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高层的犹豫,使得朝鲜地区的情况更为恶化了。
虽然,在朝鲜地区失去了绝对的制空权,但是,日本人的空军作战部队,还是凭借着在战争初期取得的优势,和中国空军抗衡着。
战争初期中国空军的巨大损失,使得现在,在朝鲜地区的中国空军实力,显得略微单薄了些。
空四师完了!
空三师在经过几场大战后,所能升空作战的战机,也仅仅只有一半的出勤率。
空一师的情况似乎好些,但是,这种情况,随着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对中国沿海地区大中型城市的袭扰,变得恶化了。
为了加强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保护,空一师在取得了对日空军作战经验之后,返回了安徽芜湖基地。
作为补充过来的空七师的实力,张天鹰不敢做太大的指望。
作为驻防在兰州的一支二线支援部队,空七师装备的,还是j—14b型战斗机,虽说都是系出同门,但是,双方的战斗性能基本上不可同日而语。
一架j—14型战机,基本上能挑战三架j—14b型战机的联合攻击。这种实力差距,依靠联合编队作战,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关键是,空七师不具备联合编队作战的经验啊!一切,还要重新开始,相对于日本人不断增加的空中作战力量,张天鹰只得带领着自己的战友,凭借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无限忠诚,苦苦支撑。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至少,现在的日本战机,已经不敢进入到中国境内胡作非为了。
日本人的战机损耗不少了,但是,他们的飞机怎么就是打不完呢?!一架“心神”战机被击落了,还会有新的“心神”战机补充过来。而且,更让张天鹰吃惊的是,在日本人的战机编队中,美国人的f—22型战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有一次,张天鹰居然遇到一支纯粹由f—22型战机组成的战机编队!
看来,美国人是铁了心要支持日本人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了!
不过,所有的不利因素中,也不是没有好事存在,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武器研究专业人员的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解决了导弹攻击失效的问题。脉冲武器,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一种波束,既然是一种波,就要依照波束的物理特性办事。
波束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在遇到阻碍时,会产生衍射、散射和反射等,不同的波束的波长不同,对于不同的物体的衍射、散射和反射的特性又有不同。脉冲波属于一种超短波,是一种能量波,但是,这种能量波的传导途径和方式,也是依照波束的特性实现的。
针对这一点,依据脉冲波的波长,以及产生散射所需的孔径,对以往的空空导弹,做了细微的局部调整,即在导弹导引头,加装了一层经过激光技术处理的防护罩,这层防护罩上,密布着无数个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纳米级的细小小孔,在这些细小的小孔尾端,连接着十几个导流槽,所有的脉冲波,经过纳米级细小的微孔散射并相互抵消着耗掉大部分能量之后,在导流槽集中后,发散到导弹的尾部。
这种设计和处理方式,保护了导弹导引头的同时,对导弹的飞行特性,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无形中使得以往的那批基本上被宣判报废了的空空导弹,重新焕发了活力!从而避免了换装和更新新型导弹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也避免了中国战机没有空射导弹可用,只能凭借战机的优异机动性能,和日本人进行贴身肉搏的尴尬。
正是依靠这些重新恢复战斗力的空空导弹和j—14型战机优异的空战性能,在战机数量明显不占优优势的情况下,张天鹰和他的战友,堪堪地和日本人的空军部队,维持着平局的局面。
丧失了空中优势的日本部队,只能依靠地面部队,对朝鲜人民军实施疯狂的进攻。从韩国战场上彻底腾出手的日本地面部队,虽说付出了一定数量的损失,但是,依然依靠着强大的实力,以每天数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现在,日本军队已经扫清了平壤市外围的阵地,正在向平壤市区突进,平壤市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也许三天,也许一个小时,谁都知道,如果没有中国部队的帮助,朝鲜人的战败,只是短时间的问题。
考虑再三,终于,在日本人即将攻占平壤市火车站,对于平壤市中心的议事堂的进攻,也即将展开。
