的女儿你也不熟悉。再说母亲只会为阿琦好,难不成会害他吗?那个谢安只是家里骄宠太过,其它方面倒也不失为一个夫婿的好人选。”
陆湛一向敬重陆二太太,很少向陆二太太发这么大的火,陆二太太不由得瑟缩了一下,其实她的本意是陆老太太给陆琦找的媳妇,不会像给陆如嫣找谢安一样不靠谱吧,没想到陆湛这么大反应,即使心中有不满,也不由收敛语气道:“母亲自是为阿琦考虑,可那是我儿子,不管是谁,总要我亲自看过心里有谱才好下定不是,阿琦总也要相看一下吧,他可不像阿霖,咱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那脾气……,他要是不满意,指不定闹出什么事来呢。”
陆湛也知道自己这个二儿子的脾气,不由叹气,长子倒老实听话,可资质平庸,怕难当大任,二儿子资质极佳,聪明上进,大哥和自己都对他寄予厚望,可他又太有主见,滑不溜手的,有时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有无从下手之感。
“老二是个心理有数的,到时肯定要让他自己相看满意才行,母亲那里我回去后自会找她老人家说,你回去后就暂时别提这事了。如嫣也及笄了,那个谢安……”提到谢安,陆湛也很无奈,本以为母亲相中的,自是不会差到哪里去,顶多跳月兑一点,世家子弟中这样的孩子也常见,配如嫣的性子倒也凑合,虽然刚才那样替谢安说话,可自己几次与那孩子相见,那孩子真让自己喜欢不起来,自己心里也是不满意的,嫁给那样的孩子是有点委屈自己的嫣儿。“谢安你要真看不上,就好好跟母亲说,就说两个孩子相看生厌,怕将来成就一对怨偶……说不定不等你们到京都,这亲事就散了呢。”
陆湛的话也不无道理,陆如嫣本看不上谢安,面对谢安时就没给过好脸色,谢安虽不着调又不是傻子,又是自小家里娇养宠长大的,自是受不得陆如嫣的待慢,倒真算得上两看相厌。谢老夫人如此宠溺谢安,要是听说如嫣不喜欢自己的孙子,自是不会让孙子受委屈,这样一来婚事自是成不了。说不定还会寻平昌伯府的麻烦。可事以致此,多说无益,再说还有永平候呢,他总不至于看着俩家的交情因此断了吧。
愣了半晌,陆湛道:“母亲年纪大了,所想的无非是平昌伯府的将来,大树底下好乘凉,要是平昌伯府这颗大树倒了,我们还有什么可倚仗的?”
陆二太太明白陆湛话中的意思,每个当长辈的总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富贵绵长,若是为此不得不牺牲一些人的利益,而能保住整个伯府的利益,那又算得了什么。
从内心来讲,能有陆老太太这样一个婆婆,陆二太太认为是自己的福气,如嫣五岁时,陆老爷就外放了,按理媳妇是要在婆婆跟前侍奉的,陆二太太只需安排个侍妾跟去服侍陆湛就行了,陆老太太却以身边已有长媳服侍为由,硬是放了陆二太太带着儿女随陆湛来了任上,这一来就是十年,若不然,夫妻分隔两地十年,再浓的情份也淡了。对于此,陆二太太一直是铭感于心的。在别的事情上陆二太太可以让十步、百步,可事关自己儿女一辈子的事,她怎肯轻易妥协。不过此时也不是争辩此事的好时机,于是笑道:“老爷说的是,母亲自是为儿孙好的,再说儿女自有儿女的缘法,我们连母亲中意的哪家的还不知道呢,就在这自乱了阵脚,还是进京后见了母亲再议吧!”
陆湛想想觉得妻子说的有理,便暂时将这事抛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