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是我最爱的女儿,我为了大唐安宁征战沙场,忍痛与她分隔多年。好不容易父女相聚了,我又怎么舍得将她嫁去那么远的地方,再次骨肉分离呢?”李道宗满脸悲痛之色。
生离死别最是让人痛苦,看着他,一一想起了远在千年之后的家人和小鱼儿,她不见了,他们又该是何等的悲痛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只要皇上金口一开,你能抗旨吗?”圣命难违这个道理他应该比她更清楚。
“最是无情帝王家,即使我们是同宗兄弟,即使我曾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若他真的有意让雪雁去和亲,我又怎能说半个不字?”
这就是身为臣子的无奈啊!
“父亲,女儿愿意去和亲。”李雪雁平地一声雷,镇住了一一和李道宗。
“雪雁,你在胡说些什么?”李道宗斥责道。
“父亲,女儿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父亲想想,现在皇伯父的女儿中,适龄的都已婚配,未曾婚配的年纪都太小。若真要和亲,就只能从宗室之中挑选一位适龄女子,而我是首当其冲的第一人选。我相信方姑娘所言,皇伯父既然让父亲把女儿从老家接来,心中必定已经有了决断。既然这些都是注定的,与其如此被动,不如我们主动出手。”李雪雁脸上显露出与她这个年龄不相符的镇定和从容。
一一在心中给她点了一个赞!
“不知郡主想如何主动?”一一问道。
“毛遂自荐去和亲。”云淡风轻的语气。
“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民女佩服。不过,事情貌似没有那么简单。”她可是清楚的记得在网上看到的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
真假无从考证,当时只是觉得有趣,所以记得比较清楚罢了。
“此话怎讲?”李道宗问道。
“我记得曾看过这么一段记载,好像是说,来大唐求亲的不止吐蕃一个,不会是我记错了吧?”一一试探地看向他。
果然……
“不错,”李道宗证实了她的猜测,“姑娘不在朝堂之上,却连这些都知道。可见你之前所言非虚,本王现在是真的相信你是未来之人了。”
这只老狐狸!
“其实,等王爷证实了皇上封郡主为‘文成公主’之后,再相信我也不迟。”一一故意强调文成公主几个字。
“姑娘说哪里话?”李道宗哈哈一笑带过。
“王爷,可否说一说目前和亲之事的进展?”要完全取得他们的信任,她就必须要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向他们证明“我说的都是真的”。
“好吧。”李道宗背起手走到窗口,“来我大唐提亲的使者共有七位,除了吐蕃,还有波斯、天竺等国,其中最强大的当属吐蕃。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精通骑马、射箭各种武艺,且善于写诗,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毒死了他的父亲囊日论赞,他便继位做了赞普。
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为父亲报了仇,平息了各地的叛乱,统一了各部,势力日益强盛。
自贞观八年起,松赞干布就曾多次遣人来大唐求亲,皇上都没有答应。直到今年,他带兵来犯我大唐,后来被我军击败,便趁机派大相禄东赞前来,再次示好请求和亲。
皇上为了两国友好,思虑再三终于同意,并有意许嫁一位宗室女子,但一直苦无合适人选。
与此同时,其他几国闻讯也陆续派人前来求亲,皇上在为和亲人选发愁的同时,也在为如何安抚其他几国使者而忧虑。
直到近日,他让我把雪雁从任城老家接来暂住。唉……”李道宗叹了一口气,仍旧无法释怀女儿要远嫁。
事情大概已经了解,李雪雁主动提出去和亲,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天竺等国的使者心服口服了。
嘿嘿,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可以派上用场了,一一在心里得意的笑。
“王爷,民女有一妙计,可解燃眉之急。”
“哦?姑娘请讲。”
于是,一一如此这般向二人道出了她的计划,二人听后连连称妙。
待一切细节都交代清楚,已经很晚了,一一困得哈欠连天。
李道宗对她这个“空降军师”丝毫不敢怠慢,将她安排在专门接待贵宾的雅园,并吩咐府中下人好生伺候着。
不用蹲班房了,她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在婢女的带领下,一一到了雅园,简单梳洗了下,心满意足的和周公他老人家下棋喝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