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会员点击和收藏^_^
而当国青突然更换了主教练、并且这位新主帅在上任后的首次集训中没有将高军征召入队后,高军更是直接地感受到了当年那些弟子们的心情。因为自己就曾经这样对待过球队里的大牌,高军很清楚强势的主教练上任时都不喜欢队内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球员或者是一个关系特别亲密的小团体,因为这会削弱主教练的权威,影响球队对其战术思想的执行。
此外还有一个同样要命的问题,如果球队出了成绩,那么功劳最大的是主教练,还是那位核心球员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球迷都知道马拉多纳1986年世界杯上的神奇表现,但有几个人知道当时阿根廷队的主教练是谁?
说起来国青队原来的主教练刘春铭之所以下课,与此也不无关系,高军的表现太耀眼了,反而令所有人忽视了他这个主教练的存在。恰恰这时中国足协与德国足协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于是德国足协推荐的克劳琛就如历史上一样成为了国青队的新主帅,当然刘春铭个人也没有吃亏,世少赛与土伦杯上取得的成绩已经足够他高升了。
客观地说,克劳琛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主教练,无论是当年执教一线球队时,还是后来执教青少年球队时,他都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执教水平。但从历史上与小董的冲突来看,老头的性格还是很强硬的,这就令高军不可避免地有些担心。而更关键的是,这届国青寄托了高军太多的希望,因此难免有些患得患失,否则以他都成为了国足前场核心的身份,还有必要在乎进不进低了两个级别的国家青年队吗?
好在这时中国足协倒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当高军接到通知前往国足报道的时候,有足协官员特地为此事向其进行了解释,告诉他克劳琛之所以不召他和余海参加国青队的集训与拉练,是因为两人的实力足以稳坐主力,无需特别考察,加之这一年里两人在国家队与东方队的比赛任务都很重,因此他才尽量减少征召的次数。高军一想也是,国足八强赛的首场比赛在2月9日就要打响,之前还有这次长达一个月的集训,而东方队因为有亚冠任务,3月初就开始有正式比赛要打,他们两个哪儿还有余暇参加国青队的集训和拉练啊?
卸下包袱的高军在国足集训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令主教练阿里汉稍稍松了口气,但即使如此,对于八强赛的首场比赛,他的策略依然是保平争胜,因为国足是要在客场挑战一直以来的苦主伊朗队,而伊朗队的主场又是亚洲有名的魔鬼主场,中国队就算只是打平,都已经足以让国内球迷满意了
虽然如此,阿里汉依然不会让球队一味地龟缩死守,因为他是骨子里就崇尚进攻的荷兰人,而从德国归来的蒿骏敏则成为了他这次集训中最大的惊喜,令他心中的底气更足了。
其实之前小蒿能够成为国足的主力右前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将李铭退役、加之他与高军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并不是他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当初李铭的水准足以接班。在亚洲杯的时候,蒿骏敏的进攻能力虽然在国内的边路好手当中已经是名列前茅,但是他那糟糕的防守和不足以在高强度比赛中打满全场的体能都远不能让阿里汉满意。
但在马加特那地狱一般的冬训中,蒿骏敏却表现出了东亚人特有的坚忍和服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令那些拜仁大牌球星都怨声载道的训练内容,虽然其中的滋味令他每次想起来都会脸色发青,但是回报也是十分巨大的。如今距离亚洲杯结束才过去了半年时间,之前每场跑动七八千米都会累得抽筋的蒿骏敏现在已经拥有了场均跑动接近一万米的不错体能;而蒿骏敏的防守能力虽然还是无法与攻守平衡的余海相比,但已经勉强可以胜任边前卫的位置而非是只能进攻的边锋了,加之国足现在右路的边后卫是防守出色的孙季海,因此阿里汉原本担心的右路防守自然是放心多了
由于国足历史上无数次惨遭伊朗队屠戮的惨案、而在客场别说战胜伊朗队、就连逼平对方的战例都从未有过,因此中国球迷、特别是那些1990年代就开始看球的老球迷普遍对首轮客场有些缺乏信心,但也有一些年轻的新球迷对中国队在客场拿分充满信心,因为现在的这支国足可是新晋的亚洲冠军啊,他们不过半年多前还曾经在主场打得伊朗队满地找牙,但他们却忘记了那场比赛中裁判的偏向和伊朗队的霉运
比赛开始后,伊朗队在德黑兰阿萨迪体育场内超过10万名狂热观众的加油助威下展现出了亚洲顶级球队的真正实力,从场上表现来看,中国队与伊朗队完全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开场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高军居然一次都没有接到过皮球,这还是他成为国家队主力前锋以后从未遇到过的窘况。
伊朗队目前的主教练是克罗地亚人伊万科维奇,虽然历史上他后来执教山东齐能队时虎头蛇尾,但那主要是因为某些足球以外的原因,能力其实并不差。而更重要的是,如今的高军已经不再是当初没人重视的无名小卒,亚洲列强的主帅都对他的特点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
其中伊万科维奇的结论是,对于高军这种启动速度奇快的抢点型射手,想要派一个人就盯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如果派多了,对于全队的攻防又影响太大,因此他的对策是不派专人盯防高军,而是充分发挥伊朗队的凶狠逼抢的优势,力图将中国队有能力给高军传出致命球的少数几个球员完全限制住,那么高军的射门再厉害,也别想发挥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