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在怀孕四个月时,被太医诊出了双胎的脉象,而且还可能是龙凤胎。
得到这个特大喜讯后,天景就派了大渊皇宫御膳房两个手艺最好的厨师到齐朝,天天给清和做家乡菜吃。
贺云阳也很高兴。他也没忘了那位一直在念慈堂常住的老人,贺铭扬和他没有关系,但总是云祥的父亲,虽然不称职,但父子亲情总是不能抹杀的。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弟弟带了清和去念慈堂向父皇通报这个好消息。
贺云祥很是不情愿,但也不愿拂逆了哥哥的心意,就带了清和去了。清和在新婚之日就没见到一个长辈,直到现在有了身孕才去拜见公爹,实在不能不紧张。战战兢兢跟着云祥迈进了念慈堂。她没想到过程那么短暂,而且从进来到出去,看到的,只是那个在香烟缭绕间独坐的老人的背影。
贺云祥说:“父皇,我成亲了。”
老人说,“嗯,知道了。”
贺云祥说,“父皇,清和有身孕。”
老人说,“嗯,知道了。”
贺云祥说,“我和清和给您请安。”
老人说,“不必了,出去吧。”
然后他们就出来了。一路走着,气氛很僵很冷,这是清和从认识他起从没有过的感觉。清和一直没敢说话。都快到他们的祈宁宫了,贺云祥忽然哑着嗓子道,“你看到了吧,他就是这样的。他从来不喜欢我和哥哥。我母妃去世得早,我一直就是跟着哥哥过的。”
清和没想到他的过去是这么可怜悲凉,她想了想,伸手轻轻地拍他的背,柔声道,“没事的!一切都过去了,你已经长大了,都快做父亲了,他喜不喜欢你有什么关系!”
贺云祥僵硬的脸上有了些笑容,用力点头,“就是。我有哥哥,有你,很快还要有两个小宝贝了,我才不在乎他对我是什么样呢!对了,要是哥哥问起来今天去见他的情形……”
“我知道怎么说,”清和接口道,“我就说老人家很高兴很欣慰,还跟我们说了好一阵子话呢。”
“就是这样,哥已经很辛苦很不易了,就别再用这事给他添堵了。”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清和分娩这日,天景罢朝一天,来到齐朝等待她的两个小外甥诞生。
足足好几个时辰的挣扎,清和终于把两个小生命带来了这个世界,果然是龙凤胎,是姐弟,那个女婴有一双乌黑灵动的大眼睛,和天景有几分相像。
贺云阳抱着这个女孩儿,又望着天景笑,然后跟云祥说,“你们以后要看好这个小丫头,别让她欺负了弟弟。”
天景知道他在调侃自己,一扬下巴挑衅道,“我看这个小丫头乖得很,就像我一样,你说我欺负过谁?”
贺云阳慢条斯理地逗弄着孩子,悠悠开口,“天景,你不该问我你欺负过谁,你该问我有谁是没被你欺负过的。”
天景怒,刚想正式和他吵架,贺云祥赶紧插进来,从贺云阳怀里抱走了女儿,笑道,“哥哥嫂子你们慢慢吵吧,我进去陪清和了。”
贺云祥溜走了,剩下的两人石化,顿觉吵架也没意思了,不如找个地方喝茶。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两个孩子的百日之庆。
这场百日宴自然是要大办的。宫里提前了十几日就开始筹备盛宴和各种节目。诸位臣子当然也都绞尽脑汁地考虑该送什么礼物,才能讨得皇上和皇太弟的欢心。
这些都是正常的,特别奇怪的是,魏朝的国君竟也发来国书道贺,声称将要派出使节,携带重礼前来道贺,并且再三重申,这将是一份极重极好的礼物。
贺云阳看着那份国书,疑云重重。两个孩子的出生说到底是贺家的家事,最多就是请臣子们请顿饭,当然不会发国书通知别国?这样的话,魏朝的消息就不是来自正途了。既然不是正途的消息,他又为何要发国书派使,弄得如此大张旗鼓?
贺云阳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他有预感来者不善,但是人家发来一份如此显示友善的国书,实在不好不让他们来。
魏朝也是贺云阳吞并计划中的一环。但他不急。他探知得魏朝老国君已经是病体沉重,归天之期大概也就是在半年内。他打算在新老国君刚刚交替,万事不顺之时,突发奇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现在这样一份突然而来的国书,到底是讨好的搭讪呢,还是先出手的挑衅?贺云阳之所以打算用乘人之危,投机取巧的手段攻打魏朝,是因为这个王朝,这个国家太神秘了。他很难往他们的朝廷里安插探子。不管多么优秀的密探,只要安排去了魏朝,至多不过三月必然被识破,然后这个人就神秘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魏朝的皇族是莫家,现在的老国君莫制恒已经七十有八了,他家的太子莫乾珊年已过了四十,可谓是各国中年纪最大的太子,想来他必定是地位尴尬,心急如焚。现在老皇帝病重,这位都快老了的太子总算快熬到了出头之日。
那么,既然老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了,应该不会为了齐朝皇族家里添了两个孩子而强撑病体写下贺喜国书。这份国书的字体潇洒苍劲,神完气足,断然不会出自病弱老人之手。难道是那位太子已经急不可耐地先尝试着写了第一份国书?
既然想不出头绪,不想也罢,等到魏朝的使节来了,听听他们要说什么,看看他们带来的是一份什么样的重礼?
贺云阳把这份国书放到了一边。这次的盛宴还有很多事要忙的。这次天景也是要来的,要以大渊凌尧帝的身份前来道贺。嗯,就让云祥带几个臣子,出城十里相迎吧。
睿奉五年五月十八,就是两个孩子的百天之期。这小姐弟俩,姐姐叫贺思遥,弟弟叫贺思远。他们虽是双胞胎,长得却不像,姐姐清秀玲珑,弟弟虎头虎脑,都是极可爱的孩子。
天景三日前就到了,但魏朝使节可真是会掐时间,直到开宴前半个时辰,才有人来通报,“魏朝使节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