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第五节

作者 : 钢指戒

我们看看古罗马帝国之后,到了公元1800年左右,欧洲大陆的农业生产才走出贵族的庄园模式。

最晚在公元1300年,欧洲得到了成熟的中国灌钢技术,在农业科技上,已经能走出贵族庄园制。可是最后是到1800年之后的大革命才走出庄园制。

当然,我们不能从西方的贵族社会发展找寻答案,可是我们可以寻找一点灵感。

到了四世纪,罗马帝国学术界发展出“天命论”,就是说贵族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这种区别是天定的。这是非世袭的贵族又异想天开,想回到世袭时代。

士族贵族都对国家持有政治无为思想,这种无为是希望国家让权于士族,由士族管理民众。这样,士族们就希望皇权衰弱。

在帝国分裂后,贵族有钱、有人,可以轻松流动。你这个国家乱,他可以去那个国家,国家理念减弱。可是,宗教当时在西欧各国发展,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还是上帝子民。所以,西方社会走成宗教型国家,有一定的必然性。

从南朝看,南朝时学术也有了“天命论”的苗头,所谓“士庶天隔”。不要对这个看得太重,这只是士族渴望得到世袭特权的一个幻想。

再往后发展,宗教被越来越多的高级人物所接受。虽然汉朝就有佛学传入,而在西晋时期是压抑宗教的。晋武帝一上台就下令,全国禁止拜鬼神,只推崇祖先。人类的文明,本就是我们祖先的经验和创造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虽然东晋后,佛教首先在北方兴起,可是它传到南方后,却在南朝发展极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儒学和宗教最大的不同是,儒学首先要“学习”,不管是《论语》,还是《荀子》,开篇第一章都是讲“学习”。《论语》第一章为《学而》,《荀子》第一章为《劝学》。还有很多儒家经典第一章都是讲“学习”的。

因为儒学没有“天赐之权”,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很完备的理论。人们要先学习,才能读懂它。古代没有白话文写作,古文之下的四书五经极难被读懂。就拿《论语》、《春秋》来讲,太难被一般学者读懂。古人不写大白话,就只能给《论语》、《春秋》作注解。光在战国时候,《春秋》的注书出名的就有十几种,可是一般的学者,连注解也看不懂,所以就要注上再加注。这样,四书五经成了一门庞大的学问,涉猎极广,不认真学个三五年,连入门都难。儒学统治两千年,这也是中国人爱学习的深层原因吧。

可宗教就不是这样,宗教更多的是口传身教。在没有文化的劳动人民中普及,比儒学容易得多,它不需要普通人懂得太深。宗教的第一要点不是“学”,而是“信”(所谓迷信就是这样来的),你首先“信”了,后面的就好说了。

东晋的桓玄出自儒学世家,他虽反对佛学,却无法说服其他名士,最后感叹“神奇之化易,仁义之功难”。这指的是,宗教靠神鬼,迷信容易被人信。而儒学是一个“理性”的社会学科,需要努力学习。

我们从西方士族社会的思想学术,后来走成“天命论”,最终走成宗教型社会来看,中国南朝要走出士族统治,要走很长的路,可能要再走几百年。l3l4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最新章节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全文阅读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