由于在先期的战斗中,日本空军已经将大同江上的大同桥、玉流桥和绫罗桥等三座大桥,全部炸毁,朝鲜舟桥部队搭建的临时性浮桥,也被连续多次炸断和毁坏。平壤市的朝鲜部队,被一条大同江阻隔着成了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部分。分散了兵力的朝鲜守城部队,很难阻击日本军队的进攻。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的增援,也只是多付出无数条生命而已。针对日本军队的强大的进攻火力,朝鲜人民军所能采取的做有效的防御手段就是用士兵的血肉之躯,扑灭日军枪口炮口喷射的火焰。
平壤保卫战,成了一场彻彻底底的生命绞杀战。
每天,朝鲜人民军伤亡士兵的数量,都是以千位数计算。在兵员不足情况下,更多的平壤市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被充塞到军队,在经过简单的射击训练之后,就换上军装奔赴现场。所有的人,都把希望放在中国老大哥的救援之上。
求援的电报,每天像雪片一样飞向北京。
这雪片一样的电报,向一座座大山,压在中国政府高层的心中。政府想尽快派兵,但是,军队现在却是处于一种无兵可派的尴尬局面。
在没有压制日本人地面进攻有效武器的情况下,派出部队,只会是重蹈朝鲜人民军的覆辙!考虑再三,当军委高层最终下定决心,准备派出21集团军入朝参战之时,出兵计划,再次被打乱了。
上海,外滩。
郭川站在锦江饭店贵宾房宽大的玻璃窗后,眺望着远海。海面上,早已不见以往上海码头车水马龙,各种大型船舶穿梭如织的繁华景象。
日本人的联合舰队,驻守在二百海里的外海,严密地封锁着各国的商船。码头的集装箱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各种出口货物,被迫停放在码头,只等战事缓和之后,装船送往各个国家,换回数以亿计的美元钞票。
但是,这种想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能是一种愿望了。
一些冒险出海的远洋货船,在驶离上海港码头不远之后,就被日本人的舰队毫不留情地击沉了。有了这些教训之后,虽也不敢冒这个险,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货物被扔进太平洋海底。
中国人生产的商品虽然很多,但是,还不足以多到填满太平洋,填出一条陆路通道的地步。
许多原计划海运的货物,被迫转道陆路,依靠兴建的亚欧高速铁路,发往各个国家或者在运送到欧洲之后,再装船运往美洲。
连续几年的持续高温,让南极洲和北冰洋的冰原融化了不少,随着这些冰原的溶解,汇入各大洋,海平面比以往升高了五六米,为了防止海水倒灌,上海使政府,投入巨资,沿着钱塘江到外滩,再到黄埔江,兴建了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防波堤。厚达五六米,中间以船甲板为支柱的防波堤,将整个上海市,环绕着形成了一座孤。高出上海市平均海拔高度的太平洋海水,被这条长长的防波堤阻隔着,形成了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悬空河,悬空海。
上海市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的政府能够拿出这么大的一笔资金,保护着他们安宁平静的生活,相对于斐济、马尔代夫等太平洋国,在国土被海水淹灭之后,背井离乡沦为生态移民的凄惨,他们应该感到幸福许多。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的变化之外,最大的人文景观变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的进驻。在各个重要设施和政府机构附近,各种防空褪掉防护衣,将炮口和导弹弹头,指向天空。
日本人曾经对这座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试探性地发射了几枚导弹,均被中国防空部队击落后,日本人开始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通过组织这座城市的对外贸易,企图困死这个曾经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金黄和银白色的世界级超大型城市。
依照国家统筹安排,上海市的科研和竣工生产企业,已经整体打包之后,送往了三线地区。部分上海市民,也开始了有组织的撤离。现在,在这个曾经活力无限的城市,人口已经下降到千万以下。
不仅仅是上海,其他的一些靠近海岸的大中型城市,也组织了相应的有次序的撤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好!
郭川不明白,在这个所有人纷纷撤离的时刻,母亲为什么在徐氏集团在上海的工厂和产业撤离之后,派自己上海这座危城来。
谁都知道,日本人的进攻,只是迟早的事情,这个时候把自己派到上海,不是明摆着把自己往虎口里送吗?!
羊入虎口,只能见机行事了。
郭川在心底只能这样告诫自己。
正在这时,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猛然响起。
布防在防波堤后的防空战车的雷达快速旋转起来。
日本人来了。
在忍耐了几个月之后,日本人终于对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发动进攻了。
只要输入-www.9zw-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