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两日王城的异乡人突然增加,下臣怀疑极有可能是对方开始加快动作了?”
兴乐宫的书房里,青衣官服的儒雅男子——李斯,垂首向面前的君王汇报最新的情报。
“人数呢?”嬴政背对着李斯,拿起一根八寸细长的铜簪拨了拨灯芯,语气无波气定神闲的问着。如果猜得没错,人数,绝对不是问题关键。
“回禀陛下,来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如果下臣不是奉陛下之命暗中仔细排查,很可能就发现不了。”
早在嬴政重用李斯不久,他就命令李斯暗中关注王城外民往来动向,每个巷道都有专人负责观录。若非如此,在这政局动荡、人员来往频繁的战国时代,一朝一夕之间还真难查得清楚这些细小的差别。
“人数不多,”果然如此,那就是另一方面的变化了,“如此说来,就是来人所做所为与从前不同!”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李斯对于嬴政的一语道破并不讶异,他们的陛下合该是个将一切掌握在掌中的男人。
“据下臣所知,近期王城中多了一些钻于文典的博士,还有类似异商、流医之类的人。”
冷静的报告,李斯分析他所知道的情况给嬴政听,神色恭敬之中不难看出他对这位年轻的大秦君王的全心全意的敬仰。
“往常来往的多是渴慕建功立业的文人雅士,而且据城卫来报,这些人虽然极力掩饰,想要融入人群,然而很明显他们是从异地急匆匆赶来的,因为那些人身上带着赶路的风尘。”
李斯毫不隐瞒,这些日子以来七国表面上极为平静,但是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是波涛暗涌,嬴政是极有才华的君王,李斯心甘情愿效命于他。
“战乱之中能站稳七国、称雄称霸的当然都不是好相与之人,哪个人不想做这天下之主。战乱瞬间会开启,只是现在这七国之中还没哪个君王有这样的魄力,去挑开这场战乱。寡人亦是如此。”
嬴政的城府及聪颖非常人可比,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最终成长成为一国之君,他很小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得到想要的。
他明白不是最终夺得想要的就是绝对的胜利,而利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利益才是成功,或者不费一丝力气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真正成功者的权术追求。
打开战局的那个人必将成为七国的共同敌人,众矢之的。到时其他六国联合群起而攻之,此国必灭。所以即便他再怎么想灭六国,他也从不急功近利,嬴政在等,或者说他在创造机会让别人来打开战乱之局。
“看来,有人想把这个祸水引向秦国,哼,也不看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李爱卿,寡人命你严密观察这部分人的动向,必要时——”
嬴政没再说下去,多年的君臣关系,李斯对嬴政的暗示已经足够了解,二人之间默契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