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对我的了解,往往与“自我认识”有出入;误差很大哦
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电话,铃声响不停。一般骚扰电话只一响很短暂的,祖母看我我就接了。“新年好可可。你贵人多忘,恐怕不记得我了。我是大方呀,三嘎和我熟的。朋友托我请教你一下,你是不是玩古董有两下子呀。”我说:“新年好。呵呵,我不懂你什么,没有别的事儿我就挂了。”大方笑笑道:“不好意思哦,我很冒昧,请原谅。”
我说:“不客气”抢先挂断。因为开了免提,祖父祖母也听见了谈话。
祖母说:“怎么不好好儿说话。人家高高兴兴的,惹你了?”
我说:“不止一个人把我当成古董贩子了。我说我不懂,他好像还不大相信。为什么我的形象、给人的印象那么差劲那么不堪。”
祖母说:“刚才人家一直和和气气的;倒是你,平时就不注意说话的语气。”
祖父说:“还怪别人不了解你。看看自己,有亲戚有客人时,你就知道回避,不和人交流不给人了解你的机会,我说的对不对。”祖母笑了,说祖父:“行了,我数落几句就够了。”
在缺少沟通条件之下被询问,很难“实事求是”之时,如何做到既“没有说谎”,言辞又不让对方感到轻视和冒犯
我说:“我没有告诉谁什么,那些‘古玩贩子’之类的话也不知怎么传开的。一天,安顺妈拿着一枚古钱让我看看,很普通的‘开元通宝’,一个就值一块五毛钱。可是我不愿意让她扫兴,就说‘这个能卖200块钱。100卖我吧,让我赚一点儿。’安顺妈非常不高兴,说‘才值200块钱呀,哼,这东西哪里还能找到,电视里面也没有’。那时我还想了,她真给我我就真给她100。我告诉我姥姥:自己好心肠却没有好下场。猜我姥姥怎么说,她说‘你老实的。你就说;多省事。”
祖父笑道:“还有这麽一回儿。”我说:“嗯,三年了。安顺妈见了几个街坊,不停的说道,说‘我妈以前给的一个钱,安顺小时候戴过。后来不见了以为丢了,年头里大扫除,才在墙柜子旮旯寻见了,安顺爷爷老早说这是个好钱,我妈也说过是稀罕物儿。今天我拿给凤儿孙子看,那小子说值200块钱,才他妈值200’,她把钱币给众人围观,都说没见过没见过真没见过。”
祖母生气了,问:“刚说你你就来了。我的名儿是给你叫的?”我愣呆了,回想刚才…好像无意的提了祖母的名讳。我说:“对不起,女乃女乃,我不是故意的。”祖母悻悻而去离开客厅,祖父呵呵呵呵笑开了。
(