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辆缓缓通过外门、瓮城,慢慢月兑离鬼子的魔掌。
这个顺利的结局有点出乎刘倩雪意外。至少,应该和上次在警备司令部营救她一样,再有一场浴血奋战,拼死杀出重围。
面对刘倩雪投过来疑惑的眼光,“玉兰”轻声解释道:“为了营救你,延安方面请示共产国际,不惜动用日本***在日本大本营高层内线,搞到了日本南京警备司令部内部详图以及特别通行证,行动才会这么顺利~”
中华门外门口。
“中华门”三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在大字旁边,是一排木笼,几束强光照在木笼上,可以分辨得出,那是一个个人头!
此时,刘倩雪身边的“茉莉”和“玉兰”眼中都包含热泪,对着木笼,举手敬礼。“茉莉”更是紧咬红唇,双目通红。
前面的司机和副驾驶上的警卫,也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刘倩雪轻声问道:“他们是谁?”
“玉兰”哽咽说道:“他们全是‘军统’皖南站的行动队员。按照分工,一但鬼子发现我们营救行动,他们负责主动开枪将鬼子引开,掩护我们~其中队长,就是‘茉莉’的未婚夫,代号‘独狼’!”
刘倩雪觉得自己右手一片湿热,只见“茉莉”串串热泪落在她的手上。
“对不起!”刘倩雪愧疚地说。想不到为了营救她,有那么幕后英雄冒着风险默默付出,有那么多志士不惜慷慨赴死。
“没什么!比起您来,我们所有的牺牲都微不足道!”‘茉莉’哽咽但真诚地说。
刘倩雪伸出双臂,轻轻地将“茉莉”和“玉兰”轻轻搂在一起。
这一刻,刘倩雪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属于他自己的了。
2“费尽周折,我终于回到了后方。在严格保密之下,我在军医医院顺利拿除那个孽胎,在医生的精心调养下,身体逐渐复原,但即使这样,我也彻底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多大的心酸和悲哀!
承蒙蒋夫人垂怜,为保护我的名誉和**,清除了我过去的一切档案,重新赐名‘玉梅’,想把我留在侍从室,做夫人的贴身秘书。
但我觉得,我只是在民族危难时刻,尽了一个中**人的本分。为了救我,国家动用了全部资源,十多位党国精英,不惜牺牲,将我从鬼门关救出,我不能独享其功,并由此攀龙附凤。我只想隐姓埋名,从事我擅长的翻译工作,继续为抗战贡献我一份微薄之力。夫人见我态度坚决,就亲自向王聪慧校长推荐,所以我才来到特训班,继续学业。
经过那场劫难,我已经万物皆灰,但我不能自行了断,因为我知道,我的生命是十几个忠诚义士给予的。就在我深感前途渺然之际,上天垂怜,却把你再次送到我面前!雪华,你可能不知道,当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如一颗石子,打破了内心一池死水的宁静,泛起了阵阵涟漪。
因为爱你,所以我千万百计逃避着你;因为爱你,所以我才努力学习,想超过你;因为爱你,所以我才会义无反顾地和你同生共死。直到那天在刑场考验,我是多么希望他们能真的将我和你活埋在一起呀!
雪华,也是因为爱你,我才让这对你的强烈思念,想成全你和红梅。雪华,我最亲爱的人呀!我已残破之身,苟活在世间,如果说你是我生命的依靠,我多么希望这封信不会被你看到,但时局依然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我身为军人,我怎能知道会如何生死?
雪华,其实,你生性秉直,而官场复杂,并不适合与你。尤其是‘军统’,由于地位特殊,内部更为险恶,你那天断然拒绝加入‘军统’,我是真心为你高兴。但即使这样,雪华,你还要处处小心,收敛锋芒。
如果我有幸能陪你一生一世,仗着我和夫人的特殊关系,别人也许不敢难为你。但我如果不在,你可能会处处受到刁难排挤。红梅是个善良的好姑娘,你和她在一起,我会很安心。
滕箱里我留了3万元法币。这是军委会给我的特别奖励的一部分。其中,4万元,我以‘蔷薇’名义捐给了为救我牺牲的军统烈士遗属;3万元,我以‘玉梅’名义捐给了国防经济委员会;剩下的3万元,就当我给你的陪嫁。雪华,你不是喜欢从教吗?那当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后,我们就拿这笔钱,去你家乡,开办一个学校吧。梅霞不止一次,向我描述过雷江的美丽和安宁。我很期望能有这么一天,白天在课堂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傍晚,和你相依相伴,静看夕阳西下,云卷云舒~雪华,我的挚爱!我多麽希望,这封信永远存放在藤箱里,存放在我的心底,你永远看不到。我也真诚希望,你能和红梅有个孩子,弥补我不能做母亲的缺憾。我不在乎什么名分,只要能让我陪着你慢慢变老。直到有一天,死亡的冰冷从指尖骤起,你的手,依然是,我感受的,人间最后的余温!”
情意绵绵,情真意切。这是一个女人用心的泣血诉说。字字句句,都撩拨着鲁雪华的心弦。
看完最后一个字,鲁雪华头脑里顿感一片空白。他的眼神求助般地看着机窗外的云海,既然现在他已经在天上,那么,他能见到天国里的玉梅和红梅吗!
可惜,除了蓝黑的天空和无边的云团,什么都没有!
他觉得一阵阵发冷,本能地将信笺紧紧地贴在心口,感受着玉梅带给他的最后气息。
法币下面是一张嘉奖令,还有晋升命令和一枚4级云勋章。
皮箱的最下面是还有一张未经装裱的宣纸。鲁雪华拿出来,展开一看,一株鲜艳的红梅扑面而来,旁边是工楷大字:玉有精魂品自彰,梅扬傲骨斗清霜。
但鲁雪华眼睛落在旁边的小字时,他的目光立即凝固了:赠女儿玉梅。宋美龄民国29年秋作,蒋中正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